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46年皮定均臨危受命,率部中原突圍,路上還添了兩個千金

2024-03-09歷史

1946年6月,中原突圍中「皮旅」順利完成了掩護主力,向西突圍的任務,但這僅僅只是一個開頭。

接下來,他們要跨越清風嶺,跨越大別山,然後轉往蘇北,這才算脫離了敵人的追蹤。

「皮旅」便是中原軍區的一縱一旅,旅長是「虎將」皮定均將軍,政委是鐵骨錚錚的徐子榮同誌。

中原突圍一戰十分艱難,他們已做好破釜沈舟的準備,如有不測發生,他們會換上便衣,絕不拖累主力部隊。

而就在突圍途中,曾發生了一些令人印象深刻而寶貴的故事。

就比如在路上,他們的隊伍裏誕生了兩名孩子。

在這樣艱險的旅途中,他們將如何保護幼小的生命,順利突破敵人的重重包圍?

新的生命

皮旅突圍中有驚險的戰鬥,也有新的生命誕生。

就在突圍途中,隊伍喜得兩名女嬰,他們給這兩個孩子取了名字。

一個叫「中原」,一個叫「突突」,其含義是希望能夠中原突圍成功。

名為「中原」的女孩兒,是在強渡磨子潭的戰鬥中出生的,她是供給部長和薛留柱同誌的孩子。

因為緊張的行軍戰鬥,他們沒有能力一邊打仗一邊撫養新生的女兒。

為了部隊,為了有人照顧孩子,他們只好將孩子留在當地。

他們將新出生的女兒包好,在包裹裏放上幾枚銀元,然後再用一張紙條寫下一些話語。

這對夫婦說,如果有人能夠收養這個孩子,日後他們一定會予以豐厚的報酬。

隨後,他們將孩子放在了磨子潭,幸運的是,這個孩子被一名叫項性會的船工發現了,這才及時挽救了這個幼小的生命。

後來,這個女嬰,還有孩子身上攜帶的紙條和銀元都轉交給了一名忠厚老實的農民。

而至於這個孩子後面的經歷,那是建國以後才能得知的了。

戰爭年代就是這樣殘酷無情,相比之下,後來出生的突突則幸運得多。

突突是在清風嶺戰鬥中出生的,她是皮旅三團參謀長青雄虎將軍與何濟華同誌的女兒。

清風嶺一戰結束後,皮將軍聽聞三團參謀長的孩子出生了。

他高興不已,急忙跑過來問候兩人。見旅長來了,參謀長與何同誌把孩子遞到他手上。

他抱著孩子,特別高興,欣喜之下他說:「這孩子是突圍路上第二個出生的,她是我們的新生力量,就叫她‘突突’吧!祝她能夠健康成長!」

隨後,他又特別高興地向周圍的同誌說:「我們的突圍路上有新生命誕生,那我們的革命就後繼有人了!同誌們,這也代表著我們的事業必將勝利!」

說罷,他又將自己的軍衣脫下來包在孩子的身上。

說來也奇,這個孩子或許是因為在炮火中誕生,似乎習慣了猛烈的槍炮聲。

行軍路上如此顛簸,她一聲也不哭鬧,就連在強渡磨子潭時,敵人的機槍子彈打穿了繈褓,她也一點也沒哭鬧。

然而,當部隊停下腳步時,她反而哭了起來。

這可讓戰士們都覺得,這孩子生來就沐浴在革命的光芒下,不怕戰火,也不懼敵人。

那麽,這兩個孩子後來的情況又如何呢?

先說留在磨子潭的範中原,她長到3歲以後,被嶽西的一家農戶領回去當了童養媳。

然而,這戶人家沒有足夠的經濟條件撫養,又轉手給了別人。

她的童年異常坎坷,輾轉8戶人家,慢慢成長起來。

一直到1975年的秋天,薛留柱同誌這才在總參幹部的陪同下,抵達磨子潭,尋找當年留下的親生女兒。

經過一番波折總算見面,那時的還在繈褓中的孩子已經長大成人。

範中原穿著一條修補程式褲子,她已經成為4個孩子的媽媽。

當薛同誌看見女兒右腳跟上留下的痕跡,無比肯定,這就是她失散將近30年的親生女兒。

見到孩子,她經失聲痛哭。後來,中原跟隨親生父母來到北京,但因為沒有城市戶口,又不能留這裏定居。

而在她心中,她始終惦念著大別山裏的養父母,還有她的家人。

在父親的勸說下,她再度回到大別山嶽西縣務農生活。

後來,她又轉到張家港和自己的小兒子一起生活,她的人生也總算獲得了安定。

而一直隨軍成長的突突,在成功突圍後,也順利長大成人。

後來,她到南京、石家莊飛機制造廠工作,一直到退休。

她與清風嶺也有著特別的緣分,進入21世紀,2016年5月,她跟隨後代巡訪團抵達當地。

見到父母輩曾經戰鬥過的地方,他感慨不已,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

她說大家都愛叫她「突突」,反而她的大名「青碧濤」,很少有人叫。

他很喜歡,也希望大家能夠繼續這樣稱呼下去。

在部隊中誕生的兩個新生命,都在後來順利長大成人。

它展示了生命的頑強不屈,但同時這兩名孩子能夠幸存下來,也跟皮旅精妙絕倫的突圍戰術密不可分。

那麽在掩護主力部隊突圍後,他們又是如何死裏逃生的呢?

