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此人是毛主席第一愛將,聶榮臻說:他活著十大元帥可能要換座次

2024-03-03歷史

1955年9月,解放軍各路將星雲集北京,參加了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的新中國第一次授銜儀式,場面盛大。儀式結束後,聶榮臻元帥感慨地說:「假如伍中豪同誌沒有犧牲的話,現在的十大元帥可能就要換座次了。」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開國將帥看起來人數不少,實際上都是碩果僅存的,不知道有多少優秀的將領犧牲在戰爭年代。如左權、葉挺、項英等人,知名度比較高,聶榮臻提到的紅軍驍將伍中豪並不為人熟知,但他當年非常優秀,和林彪齊名。

聶榮臻說伍中豪有資格評元帥並非過譽之詞,曾任國務院副總理的譚震林,也不止一次對人說:「如果伍中豪不犧牲,絕對是和林彪平起平坐的元帥。」而且,伍中豪當年還是毛主席的第一愛將。

關於伍中豪的出生年月,一些檔案的記錄不太一樣,有說1903年的,有說1905年的,但很多 回憶 資料提到,伍中豪比林彪大兩歲,那麽他應該是1905年生。他的老家在湖南耒陽縣伍家村。

1922年,伍中豪考入了北京大學文學院。20年代的中國,新舊思想激烈碰撞,北大是新思潮的前沿陣地,名人輩出。伍中豪受到老師李大釗的鼓舞,毅然投身於轟轟烈烈的革命道路。沒多久,他加入了共產黨,隨後返回家鄉,參與組建了耒陽黨支部,並擔任支部書記,發展了不少黨員。

1925年初,正值國共兩黨的第一次合作時期,很多共產黨人報考了黃埔軍校。伍中豪也去了廣州,考入黃埔第四期。他被編在步兵科第二團,和林彪同一個團。只不過兩人性格迥異,伍中豪的入學成績比林彪好,又能言善辯,在學校很是引人註目。

伍中豪學習成績優異,引起了總教官兼教導一團團長的何應欽的註意,何應欽曾說:「一旦伍中豪畢業,便請他做我的副官。」最後伍中豪以全團第二的成績從黃埔軍校畢業,他沒有去何應欽身邊,而是受黨組織委派,去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擔任了軍事教官。在那裏,伍中豪結識了毛澤東。

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主要培養農民運動幹部,但為了將來發展農民武裝,也很重視軍事訓練。湖南老鄉伍中豪的到來讓毛澤東很高興,兩人經常在一起促膝長談,有時候聊得晚了,就共睡一張床。

毛澤東比伍中豪大了一輪,把對方弟弟看待,伍中豪也很喜歡這位兄長。談起時局和中國革命的前途,他被毛澤東的見解和氣魄深深折服,多次誠懇地對毛澤東說:「我這一生跟定你了!」

1926年7月,伍中豪離開講習所,參加了國民革命軍的北伐,被任命為第4軍12師的連長,隨部隊進入衡陽。

1927年7月,時局已變,白色恐怖籠罩著武漢,葉挺指揮的第11軍24師正在籌劃南昌起義,伍中豪準備帶人奔赴南昌與起義軍匯合,但他們8月5日才到奉新,沒追上南昌起義的部隊。於是伍中豪率部向西,在湘鄂贛三省交界的修水和江西朱培德部交涉後,暫時駐紮下來休整。

8月,毛澤東來到修水籌備秋收起義,和伍中豪重逢了。伍中豪當時對革命前途感到迷茫,聽了毛澤東講的道理,又振奮起來。

1927年9月9日,伍中豪以工農革命軍第1軍1師3團副團長的身份參加了秋收起義。由於敵我力量懸殊,起義軍攻勢受挫,退到瀏陽文家市。然後伍中豪奉命帶兵攻打白沙鎮。

這是伍中豪第一次指揮打仗,心裏沒底,擔心打不好。頭天晚上,毛澤東找他談心。伍中豪對敵情的分析比較準確,毛澤東高興地鼓勵他說,知己知彼,肯定可以取勝,「盡管放開手腳打,我助陣!」

次日一早,伍中豪指揮部隊向白沙鎮進擊,果然擊敗了駐守白沙鎮的張國威部,大獲全勝。毛澤東聞訊非常高興,對團長說,伍中豪首戰告捷,應該給他記一功。然後毛澤東親自騎馬去白沙鎮找到了伍中豪,向他祝賀勝利。

