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51年,楊得誌途經天津不打招呼,氣得當市委書記的老戰友攔軍列

2024-02-28歷史

新中國成立以後,百廢待興的中國發展迅速,全國都呈現出一片妍妍向榮的景象。一生征戰的楊得誌將軍擔任陜西軍區司令員,但工作重心卻已經從指揮作戰轉移到建設工作上, 負責修建鐵路和屯田墾荒。

1951年2月,抗美援朝已經持續了半年有余, 戰場局勢越來越激烈。 誌願軍當時雖然局面占優,但隨著美軍逐漸適應誌願軍的打法,開始慢慢穩住局面,我軍必須要投入新的生力軍,才能確保繼續掌控戰局的主動性。

楊得誌這位昔日的戰將,在國家危難之際臨危受命,滿載著榮譽再次披甲上陣,出任中國人民誌願軍第19兵團司令員,親自率部入朝作戰。楊得誌率部乘軍列向北韓進發,途經天津時軍列短暫停留, 由於時間緊迫,軍列停留期間楊得誌未與任何人打招呼,很快就要再次出發了。

但就在軍列即將啟動時,卻突然又停了下來,楊得誌疑惑之時,有戰士跑來向他報告:「有人攔軍列!」楊得誌半生戎馬,一路從槍林彈雨中走過來,期間不知道遇到過多少次生死危機, 沒想到有人竟然敢攔他的軍列。

楊得誌頓時動了怒火,決定親自下去去看看是誰。結果,楊得誌沒等走出車廂,一個人就迎了進來,兩人對視片刻,默默無言,楊得誌的怒容早已煙消雲散,隨後兩人緊緊擁抱在一起。

這個人不是別人, 正是時任天津市委書記的黃敬,楊得誌在冀魯豫軍區擔任司令員期間的老戰友、老搭檔。

1943年春天,冀魯豫地區飽受日寇和災荒的雙重侵害,一時間出現大量災民,導致冀魯豫軍區的抗日形勢愈發艱難。黃敬正是在此危難之時調任冀魯豫軍區政委,與楊得誌一起搭檔,並將冀中辦救災合作社的經驗傾囊相授,令楊得誌激動不已: 「辦合作社好,災民有救了!」

在楊得誌的帶領下,救災合作社如同雨後春筍般在冀魯豫根據地辦起來,輔以減租減息等一系列的利民政策下,很快就解決了災民的問題。災民的難題解決以後,根據地村民又共同恢復農業生產,把握住了春耕的時機,當年獲得了大豐收,冀魯豫的這次危機順利度過。

同年6月下旬,冀魯豫傳來一個令人震驚的訊息,蔣介石竟然在此抗日關鍵時期,撤走了黃河防線上的守軍,共集結3個集團軍的兵力,由胡宗南統一指揮殺奔陜甘寧邊區。國難當頭,外敵入侵,蔣介石卻全然不顧國家危亡, 竟然將槍口調轉向同胞,簡直可恨。

楊得誌很憤怒,決定率部主動出擊,多打幾個勝仗支援延安。楊得誌當時最大的對手是李仙洲,李仙洲一直以來對冀魯豫抗日根據地采取的是「蠶食」計劃,由李仙洲不和偽軍杜淑部隊冀魯豫根據地形成夾擊之勢。

楊得誌與黃敬等人商議過後,決定立刻集結兵力,先打擊最靠前的偽軍文大可部,再兵分兩路分別進攻李仙洲部和杜淑部,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這一仗打得出其不意,這一仗取得了重大戰果,不僅逼退了李仙洲, 還全殲了偽軍的一個師和兩個獨立旅。

打了大勝仗以後,黃敬拿出了一直珍藏的一瓶酒,又搞來一袋白面,親自動手包了一頓餃子,算是擺下一桌慶功宴。楊得誌和黃敬都很高興,畢竟打了大勝仗嘛,但他們一切準備就緒,舉起酒碗準備暢飲時,仿佛定住了身子,這碗酒舉了良久,卻誰也沒有喝下去,氣氛反而越來越沈重。

楊得誌和黃敬等人舉起手中的酒碗那一刻,不約而同的想到了在此戰中犧牲的戰友們, 一股強烈的悲痛感湧上心頭,手中的酒就再也喝不下去了 。良久無言,最後還是楊得誌率先打破了沈默:「既然大家都喝不下去,我們就用手中的這碗酒祭奠那些犧牲的烈士們吧!」楊得誌說完這番話, 在座眾人紛紛將手中的酒灑向地面。

1943年10月,日偽軍對冀魯豫根據地發起了「秋季大掃蕩」。敵軍來勢洶洶,日偽軍的兵力多達三萬余人。日偽軍的這次進攻明顯蓄謀已久,因為在此戰之中,日偽軍采取了多種作戰方式,「鐵壁合圍」、「堅壁清野」、「連環合擊」、「拉網掃蕩」等等, 可謂是煞費苦心。

面對來勢洶洶的敵軍,楊得誌與黃敬並不畏懼,研究出了主力部隊跳出合圍,從外線打擊日偽軍的作戰方案。楊得誌的指揮作戰能力很強,非常完美的執行了作戰計劃,日偽軍的這波預謀已久的「掃蕩」很快就被瓦解了。

但在激戰的過程中,我軍也蒙受了不小的損失,被孫良誠部搶占了大片地區。楊得誌與黃敬再次一起商議辦法,最後決定利用敵軍立足未穩的特點,采取直搗黃龍的「牛刀子」戰術,對孫良誠部的首腦機關發起奇襲。

孫良誠當時搶占了不少地區,滿腦子想的都是如何向日寇請功,哪裏會想到我軍根本不休整,反而主力部隊直插他的總部所在,頓時被打得潰不成軍。

至此,楊得誌與黃敬之間,早已經結下了深厚的戰友情。他們在最艱難的時刻並肩作戰,是可以將背後互相托付的戰友,一次次渡過難關,又一次次贏得勝利。他們本打算繼續攜手擴大戰果,卻沒想到次年年初就接到了中央軍委的命令, 要楊得誌率部趕赴延安,保衛中央。

楊得誌臨別時,情緒十分激動,他緊緊地握著黃敬的手說道: 「我是不願離開同誌們的,但又不能不離開大家」。 這是楊得誌的心裏話,又何嘗不是黃敬的心裏話?但他們都清楚,此時不能感情用事,一定要以大局為重,兩人就此分別。

1951年,黃敬在天津擔任市委書記,而楊得誌率部入朝作戰途經天津。黃敬早就想和楊得誌重聚了,得知訊息以後翹首以盼,卻沒想到楊得誌的軍列抵達天津以後,楊得誌竟然沒有和他聯系,甚至都沒有打招呼。

楊得誌的做法一下子就惹急了黃敬,他不想錯過這次重聚的機會,情急之下派人去攔下楊得誌的軍列,自己則風塵仆仆的趕了過去。沒等楊得誌下車,他就一馬當先的沖上了軍列, 這才得以與闊別多年的老戰友、老搭檔重聚,兩人緊緊相擁,此時無聲勝有聲。

其實,楊得誌怎麽可能不想念黃敬呢?只不過當時戰局緊張,正如當年一樣,他還是要以大局為重,所以才沒有在天津逗留。黃敬自然也明白他的想法,所以匆匆見面以後,就立刻送楊得誌出征了,目送楊得誌的軍列消失在視野之中。

楊得誌後來回國後,專門安排了時間去見黃敬, 兩位老戰友再次相聚 ,秉燭夜談,總有說不完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