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天線背後的英雄:波波夫留給世界的遺產

2024-01-16歷史

你有用過收音機吧?

那你知道赫茲嗎?

知道是誰發明了無線電嗎?

歷史,是回望的智慧;科技,是向未來的奮鬥。在崇敬赫茲的同時,讓我們也銘記亞歷山大·波波夫——這名在無線電領域閃耀火花的赫茲信徒,一個讓人類社會從此「無線連線」的偉人。

亞歷山大·斯捷潘諾威治·波波夫就是這樣一位堪稱先知先覺的風雲人物。在無線通訊未躋身世人常識之前,是他,透過奏響電磁波交響曲的實驗室,開始了這個靜默世界的呼吸。

今天,跟隨這位俄羅斯發明家的足跡,我們深入探究那段讓世界通訊方式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探險征途。

波波夫的故事始於烏拉爾的小礦鎮,1859年,他成長在一個神職人員的家庭,科技的曙光從小照耀於他稚嫩的心田。12歲那年他就自行制作了一個電池,並巧妙地將一個電鈴改造為能夠作用於家用鐘的鬧鐘。

18歲那年波波夫透過考試成為了彼得堡大學的學生,在數學物理系展開了他的學業,後來選擇轉到森林學院。在森林學院期間,他發明了一種透過電線遙控引爆炸藥的技術,這使他在同學之間贏得了「炸藥專家」的別稱。當赫茲的電磁波發現傳至俄國時,波波夫深受啟發。他熱情地宣稱,與其用生命點亮俄國的一隅,不如操縱電磁波遍布整個世界。接下來的一年中,波波夫復制了赫茲的實驗,並在一個科學演講中展示了他的無線電通訊理念。

1894年,35歲的波波夫成功制作並展示了世界上首部帶天線的無線電接收機。

第二年,波波夫進一步發明「電波測記儀」,這一重大進展在物理學會上公開展示。在這期間,他對電振蕩進行了實驗,並提出了利用電振蕩進行長距離通訊的可能性。

隨後波波夫不斷完善和改進他的發明,於1896年3月24日在彼得堡物理學年會時,正式進行了用無線電傳遞莫爾斯電報碼的表演,當時在場的觀眾有一千多人。

表演的時候,接收機裝設在物理學會會議大廳裏,發射機放在附近森林學院的化學館裏。通訊距離是250公尺。物理學會分會會長把接收到的電報字母逐一寫在黑板上,最後得到的報文是:「海因裏希·赫茲」。它表示波波夫對這位電磁波發明者的崇敬。

這份電報雖然很短,只有幾個字,它卻是世界上第一份有明確內容的無線電報。這比義大利物理學家馬可尼於1896年6月取得專利的裝置要早。

隨後,在1897年波波夫的實驗範圍擴大到了5公裏。

隨著19世紀末的到來,波波夫不僅在無線電領域取得了成功,還研究了倫琴射線,並進行了一系列的通訊實驗,這其中包括與軍艦之間10千米範圍內的通訊。1901年,他獲得了一項重要的發明專利——耳機裝置,隨後被俄國和法國生產並套用於無線電通訊。

本來以他的成就是可以獲得諾貝爾獎的,但不幸的是5年後,46歲的波波夫突發腦溢血逝世。因為諾貝爾獎只發給在世的科學家,因此,波波夫非常遺憾的無緣諾貝爾獎了。

我們在今天使用手機、收音機、甚至是高速寬頻互聯網,實際上都是在致敬這位電信業的先行者。從海洋到天空,從軍事到民用,波波夫揭示了一個無線通訊無處不在的世界。

時光荏苒,如今我們追溯回那個電氣改變命運的時代。當我們利用無線裝置交流,享受資訊瞬移的便捷時,難以想象這一切在一個多世紀前是如何顯得遙不可及、神秘無比。當我們宣稱處於通訊技術的黃金年代,我們不能忘記,是波波夫以超越時代的洞察力,插上了通往這一切的第一枚科學之翼。

有些故事值得一遍遍講述,有些偉人理應世世代代懷念。我們紀念波波夫,並非僅僅因為他的成就給現代社會帶來了實證的利益,更因為他的生命賦予了找尋未知世界、推動人類進步火炬的精神傳承。他指引我們深入反思科學如何發展,並昭示未來的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