當時起義部隊計劃攻打長沙,毛澤東認為敵強我弱,應該暫時轉移到農村。在文家市的會議上,毛澤東和余灑度等人意見不一,起了爭執。伍中豪按捺不住怒火,拍案而起,拿槍指著余灑度,要他服從毛澤東的指揮。起義總指揮盧德銘贊成毛澤東的意見,最終決定,部隊向湘南轉移。

9月23日,部隊途經江西萍鄉蘆溪的時候,遭遇敵軍,盧德銘帶人掩護部隊撤退,在戰鬥中不幸犧牲。部隊艱難擺脫了敵人,於29日到達永新縣三灣村,毛澤東在這裏召開了會議,將部隊整編為一個團。

伍中豪被任命為第1營營長,原先的團長員一民擔任副營長。但員一民不樂意,發了牢騷,伍中豪就主動要求擔任副職,於是他又被任命為3營副營長。

工農革命軍離開三灣後,向井岡山進軍。一路跋山涉水,艱難行進,10月初到達寧岡古城,展開遊擊作戰。11月,部隊來到寧岡茅坪之後,總算結束了秋收起義以來奔波的日子。但一路上很多人離隊,團長、參謀長都跑了,員一民受傷後去向不明。因此,初到井岡山,伍中豪就成了毛澤東手下第一「大將」。

在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過程中,伍中豪參加指揮了上百次大小戰鬥,功勛卓著,打出了威名。

1927年11月的一次戰鬥中,伍中豪身先士卒,十分勇猛。他腿部受了傷,血流如註,昏了過去,但他不肯住院。毛澤東聞訊,急匆匆過來探望。伍中豪艱難地從行軍床上爬起來迎接,說擦破了皮,沒有大礙。毛澤東一看他傷勢不輕,馬上派人把他送去後方醫院養傷。

伍中豪傷愈不久,率部攻克了寧岡城,用了圍城打伏擊的巧妙戰術。1928年4月,有一次伍中豪率領部隊在井岡山附近巡邏時,走錯了路,剛好遇見了朱德部隊,於是伍中豪湊巧成了井岡山會師的「領路人」。

1928年冬,蔣介石調了6個團的兵力圍剿井岡山,紅軍前敵委員會決定以彭德懷的紅五軍和紅四軍32團留下堅守,紅四軍向外突圍。

會議上討論了紅軍向何處發展的問題,伍中豪認為,可以向贛南發展,贛南地域寬廣,山也多,物產富饒,易於籌備給養,很適合紅軍打遊擊。而且那裏的敵人相對薄弱,還有地方革命武裝,群眾的革命覺悟也較高,補充兵力相對容易。

毛澤東和朱德都贊同伍中豪的意見。後來井岡山失守,紅軍主力進入贛南,很快站穩了腳跟。毛澤東曾感嘆:「紅軍在贛南有今日之發展,伍中豪應記第一功,他是力主到贛南來的。」

1929年3月,伍中豪已經是紅四軍第3縱隊司令,不久後指揮部隊三次攻克龍巖,全殲敵軍一個旅。同年,伍中豪又擔任紅十二軍軍長。

在井岡山鬥爭時期,伍中豪和林彪、 黃公略 一起被稱為「紅軍三驍將」。伍中豪和林彪有一些共同點,同為黃埔軍校四期畢業生,年齡也接近,指揮打仗都很優秀。

而且兩人都是葉挺部隊出身。林彪在葉挺領導的第4軍25師73團當過排長、連長,伍中豪在11軍24師新兵營當過連長,當時24師的師長就是葉挺。林彪參加了南昌起義,伍中豪則參加了秋收起義。兩人的職務變遷也很像,一起當連長、營長、團長,一起當縱隊司令、軍長。

在黃埔軍校,伍中豪比林彪成績好,但成績不能代表軍事能力。論領兵打仗,伍中豪應該稍遜於林彪。

1930年10月,伍中豪帶著一個警衛排在贛西南地區集中部隊,途經安福縣時,突然遭到敵人伏擊,伍中豪在戰鬥中犧牲,年僅25歲。噩耗傳來,紅十二軍哭聲一片。毛澤東痛失愛將,也是雙淚長流,在屋裏幾天都沒出來。

伍中豪生前曾寫過一首詩,「男兒沙場百戰死,壯士馬革裹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間處處是青山」,詩句慷慨豪邁,他果真踐行了自己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