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45年,蘇聯百萬紅軍進駐東北,當年蘇軍搶走了多少財富?

2024-04-16歷史

1945年8月6日,美國讓日本廣島上空炸開了第一朵蘑菇雲,9日淩晨,蘇聯也坐不住了,急不可耐地出兵中國東北。此舉加速了日本投降,但蘇聯的目的其實並非如此單純。

蘇軍以摧枯拉朽之勢擊退了盤踞於東北的日本關東軍,徹底擊潰了日軍最後的心理防線。然而蘇軍此後在東北的所作所為,也顯得吃相極其難看。

當時蘇美英三國始終虎視眈眈,妄圖在東北這片土地上來分一杯羹。蘇軍進入東北不到一年的時間裏,竟然拆走了價值20億美元的工業裝置,大賺了一筆。

那麽,蘇軍為何會如此著急地出兵東北呢?蘇聯方面到底對東北有何圖謀?日本投降後,東北局勢又經歷了怎樣的波折?

1945年8月14日,當時的中國國民政府同蘇聯方面簽下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史達林對此表現得十分得意,他沾沾自喜地說道:

「如今,千島群島是我們的了,庫頁島是我們的了,多棒呀!就連旅順口、大連都是我們的了。」

這份條約的簽訂時,已經是中蘇之間針對所謂的【亞塔爾協定】進行的第10次會談了。

早在1945年2月,美英兩國為了督促蘇聯對日出兵,在沒有知會中國的情況下,與蘇聯簽下了【亞塔爾協定】,其中給了史達林不少好處,主要包括:

「承認外蒙獨立;將大連開為國際商港,蘇聯有優惠權利;蘇聯租賃旅順為海軍基地;中東、南滿鐵路由中蘇共管。」

當月下旬,蔣介石得知此事後頓感驚愕,隨即數次派人與蘇方進行談判。6月30日,宋子文、蔣經國等人前往莫斯科與史達林會面。

然而在次日的談判中,史達林擺出一副有恃無恐的姿態,表示只要中方不同意【亞塔爾條約】中的條件,就不會對日出兵。這次談判讓中方代表碰了一鼻子灰,

然而局勢很快又發生了變化,7月16日,日本賊心不死,拒絕接受【波茨坦公告】,而此時美國已經用了淪陷性武器——原子彈。

美國自然也有自己的小算盤,既然已經手握大殺器,那自然也就不願意蘇聯再出兵來插一腳了,所以便密告蔣介石,讓其不要對史達林讓步。

在這樣的情況下,8月6日,美國向日本廣島投下了第一枚原子彈,可以說是一招定乾坤,戰爭局勢由此發生了根本變化。

蘇聯見此情形就慌了,再不出兵就什麽甜頭都撈不到了,於是在8月8日便對日本發出了宣戰通告。

8月9日,150萬蘇聯大軍正式挺進中國東北,對盤踞在東北的日本關東軍發起總攻。

那麽,史達林匆忙出兵究竟有何意圖?蘇軍進入東北後,局勢都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當時的東北作為偽滿洲國的「首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戰略價值,其經濟和城市發展成績都相當耀眼,自然是引得各方垂涎。

並且由於與蘇聯的特殊地緣關系,史達林對東北這塊「肥肉」可以說是「勢在必得」。

而曾經不可一世的關東軍雖然在此處已經盤踞多年,但由於日本方面的輕敵和莫名自信,一下就如繡花枕頭般,被蘇軍打了個措手不及。

甚至直到雙方開火時,日軍司令官山田乙三大將竟然還悠然自得地在大連看歌舞演出。蘇軍則一路高歌挺進,8月14日就已經抵達平原地區,準備進入東北腹地。

最後,日本在本土連吃兩顆原子彈,以及在東北地區節節敗退的情況下,與8月15日正式釋出投降詔書。

隨著日本投降,蘇聯在東北地區的勢力一時之間變得有些「勢不可擋」了,大有賴著不走架勢。

此外,蔣介石還擔心蘇聯會進一步向華北滲透,從而與共產黨方面達成聯手。這讓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脅,於是決定想個辦法來「約束」一下蘇聯。

