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為何這四位對百姓很好的皇帝,在後世名聲極差

2024-02-07歷史

歷史如同藏於女子閨房的一面銅鏡,見慣了易老的容顏,和虛假的裝扮。歷史如同向陽的花朵,總是在一半的時間裏展現得光鮮亮麗,卻讓另一半的時間沈默在永遠的黑幕下。歷史也許只是統治者手中的武器,是其名正言順走向正軌的重要參照物。歷史也是人物和時間的包裝盒,他精美的外表之下,往往內有參差。

歷史對於人物的刻畫和評價往往是片面不全的,其背後藏著當時時代大背景下的風評,還有政治因素以及創作者自身的感情因素和個人喜好,畢竟連上帝都不能真正做到客觀,又豈能夠寄希望於凡人去客觀評價人物和故事。所以在歷史上,很多明明很有作為的人物,卻背負千古罵名,有的真心實意做到了以百姓為本,卻備受天下士子唾棄。其實客不客觀並不重要,主要還是在於利益因素使然,自古如此。

休養生息

關於歷史對於一位皇帝的蓋棺定論,其實從其謚號或者廟號就能看出來,一般廟號為仁宗,往往就是做到了對天下寬仁,國家法治相對寬松;一般廟號為文帝,往往是廣泛推行文治,偃旗息鼓,止兵戈與殺伐,重視農業生產,輕徭薄賦,休養生息。

這類皇帝在歷史上的風評一般都還不錯,比如漢文帝劉恒,漢宣帝劉詢,隋文帝楊堅,唐太宗李世民,宋仁宗趙禎,明仁宗朱高熾,明孝宗朱佑樘等等,很多都被冠以千古明君的稱謂,但是卻並不是所有作出成績的皇帝都有一個美好的名聲,特別是很多皇帝在對百姓很好的情況下,卻在史書上或者民間留下了很不好的口碑,甚至有些帝王因此被稱為暴君或者是昏君。

接下來,我們了解一下這四位君王,以及他們背後的故事。

後梁百姓

1、朱溫

朱溫,作為從底層崛起亂世豪傑,在史書上往往是殘暴、昏聵和好色之徒這樣的負面形象,不過後梁作為五代存續時間最長的一個政權,在朱溫死後仍然保有很強的凝聚力,幾乎讓一代猛將李存勖耗費了十年才走向最終的失敗,自然是有一定道理的。

歷史上的朱溫,確實是一位殺伐決斷的人物,其出身底層,自幼寄人籬下,後混跡鄉裏,橫行霸道。後王仙芝和黃巢的起義軍路過朱溫所在地,早就對生活不滿的朱溫,當即參加了起義軍,之後追隨黃巢征戰南北。王仙芝死後,朱溫追隨黃巢從山東跑到了廣東,然後從嶺南到湖南,繞著大半個中國跑了一圈,才回到中原。在這個過程中,朱溫成長為黃巢帳下超級猛將之一。幫助黃巢鯨吞中原,相繼拿下了洛陽和長安,建立了黃齊政權。

但是由於大唐氣數未盡,各地諸侯紛紛起來平定叛亂,王重榮和李克用等豪傑都擁有很強的實力,而黃巢在奪取長安之後,政令昏聵,軍隊如盜匪,很多最初的追隨者也沒有得到公平的對待,所以很多人都有了二心,朱溫在前線就被王重榮臨陣勸降,加入了唐軍陣營,之後朱溫在平定黃巢之戰中立下了赫赫戰功,因功勞被封為節度使。

史書朱溫形象

朱溫屬於那種,以實際為主,絕不計較那些有的沒的,所以在追擊滅了黃巢之後,回程在上源驛就擺了李克用一道,差點就滅了當時實力最強的諸侯李克用,由此引發了兩人長達半輩子的矛盾,可見朱溫絕對是實幹家,而且是不顧及名聲的實幹家,不求虛名,但求實惠。正是有這股子狠勁,朱溫迅速崛起於中原,屢次擊敗李克用,在河北和山東大地所向披靡,很快就成為了天下第一諸侯。隨後入關中,挾持唐昭宗至洛陽,誅殺了唐朝眾多清流官員,最後廢唐昭宗自立,建立了五代第一個政權後梁。

朱溫的歷史罵名,主要是因為為人殘暴,這一點主要體現在對手身上,朱溫對敵人和競爭者往往是用非常手段而趕盡殺絕,譬如追擊黃巢,還有對朱瑾等勢力以及誅殺唐朝宗室和大臣,都毫不留情。再加上朱溫親手淪陷了曾代表華夏歷史屹立於世界最高峰的大唐王朝,這在歷史上自然就得不到太好的名聲。除此之外,朱溫晚年確實驕奢淫逸,淫亂宮闈,有過許多荒唐之舉。

但是史書卻對朱溫時代,所做的一些利國利民的好事只字不提。譬如朱溫重視人才,達到了求賢若渴的狀態,對於很多身份低下卻頗有才學之士,那是格外尊重,其手下就有敬翔、朱珍、 李振這等當世巫師。在亂世之間,大多數軍閥對於百姓都是橫征暴斂,以優先供給軍隊。但是朱溫卻推行文官治國,狠抓農業生產,獎勵農耕,減輕租賦,將耕牛租借給沒有耕牛的農民以供生產。這一系列的寬容政策,使之成為梁數十年征戰的經濟支柱。大量從各地逃難到後梁的百姓,朱溫也會妥善安置,贈土地從事生產,所以在後梁時期,百姓過得是比較不錯的,甚至相比晚唐時期都更好。

所以,後世不少人對朱溫的評價,是將其和魏武帝曹操相較。之只是後世為了政治所需,刻意片面的描繪朱溫,使得其形象格外不堪入目。

高宗給流民分土地

2、宋高宗

國人對於宋高宗,往往沒有太好的評價,大多還停留在用秦檜之策,誅殺嶽飛,向金國搖尾乞憐,不思進取去光復中原,反倒是偏安江南一隅,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昏庸無能之君!但是歷史真的是這樣嗎?

