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為何朱棣不效仿李世民,逼迫朱元璋讓位,實作自己的統治?

2024-04-12歷史

為何朱棣不效仿李世民,逼迫朱元璋讓位,實作自己的統治?

雖然兩人都是皇位的競爭者,但卻不能輕易相提並論,朱四嫉妒李二的 "輕功",李二嫉妒朱四的 "速度"。

他們的職位不同。李二是 "二帝",朱四是 "邊將"。

李淵集結軍隊時 51 歲,這一年,李建成 27 歲,李世民 18 歲,李元吉 14 歲,三個兒子都能提刀砍人。

朱元璋參加革命時年僅 24 歲,他只是一個大頭兵。八年後,也就是朱元璋在長江邊打敗陳友諒的那一年,朱棣出生了。朱元璋稱帝時,朱棣才 8 歲。

年齡的差異決定了兩人地位的差異,也決定了兩人對帝國建立的貢獻。

雖然我不同意後人將李世民塑造成大唐戰爭的第一戰神,但客觀地說,李二確實是大唐帝國在北方戰場上的唯一核心。

李淵原本計劃讓三個兒子打造自己的 "三重奏",成為他們曾經的車手。然而,幾次意外打亂了他的節奏,"三人組 "變成了 "單人組"。

首當其沖的不幸是大唐的運勢太快,從起兵到攻打長安僅用了五個月。於是,"老支隊 "提前退居二線,支隊長李建成升為公爵,父子四人,兩人提前 "享福"。

第二個意外是,李元吉既沒有餃子那麽好用,也沒有餃子那麽好吃。這意味著李淵只能把兵權交給李世民,而李元吉則負責偷醬油。

好在李孝恭和李靖一起南征北戰,否則李世民真要成為大唐的獨角獸了。

在這種情況下,李耳的大部份裝甲將領都是他的部下,國軍就像是他的私人軍隊。尤其是當他被任命為 "神策軍大將軍 "之後,秦王府與國軍之間的界限就更加模糊了。

這就是李世民引發 "玄武門之變 "的勇氣。即使失敗了,他也不是全盤皆輸,他還有廬江,可以依靠將士們的支持,以廬江為基地直接挑戰李淵。

與李二相比,朱老四就遜色多了,他贏得北平稱號時年僅 20 歲,第一次作為主帥出征時才 30 歲。雖然朱老四後來成為大明帝國的中流砥柱,但他的角色已從藩鎮和邊疆將領轉變為中央核心人物。

雖然朱元璋在後半期消滅了大部份反天下的土匪骨幹,但朱元璋仍然無法進入帝國的軍事指揮部,說白了只是帝國邊疆地區的一個助手。

這樣的力量還想控制父親朱元璋?老朱分分鐘就能滅了他。

目標不同。李淵是 "祖母",朱元璋是 "強盜"。

說起老朱,我覺得朱四是嫉妒死李二了:你爹眨眼像個娘,我爹多看一眼腿肚子都變成辮子了!

之所以說 "玄武門之變",說到底,李淵也是婦人之仁,明知兩個兒子水火不容,卻舍不得愛情想出種種餿主意,想方設法保護兩個兒子,結果是越弄越糟。

隋煬帝曾戲謔李淵 "奶奶臉",此表心跡,並非全無道理。

如果李淵有朱元璋一半的心狠手辣,李世民肯定會被趕下台,不可能有機會造反。

相比之下,朱元璋雖然也護犢子,但對自己的皇權從不含糊,其手段之狠辣,歷史難以超越。

後人雖然說朱棣早有奸心,但其實非常誇張。如果不是朱允炆的削藩政策如此嚴厲,朱棣也不敢與朝廷對抗。

朱允炆幾次經受住了他的威逼利誘,面對暴虐的老人,借了朱老弟幾分勇氣,不敢反抗。

李淵的好色、李世民的逼宮和篡位本質上都是主動行為,"玄武門事件 "也是有預謀的。

朱元璋的 "平天下運動 "的確是被迫的。

環境不同。李耳 "近水",朱四 "遠水"。

即使朱棣想逼迫父親退位,他也不具備必要的條件,因為他在北京的權威在南京是 "客卿",宮廷裏的宦官很可能壓得住他。

即使在北京,嚴府衛隊的人數也只有幾千人,軍隊指揮權的移交需要聖旨和兵部的正式檔。

李世民則不然,除了洛陽,他在長安也很有勢力,甚至在宮中也有 "爪牙"。

有人說玄武門之變的目標是李建成,胡說八道,這個樣子,真正的目標其實是李淵,別惹他,浮雲算什麽。

透過歷史的煙雲,我們不難看出,"玄武門之變 "當晚,皇宮確實變了天。當晚,李世民的部下提前入宮,綁架了李淵。

早上趕到的李淵、裴寂等人只好跑到湖邊搭起木筏。

一大早就派了幾條船,分明是有軟禁六處中的四處在等李世民把李建成的訊息說完。

因此,當尉遲恭提著腦袋來 "追隨 "李建成時,李淵不得不稱贊李世民做得對,"很快 "就把兵權交給了李世民。

這就是 "近水樓台先得月 "的好處,可以把皇帝從被子裏拉出來,跟他說話。

朱自清很難做到這一點,因為他必須從北京開車到南京。

有些事情,似乎無法輕易比較。朱棣嫉妒李世民,李世民也嫉妒朱棣:

不想用刀解決問題的時候,用刀解決問題,多有男子漢氣概!不像我,一輩子都要擦臉,活得多累!你受罪三年,丟掉半條命,我受罪一時,丟掉半輩子。

朱棣還說了下面的話:大家都是苦命人,看看人家漢文帝劉恒,人在家中坐,喜從天降,藏不住,氣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