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有人曾評價周總理:搞外交是一把好手,搞內政八級泥瓦匠

2024-08-01歷史

1976 年 1 月 8 號,周恩來總理於北京去世了。全國到處都充滿悲傷,每個人都尊敬並懷念著他。

周總理把一生都獻給了黨和國家。他對自己要求嚴格,特別勤奮努力,一直都在為人民服務,所以被大家叫做「好總理」。

但事實果真這樣嗎?

【外交界的能工巧匠】

在美國外交家季辛吉寫的【論中國】裏,他對周恩來是這麽評價的:「他是我碰到過的最具魅力的人。他老是能夠憑借超人的智慧和本事壓過談判的對手。他直覺特別靈,仿佛能把人的心看穿。」

在抗戰末期,中國的外交事業其實開始有動靜了,然而當時內憂外患,這根本算不上外交。要說最早的一次外交,得從周恩來組織接待外來存取團講起。

1944 年,有個由中外人士自發組成的記者存取團來到了延安進行存取。這在中國可是頭一回接受外國的正式來訪。

這可是難得的好機會。周恩來為保證接待和聯絡工作不出岔子,專門在延安成立了外事組,下面分設了好幾個部門,各自負責這次的外交事務。這次存取雖說沒讓中國的外交環境變好,但也絕對稱得上是一次歷史性的突破。

周恩來明確講了,這次外國記者來存取,是中國展現新民主主義中國的起點,也是國際統一戰線以及外交工作的開頭。

1949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黨的代表人物、傑出英雄周恩來參加了開國大典,還被委任為國務院總理和外交部部長,就此開啟了他真正的外交之路。

新中國剛開放那會,中國外交就像剛學走路的小牛犢,走得艱難,得摸索著來。中國剛成立的時候,國際上瞧不上咱們這個小國,不承認咱的地位。

而周恩來在外交界那可是個厲害角色,就跟藝術家似的,把國際關系的內裏琢磨得特別精。他憑著有遠見的策略,輕輕松松就解決了中國外交的難題,描繪出中國在國際政治中的精彩畫面。

他清楚:「要是想讓別的國家跟中國建立外交關系,那就得先把底線和原則的屏障搭建好。」

1953 年,周恩來總理會見來訪的印度代表團時,頭一回提出了被叫做中國外交底線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表明,新中國在國際關系方面倡導尊重各自獨立,不幹涉別國內政,力求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這些原則是中國獨立和平外交政策的根基,被世界廣泛認同,是現代國際關系的關鍵原則,還給中國外交事業築牢了一道結實的屏障。

從那以後,中國的外交事業終於有了機會、有了本事、有了辦法堅定地向前邁進,讓國際社會看到,中國不是軟弱可欺的對手,而是強大可靠的朋友。

在周恩來多姿多彩的外交經歷裏,有不少讓人覺得新奇有趣的事兒。就像季辛吉講的那樣,不管是跟世界強國的高層進行會談,還是和普通老百姓親切交流,周恩來一直都用自信、有耐心又幽默的樣子向世界呈現出中國的智慧與友好。

有一回,一個美國記者采訪周恩來的時候,無意中看到他桌子上擺著一支派克鋼筆。因為派克鋼筆是美國產的,這人就滿含諷刺地問道:「總理閣下,您是中國人,咋會用我們美國造的鋼筆呢?」

周恩來回應道:「這支鋼筆有來頭呢!是一位北韓朋友在抗美戰爭裏繳獲的,當作禮物送給我的。我覺著這特殊禮物挺有紀念價值,雖說我在這方面沒貢獻啥,可禮物我沒法拒絕。於是就留著這支你們國家的鋼筆了。」

這話一出來,美國記者馬上就沒話說了。周總理這話不就是在諷刺美國在韓戰中失敗的情形嘛?另外有一回,周恩來受邀請去蘇聯存取。

當時,赫魯雪夫弄出了個修正主義的政策。這徹底背離了蘇聯起初針對共產國家的理想,其實就是赫魯雪夫打著馬克思主義的幌子,曲解馬克思主義的資產階級想法。

對於這,周恩來特別痛恨,忍不住批評了,這是因為塔克辛仰共產主義。

可赫魯雪夫沒直接回應,倒說起敏感的階級出身了:「你的批評我認,不過你得承認,起碼我是工人階級出身,你可是資產階級出身。」這意思就是指責周恩來站在資產階級立場說話。

周恩來表示:「對呀,不過咱倆人有個相同的地方,就是都背叛了各自原本的階級。」

他出人意料地把赫魯雪夫朝他射來的毒箭給擋回去,直接指向了赫魯雪夫。聽說,這一回應當時特別火,在共產主義國家裏被傳為美談。

周恩來處理外交事務那可是充滿了高超的智慧,思維也特別靈活,能在復雜又多變的外交局面裏巧妙地轉變想法,把各種復雜狀況處理得很好。

不管碰到多難搞的外交狀況,他都能沈著淡定,看清形勢。他不光外交技巧豐富,知識背景廣,人際關系也多,能實實在在明白各方的立場和要求。

周恩來還是個很會溝通、能建立信任的外交家。他明白外交不只是處理國際間的關系,更是處理人和人之間的關系。他憑著真誠、坦率、公正的態度跟各國領袖打交道,構建起了廣泛的外交網路,促使談判取得雙贏的成果。