宋高宗本人個人素質很高,於亂世間定鼎南方,撐住了宋室最重要的一根承重柱,其實也算是一位有功之人,而並非史書上害死嶽飛的罪魁禍首,或者說是投降派這麽簡單。南宋立足於南方之時,土地兼並格外嚴重,再加上北方南下的流民和本地原住民之間的利益沖突嚴重,導致了各地暴亂不斷。之後金人和偽齊軍隊持續南下,南宋臨時朝廷並不安穩,作為一個成熟的政治家,必須要安定基本盤之後才能有下一步行動,所以高宗前期的策略一直是維持穩定,沒有選擇冒進北伐的政治主張,而是攘外必先安內。先穩住金國,然後再解決內部矛盾,等內部穩定之後,再徐圖後續。

而宋高宗本人個人素質很高,其崇尚節儉,關註民生,在南遷之後,著力建設滿目瘡痍的南方,改革經濟,加強對外出口貿易,以鄉都為單位,對田畝進行重新的測量活動,並且根據土地的收成好壞與否來重新定下百姓應該繳納的賦稅,對於百姓來說,算是打了一針強心劑。

高宗和嶽飛

同時,高宗規定所有的流民可以透過朝廷貸款的方式去購買農作物的種子,購買耕作工具來安穩自己的小家,整個高宗一朝,對流民完全免征稅賦,促進北方而來的流民在南方安居樂業,經過高宗的努力,南宋經濟、政治、文化、農業生產都得到了很大的進步並很快穩定下來,同時督促各州縣的官員一定要勸課農商,積極采取國家政策來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南宋也在短期內恢復發展,並有了和金國一戰之力。

所以高宗對於當時南宋百姓來說,絕對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好皇帝,而且整個南宋士民和百姓都對宋高宗評價很高,甚至在其死後的廟號上,當時有將其和漢光武帝相提並論的說法,如此可見一斑。

洪武太子視察農村

3、朱元璋

朱元璋基本算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做到了以民為本的皇帝,其關愛民生之心千古未聞,同時還給了很多底層百姓監察和檢舉的權利,這更是開了華夏歷史的先河。但是朱元璋在歷史上的評價並不好,這主要是因為其對官員為代表的讀書人並不好。朱元璋出身最底層,從小受到迫害,對官員有種天然的痛恨之情。

所以明朝朱元璋采用低俸祿控制官員,同時對於貪汙的官吏采用嚴苛的刑罰加以約束,同時設立百姓上訪直達天聽的通道,算是真心維護民權的一位天子。在洪武時期,朱元璋盡量少開公共工程,少擾民力,土地歸農民所有,在有天災的年份,一般都會減免當地的賦稅。

不僅如此,朱元璋 透過遷移和懲罰等多種方式進行打擊地主豪強,剝奪他們全部或一部份土地權利,分給百姓從事農業生產,其對待農民的國策基本就是「右貧抑農,鋤強扶弱」,盡量多給底層老百姓生存空間和權力,在朱元璋的強勢管控下,大明的百姓生活整體出現了平等、和諧的局面,這段歷史被稱之為「明長幼、厚風俗」!大明帝國迅速從亂世之中得到了恢復。

不僅僅是如此,朱元璋對士大夫階層的社會地位也進行了更改,在很程度上對士大夫階級進行了抑制,避免這一階層直接參與統治而給底層老百姓增加一份剝削。但是盡管朱元璋格外愛民,且實實在在為底層百姓謀取了大量的利益,但是卻在史書上沒有太多好名聲,主要原因是因為其確實殺伐過重,洪武四大案,就獲罪多達數萬人。另外朱元璋因為尊重老百姓,抑制了士大夫階層,而這部份人卻是明代官場的絕對主力,掌握著一定話語權,而且史書又是這批人寫的,既然損失了利益,那自然會不太客觀的描述朱元璋的所作所為。

雍正改革

4、雍正

清朝兩百多年歷史,無論努爾哈赤有多能打仗,康熙和乾隆享受了多大的名聲,其實真正的明君卻只有一位。這個人就是雍正,一位勤政愛民,改革有方,治國有術的好皇帝。其在位期間,革新了康熙末年的弊政,推行攤丁入畝改革,減輕壓在老百姓頭頂的稅賦重擔。然後治理貪腐,厲行節儉,使得大清帝國的財政收入扭虧為盈,是真正做到提老百姓減負的有為之君。

在農業生產上,雍正帝也格外關註,其在明朝的基礎上,繼續鼓勵開墾,為了支持農業發展,興建了多座 水利工程,同時在地方興修倉廩救荒,對受災的百姓及時賑災並減免賦稅,雖然沒有真正做到愛民如子,但是已經很不錯了,客觀上確實減輕了老百姓的負擔。

攤丁入畝

那為何雍正在歷史上的名聲也不算太好呢?都是因為他當時的改革措施,觸犯了很多貴族、官員以及大地主們的利益。其和朱元璋一樣,反腐格外嚴厲, 雍正帝見不得貪官汙吏,鼓勵官員廉潔奉公,且他耿直急躁,一旦發現官員貪汙立刻抄家絕不姑息,因此又被稱為「」抄家皇帝」。雍正時期,大量官員因為貪汙而入獄,外加攤丁入畝的改革影響了很多貪腐官吏的意外收入,所以被很多人揪住了小辮子,長期給人一種陰險毒辣的暴君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