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檔案裏不只有歷史 聽聽400多萬份病歷背後的故事

2024-06-09歷史

檔案是人類社會活動的真實記錄,它承載著過去的資訊,連線著現在與未來。

北京協和醫院現存1921年建院以來400多萬份病歷,保存數量之大、跨越時間之長享譽海內外。這些病歷,記錄了患者疾病發生、發展、診斷和治療的情況,也記載了一些病歷背後的故事。

守護歷史記憶

傳承醫學精神

01:51

北京協和醫院將「教授、病案、圖書館」稱為「協和三寶」。走進協和醫院病案室,就像走進了通往另一個時空的隧道。

一份份病案,也記錄著一代代協和人對世界醫學的貢獻。1927年創新性地設定新的放射檢查投照體位「謝氏位」、1935命名新的疾病「腎性骨營養不良」、1936年率先嘗試「頸動脈部份切除加吻合術」,這些都在病歷檔案中清晰記載,這些中國首例乃至世界首例的疑難和罕見疾病,這些病歷檔案,都銘刻在協和的歷史裏。

北京協和醫院病案科常務副主任 李乃適:腎性骨營養不良這個疾病,實際上是我們中國人命名的第一個疾病。他們用非常翔實的代謝數據說明了,有一種藥對這種疾病非常有效。這是一種新的疾病,這個命名到現在還在使用。

非常有意思的是,書寫這份病歷的是當時協和實習醫生,後來成為院士的吳階平教授。

而這份書寫工整、詳盡,條目清晰的英文病歷,出自林巧稚醫生之手。

這樣的病案,在協和醫院不計其數。

一份病歷檔案

傳遞家國情懷

01:30

一份份病歷檔案,詮釋著「嚴謹、求精、勤奮、奉獻」的協和精神,也濃縮了重大歷史事件中協和醫院的價值追求和一代代醫者的家國情懷。

這份1932年的病歷,記述著遼西抗日義勇軍48軍參謀金殿春在協和醫院精心救治下,逐漸康復的日日夜夜。這裏還有1937年盧溝橋事變中29軍38師受傷戰士病歷、手術記錄,以及許多在這次戰役中英勇負傷抗日戰士的病歷。

北京協和醫院病案科常務副主任 李乃適:抗日戰爭時期,白求恩大夫就和協和有非常密切聯系,晉察冀邊區的傷員經常透過他(白求恩)介紹,來到協和診斷和治療。從這些病案中,你能看到他們(協和醫院醫生)對傷病員做出的一切。從字裏行間,你能看出,他們對傷病員的關心關懷。

透過一份份檔案,還能查閱到抗日戰爭時期,協和醫院部份醫護人員協助組建中國紅十字會救護總隊在戰場上救死扶傷、奔赴全國各地保留醫學火種,抗美援朝時期協和人參加誌願手術隊、收治誌願軍傷員,踐行「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錚錚誓言。

(總台記者 梁錚錚 高偉強 李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