總的來講,周恩來在外交方面厲害得很,他那巧奪天工般的外交本領給中國塑造了很棒的外交形象,讓中國獲得了國際社會的尊重與信任。

【二、精益求精的泥瓦匠】

大家都說,內政問題特別復雜。這復雜不是說處理不了,而是因為曲折的、多層次的矛盾太多,各方利益相互摻和,得綜合考量才能找出合適的解決辦法。

這種曲折源自不同群體、利益、觀念以及歷史背景相互碰撞,以至於內政問題變得十分艱巨。

「聽別人說不如自己親眼瞧」,瞧瞧周恩來到底是怎麽應對繁雜的內政的。

大革命失敗以後,中國共產黨內部遭到了嚴重的損害,派系間的爭鬥以及互相指責,讓黨內團結面臨巨大危機。這時候,周恩來很快就察覺到了這種嚴峻狀況。他在中央會議上說別把分歧弄得更嚴重,應該進行政治說服。

隨後,他到了當地,把情況摸得透透的。他在黨刊【出路】上發了文章,先跟當地黨內講明白得積極幹活,然後再吸納新同誌,慢慢改造有矛盾的黨群,還得培養他們團結鬥爭的精神。

另外,周恩來一直把教育當作突破點,給黨內講明白民主化與民主集中制的不同,還有命令主義和說服群眾的不同,憑借講解中國的實際情況以及共產黨的理想信念,重新確立黨群觀念,把這一矛盾化解了。

1935 年,國內不光有日軍來侵略的外患,還存在跟國民黨爭鬥的內憂。中央很快察覺到局勢的改變,覺得得讓國民軍跟紅軍一塊抗日。

周恩來知道了這個事,就著手推行起來。

他先派手下跟張學良多次會面,先把關系處好,還著重表明自己代表共產黨的身份。過了一年,他在延安和張學良碰面。他說要「逼蔣抗日」,一起打仗,把外敵趕走。

就這樣,西安事變出現了,蔣介石簽了國共合作的協定。

最後,內戰暫時停下了,國民黨和共產黨組成了統一戰線,取得了很大的勝利。

在處理國共矛盾還有黨內矛盾的時候,周恩來表現出了特別厲害的能力。他能看準和利用人心,機靈又聰明地解決內部矛盾。他清楚細節會決定事情的成敗,明白人的情感和信仰在政治鬥爭裏起著關鍵作用。

新中國剛成立那會,為了促進多方面的政治協商,保證社會和諧安穩,滿足不同社會階層參與國家管理的需要,周恩來提出建立人民政協,實實在在做到「人民當家做主」。

於是呢,在周恩來的帶領下,人民政協的創立以及大會的召開,這一系列都被安排得十分周密。他親自接待了好多民主人士,彰顯出共產黨那寬闊的胸懷和謙遜的態度,得到了民主人士的極高評價。

不過呢,籌備工作裏最難搞的地方在於定好參加新政協的人員以及起草共同綱領。

毛澤東和周恩來為制定這份綱領費了好多心思,反復進行修改。他們采納了民主人士的政治想法,多次對「共同綱領」予以調整。

最後,修改了好幾次的共同綱領獲得了多數人的認可,少數人對這結果也挺滿意。在整個過程裏,實實在在、完完全全的民主算是展現出來了。

開國大典之前,人民政協順利建成,共同綱領順利出台。毛澤東主席站在天安門城樓上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啦!」

這時候,啥都重新起步啦。中國挺直腰桿了,人民當上了國家的主人。

在社會動蕩不安的那會兒,形勢極其嚴峻,周恩來緊跟毛主席,全心全意地想辦法把這場動蕩造成的損害降到最低,費盡了心思。

在狂飆橫行的那些年,國家特別優秀的科學家和知識分子受到了很嚴重的迫害。就在這個時候,周恩來心裏記著國家的需求,關註著國防科技的發展,對文化人給予了關心和保護。

他老是在政策裏講,文化人這一群體得受到特別的保護和重視,還親自負責國防辦,弄出措施來保護這些國家的珍貴人才。

其中,特別出色的科學家錢學森得到了周恩來的特殊照顧。周恩來深知錢學森等科技人員的重要,他護著、支持著他們,給他們在艱難環境中創造了能繼續搞科研的條件。

因為有周恩來的鼓勵與關懷,錢學森帶著一群科研專家戰勝了重重困難,成功搞出了兩彈一星的輝煌成就。

總之可以看出,周恩來處理內政時,不是只看表面,而是深入弄清楚事情的前因後果,抓住實際情況的關鍵。他能以特別人性化的辦法,緩解緊張局面,讓人心靠近,傾聽各方意見,明白彼此的立場,達成共識。

確實啊,周恩來總理在外交領域是個能手,在內政方面也是個泥瓦匠。不過呢,這可不是普通的八級泥瓦匠,而是力求完美的泥瓦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