於是8月14日,蔣介石在密電中指示可以再向蘇聯做出一些讓步,條件就讓是蘇聯方面承認中華民國政府為中國合法政府,並且讓蘇軍在日本投降後的3個月內從東北撤兵。

然而,這份條約的簽訂也就意味著,國民政府承認了外蒙的獨立,並且讓蘇聯能夠在中國東北堂而皇之地形式特權,正中史達林的下懷。

隨後,日軍自8月19日起開始陸續向蘇軍投降,截止20日,蘇軍在東北地區已擊斃、俘虜了70多萬日軍。

同時,八路軍和國民黨方面也都陸續派兵進入東北。

實際上,史達林雖然嘴裏說著只承認國民政府,行動上卻始終在阻撓國民黨軍隊進入東北,這客觀上為中共進入東北創造了條件。

8月30日,曾庫林率部解放山海關,隨後又解放了錦州,並於9月6日順利進入沈陽。然而,進入沈陽後,蘇軍卻與曾庫林部兵戎相見,雙方一度劍拔弩張。

因為【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的存在,蘇聯方面起初只接受讓國民黨接手東北。當然,美國也不會僅僅隔山觀虎鬥,隨著美國的插手,史達林的態度也很快發生了轉變。

9月中旬,美軍提出將會對國民黨提供軍事支援,同時,美軍海軍陸戰隊也在青島登陸。

這無疑挑動了史達林最敏感的那根神經,在他看來美國人在青島登陸就意味著他們的手很快就會伸到東北,進而威脅蘇聯遠東地區。

所以,史達林又改了主意,打算轉向中共,以此來制衡和威脅國民黨。然而國民黨此時已經抱上了美國的大腿,自是不再那般忌憚蘇聯了。

隨著美軍接連在天津和秦皇島登陸,史達林穩不住了,決定讓中共出手,阻止美國和蔣介石方面繼續逼近東北。

一直到11月底,中共部隊共計有13萬余人進入東北,事實上搶先於國民黨控制了東北這塊100多平方公裏的戰略重地,為此後的解放戰爭搶占了先機。

然而蘇聯的計謀並沒有就此結束,1946年蘇聯從東北撤軍前,態度再次發生了轉變。

史達林為何幾次三番翻臉不認人?蘇軍在東北地區的圖謀最終是否得逞了呢?

眼見國民黨受到中共的牽制,無法順利打入東北地區,美國決定出手幫助國民黨對秦皇島與山海關間的鐵路進行搶修。

這下徹底惹毛了史達林,隨即宣布中斷與國民黨方面的交涉,並且開始向共產黨提供武裝支持,要求我們全力阻止國民黨繼續挺進東北。

隨著爭奪行動的順利推進,10月底,中共中央下令將進入東北的部隊進行整編,組成「東北人民自治軍」。

然而沒想到,還不出一個月,史達林又變卦了。他要求中共,在蘇軍撤退前的5日起不能再與國民黨軍隊開火,並允許其空運進入東北的各大城市。

之所以這麽做,就是想「得了便宜還賣乖」,在最後關頭,將東北交由國民黨方面接手,但沒想到這次卻偷雞不成蝕把米。

11月12日,因為蘇聯方面的要求,長春及其周邊的中共軍隊開始撤離,結果卻引得蔣經國一下子跳腳了。

因為看到蔣經國看到中共大批軍隊集結行進,誤以為是在準備對即將空運進城的國民黨軍隊發起襲擊。

蔣介石得知後,趕緊向美國打了小報告,說蘇聯有意搗亂,阻止國民黨進城。於是美國方面也立即對蘇聯發出警告。

這樣一來,蘇聯的撤離行動也就無法再順利進行,並且陷入了與美軍的對峙當中,一時之間騎虎難下,進退兩難。

隨後,中國各地開始爆發反蘇遊行,國際上美、英等國家也紛紛跳出來指責蘇聯的「不仁不義」之舉。

同時,蘇軍駐紮東北期間的種種行徑引起各界關註,導致國際輿論不斷發酵。

自1945年8月進入東北後,直到次年2月開始撤軍,蘇軍猶如強盜一般在東北肆無忌憚地掠奪,將各處工業設施、材料拆除並運走,總價值高達20億美元。

原本繁榮的東北被席卷一空,各處先進的工廠幾乎被蘇軍搬運得幹幹凈凈,一車一車地拉回蘇聯國內,只留下一處處殘垣斷壁。

見此情景,國民政府心急如焚地想要趕緊接管東北,美英等國也紛紛跳出來譴責蘇聯,使其處於輿論的重壓之下。

最終,1946年3月,蘇聯正式從東北撤軍,丟下了這塊「燙手的山芋」。

而國民黨雖然得以進入東北接管,但是此前中共部隊已經進入城中搶占了先機,在此後的解放戰爭中,人民解放軍最後取得了遼沈戰役的勝利,進入沈陽。

1948年11月3日,東北全境宣告解放。

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2月14日,隨著【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的簽訂,此前公民政府同蘇聯簽訂的喪權辱國之條約也宣告作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