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焚書斷劍——南朝悲情皇帝蕭繹

2024-02-01歷史

公元549年侯景占領建康,梁武帝於六月餓死在台城。在荊州為刺史的梁武帝第七子蕭繹自立為帝,是為梁元帝。蕭繹一生好學,生在帝王家自然也有條件,加之武帝也很賞識這個七子的好學精神,故對他十分喜愛。武帝在蕭繹十七歲時曾問他一個問題:「當年孫策在江東創業,你可知他幾歲?」蕭繹回答說:「十七。」武帝說:「正好與你同歲。」孫策是開創東吳基業的人,梁武帝這樣問恰是十七歲的蕭繹,足見對其寄予厚望。

然而,蕭繹有一個天生的缺憾,即出生時一只眼有毛病,在當時那個年代就等於不治之癥。但梁武帝不信邪,整了個偏方親自給兒子治眼。結果不但沒治好,反而給治瞎了。這一缺憾伴隨蕭繹長大,給他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障礙,性格也變得易怒,生怕別人說「瞎」這個字眼。蕭繹從十二歲起就開始當藩、州刺史,雖然歲數小,但很少回都城建康。公元547年已三十九歲的蕭繹遷任荊州刺史,負責荊、雍、湘、司、郢、寧、梁及南、北秦九州的軍事要務,可以說重權在握,名副其實的封疆大吏。在太子蕭統病逝後,蕭繹也卷進了九子奪嫡大戰中。侯景之亂爆發後,蕭繹與諸兄雖手握重兵,卻坐視叛軍圍攻建康台城,不肯出兵救援,導致梁武帝、蕭綱皆被叛軍害死。

為什麽說侯景之亂給蕭繹帶來了機會,因為太子蕭統的三個兒子一直制約著他。按過去嫡傳的說法,太子蕭統死後應由他三個兒子中一個繼位。九子奪嫡的禍亂應在蕭繹的身上就是消滅河東王蕭譽、嶽陽王蕭詧,只要把這兩個侄子消滅了才能擴大勢力。於是蕭繹兵戎相見,加之其手下有王僧辯、王琳、胡僧祐等名將,生擒並斬殺了蕭譽。蕭詧僅據襄陽一地,勢小力微無法與蕭繹抗衡,最後只好投奔了西魏。

蕭繹兼並了兩侄子的地盤,集中力量與侯景在巴陵進行決戰,最後重創了侯景主力,接著建康一戰徹底消滅了侯景。蕭繹獲得了空前的威望,在荊州諸臣僚的擁戴下,公元552年他在江陵即位稱帝,是為梁元帝。

蕭繹穩定局勢以後,就集中大量的時間從事文學創作。他先後編撰了【孝德傳】【註漢書】【周易講疏】【老子講疏】等二十本專著,近五百卷,在文學著述上花費了大量的心血。這在中國帝王史上也是不多見的,甚至對學術研究達到了癡迷的程度。以至於擁兵一方的王僧辯、陳霸先等逐漸做大都視而不見。當西魏屢屢侵犯邊境時,蕭繹還認為西魏與梁朝交好,不可能發生戰事,忘記了南北朝的政治一直處在對峙之中。其老爹梁武帝和兄長蕭綱的下場沒有給他以震撼。當西魏大軍只用二十天時間就兵臨城下時,蕭繹才急切調兵勤王,但已然來不及了。而其手下大將王僧辯心懷不軌,拒發一兵一卒以救江陵。廣州的王琳雖然開到了湘州,卻被魏軍阻擊在長江南岸,已毫無意義。梁武帝蕭衍被困台城一幕又在江陵上演,前者是兒子不救老子,這次是信將不救主子。似乎有因果報應,蕭繹自食苦果。他困守江陵內城,遲遲等不來援兵,心裏一片冰涼。隨著魏軍的進攻愈加猛烈,蕭繹終於明白沒有希望了。一個文學大家,一個飽讀詩書的皇帝,此刻他所想到的已不是江山,而是藏書,他心愛的十四萬卷冊各種書籍。於是他讓人把自己收藏的書籍集中搬到東合竹殿,一把火全部燒掉。可惜了,這些書都是古籍,好多都是孤本。魏晉南北朝幾百年傳承下來的文化精粹損失殆盡。這場大火不僅燒毀了大量文籍,也燒化了蕭繹那顆尚文輕武的心,他抽出自己的軍刀,砍斷庭柱把劍斷毀。被俘後魏將問他:「你為什麽燒書斷劍?」蕭繹說:「文武之道,今夜盡矣!」

蕭繹焚書不同於秦始皇焚書,始皇焚書坑儒是政治上的需要,是為了大秦江山的永固而做的不為後世所贊的一件事,可梁元帝焚書是因自己的失敗,考慮的始終是自己,認為自己不能用也不讓別人染指,故焚之。他缺乏一個帝王的格局,把藏書據為己有。因此,蕭繹燒掉的是魏晉數百年來最寶貴的文化財富,他與殷紂王鹿台自焚、燒掉金銀財寶不能同日而語,那是小巫,這是大巫,他比項羽燒阿房宮還要惡劣。所以,後世認為這麽多的文化古籍一把火燒掉,痛哉!惜哉!

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蕭繹焚完書之後,竟出城向魏將投降,在西魏元帥於謹馬前跪地求饒給他一條活命。於謹不假辭色,只說了一個字:「斬!」蕭繹亡,當年四十七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