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林語堂的西南聯大之行意外惹爭議

2023-12-11歷史

原標題:林語堂的西南聯大之行意外惹爭議

在抗日戰爭中,大家對於物質文明更重要,還是精神文明更重要這一時代命題,有著與今天並不一致的看法。林語堂的聯大之行,就是這一情形最為充分的顯露。

1943年12月中下旬,西南聯大的壁報墻上貼出了林語堂即將來校演講的布告。訊息一出,校內外奔走相告,都期待一睹這位馳名中外的幽默大師的風采。23日上午9點多,聯大圖書館前的民主草坪上,早已擠滿校內外師生和各界人士,大家都是提前等著聆聽林氏演講的。既定的演講時間是10點整,但是林氏遲到了一些。這時,有人便不滿地嘀咕:「林先生的表也許是美國的時刻。」

10:08,林語堂身穿泥褐色絨袍,頭頂青灰色高帽,戴著鑲金邊的眼鏡,瀟灑地出現在師生和各界人士面前。這是他這次來昆存取後的第三次演講了。

演講前,聯大常委梅貽琦對演講嘉賓作了簡要的介紹,說林氏是學校的老教師,曾在清華教過英文,後又在北大任過教。20年前的林先生,是非常壯健的。他曾做過童子軍的隊長,和現在的風度完全不一樣。到美國後,一直以他的筆桿替祖國做了很多事。梅常委補充說:「我說的教師,是教書的教師,不是傳教的教師。」

一開始,林語堂就說:「我很早就聽人說,聯大是一個還可以讀書的地方,同學們在茶館裏念書。前天我曾見過你們的寢室,小小的一張桌子上,不但洗臉,還要讀唐詩。而且,我又見過你們賣書的小貼兒。總括起來,得到兩句話。這就是:物質上不得了,精神上了不得。」前者驚嘆物質生活的艱苦,後者贊揚精神生活的豐富。(張源潛:【聯大舊事兩則】)

隨後,林語堂話鋒一轉:「我今天所談的,便是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他說,由重慶到昆明,途中所見種種,以及在到昆後所住的新村附近,有許多矮小得像DOG’S HOUSE的房屋,所以引發了他的「感想」。他認為,所謂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是分不開的。

林氏談到西方的物質主義的流弊。認為,所謂西方的物質文明,實在是工業革命以後的產物。「我們不要以為西方什麽都好。十八世紀初歐洲的旅館,其狹窄齷齪和我們現有的條件是差不多的。」林氏希望念文科的人,不要用科學方法去衡量他所學習的學科,因為這方面是精神勝於物質。「例如母女之愛、友愛等,不能用純粹的唯物觀點去衡量」,他覺得,太物質了,人們便失去了人性,成為機器。

很顯然,林語堂的演講是以「物質和精神是不可分割的」為其主旨的。可是,他在演講中更多的卻偏重於精神的重要性。為了突出精神文明的重要,而不惜以並不貼切的舉例和觀點展開。這正像一台只有辯方而無攻方的辯論賽,其自論自說的過程本身即充滿了矛盾,因而引起聯大不少同學的不適和反感。當天,就有陶莎、許明、陸高等一群聯大學生憤憤不平地給【雲南日報】寫信,披露了演講內容的其他更多細節,強烈表達了對林氏演講的不滿。

林語堂在演講中認為,人類所以在25年內便有兩次大戰,就全是大家只重物質的結果。他認為,研究人與人的關系,不能用科學方法,不能註意那些實際的調查統計和自然、社會、經濟的背景。由於他把科學精神看成機械的物質,同學們反問:「這就是‘大師’的‘精神文明’的結果嗎?」

林語堂還表示,「清風明月是物質,至於抽香煙到底是精神還是物質,就有點難說了。」類似這樣奇特的論斷,信中還列舉和反駁了不少。同學們覺得:「我們花了一個鐘頭的寶貴的上課時間,結果卻聽到了這樣一頓教訓。‘物質’上既受損失,‘精神’上又受侮辱。」

從聯大學生寫的信中,我們不難揣摩出林先生當時演講的大概情形。其目的也許是為了鼓勵師生們繼續以昂揚的鬥誌面對惡劣的環境,共創中國教育的奇跡。但是,他過於強調精神的重要性,力圖鼓舞師生們忽略物質的粗陋,從精神中獲取無窮的力量。甚而,還提出做人文學科不應采用科學手段等論斷,這與聯大當時的情形恰好是相左的。當時,在聯大,無論是社會學、民族學、語言學、統計學等等人文研究,其實都廣泛采取了物質的、科學的研究方法。

24日在昆明【掃蕩報】發表的姓名標示楊曼的文章【聽「幽默大師」講演後】說,他所講的材料「正如我們到本地土館中去吃‘雜碎’,滿滿的一盤,什麽都有,但吃不出真的味」,「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我本來就不大弄得清楚,加之聽他一番話,更使我墮入五裏霧中去了,恐怕同學們也一樣的感覺」。

楊曼認為,林先生的文章「不得了」,但是演講水平「不了得」,對其「見面不如聞名」。

其實,在演講當天,【雲南民國日報】等刊登的文章,一多半是持批評語氣的。中文系學生張源潛披露,在24日上午的「西洋通史」課上,蔡維藩教授說看到報上批評林語堂的文章很高興,認為青年人能明是非而辨別之,很了不起。

如今,林語堂先生和當年寫信給【雲南日報】的學生都已作古,唯有「物質上不得了,精神上了不得」這句話作為聯大精神的一種高度概括,仍然為人們津津樂道。

一場長達一小時的演講會,能夠閃著光芒地長留在時光裏的,居然只是一句俏皮話一樣的開場白,這是林先生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的。(龍美光)

來源: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