連戰連捷

1946年7月10日,皮旅順利完成了掩護主力部隊向西突圍的任務。

他們在桐柏山區混淆國軍的視線,而後躍進了大別山。

這天中午,他們抵達安徽霍山的千笠寺。

在那裏,他們跨越清風裏,走出大別山,抵達蘇北。

面對國軍的絕對優勢兵力,皮旅將如何應對順利突圍?

這天,他們抵達千笠寺後,稍作休息便踏上了前往清風裏的旅程。

清風嶺是他們進入大別山的必經之路,那裏距離寺廟東南方有十幾華裏,是霍山西南地區的一個關口。

作為一個山嶺,它的道路十分崎嶇,地勢異常險要。

想必敵人已經在此處下了埋伏,果不其然,敵方挺進隊前衛2團布下兩個營在此地,他們試圖借助天險,阻止部隊東進。

那時,皮旅的處境十分困難,前有挺近隊布局,等他們進入埋伏圈,後面又有兩個師在尾巴後面跟著他們。

面對這樣的情況,旅部的幹部們並沒有慌張,而是冷靜下來,仔細分析了敵情,並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戰鬥方案,他們決心要拿下清風嶺。

面對人數眾多的敵人,他們僅有一個旅的兵力,不可能與其正面沖突。

於是,他們想玩一計聲東擊西,首先他們安排一團正面佯裝進攻,以此吸引敵人的註意力。

與此同時,二團的同誌從右方徒手攀爬懸崖峭壁,要以最快的速度直插敵人後方。

戰士們沒有辜負將領的期望,他們是幸運的,行動時,他們遇到了當地的一位青年名叫黎源清。

在他的帶領下,他們走捷徑避開了敵人的視線,而後同誌們用自己的綁腿吊住自己,艱難攀爬。

在一片草木荊棘之中,先頭部隊劈開了一條通道,他們就這樣順利登上了右側主峰。

那時,敵人還洋洋得意,認為皮旅難以逃出生天。

殊不知神兵天將,戰士們在主峰上對敵人發起了攻擊。

這樣一來,國軍便被包了餃子,腹背受敵,他們根本沒有想到皮旅還有這一招,於是慌得自亂陣腳。

僅用2個小時的時間,戰士們便成功拿下了清風嶺,並斃傷200多名,俘虜了19名敵人。

拿下清風嶺是巨大的成功,因為這保證了全旅能夠安全通行。

但這還沒有結束,接下來他們將迎來一場更為艱巨的戰鬥,那就是磨子潭戰鬥。

這個地方與清風嶺同樣重要,它是大別山東陲的要地,距離清風嶺有20多公裏,那裏是一處深山小鎮,住了有幾十戶人家。

當地的鄉長聽聞皮旅已經成功占領了清風嶺,他如臨大敵,帶著自己培養的鄉警,還有各類雜兵狼狽離開了當地。

可見解放軍的勇猛之勢已經在周圍傳開了,正是這樣,他們沒有用一兵一卒就順利拿下了磨子潭,還繳獲了敵軍的糧倉。

那十幾萬斤的軍糧,在裝滿軍糧後,剩下的全都分發給了當地群眾。

然而,大家還沒來得及高興慶祝,新的情況又出現了。

在磨子潭,他們又遭遇了怎樣的險情?

當年的紅軍

1946年7月,在成功拿下清風嶺後,皮旅不費一兵一卒,再度拿下磨子潭,並將當地糧倉分發給群眾。

但大家還沒來得及高興慶祝,新的情況又出現了。

原來,皮定均將軍利用當地的偽鄉公所電話,借偽鄉長之名,同當局的霍山縣政府取得了聯系。

由此,他得知了敵人的具體動向,敵48師已經派出527團,正趕往磨子潭,意圖包圍當地的戰士們。

這一支部隊能在半夜12點前到達,情況十分緊急,因為他們占領磨子潭時,已經是當地下午的5、6點鐘。

這也就意味著,敵人隨時可能會將他們團團圍住,於是他們立刻整備部隊,催促大家過河並占領河東邊兒的數個山頭,以便阻擊敵人。

那時正值夏天,當地夏季多雨,水流湍急,容易暴發山洪。很難徒步過河,他們決定架設浮橋。

然而3次嘗試均未能成功,最後他們借助群眾的力量,在上遊選了幾個較為寬闊的跋涉點,冒險進入河中。

一些身材較為高大的戰士站在水裏,他們手拉著手架成了一座人橋,讓戰友們踩著他們的肩膀過了河。

一些個子比較小的戰士則由其他戰友攙扶,或者抓住馬尾巴渡河。

就在當天晚上11點。全旅剩下的傷病員,還有三團一營,剛好渡過河東時,敵人的先頭部隊已經抵達當地並占據了金家山頭。

他們開始用猛烈的火力掃射,試圖封鎖渡口。

戰士們絲毫不慌,立刻兵分兩路,向敵人的山頭猛沖。

由於他們後面的部隊還沒趕來,先頭部隊抵抗不及,急忙向另一山頭撤退。

而就在那時,他們被我軍直接攔腰截成了兩段,隨後戰士們迅速占領了其他山頭,打破了敵人的封鎖。

最後旅部和兩個團當天晚上全部順利渡河並占領了有利地勢,到了1946年7月11日早上,敵人已全部抵達渡口。

浮橋被毀,但等到天一大亮,他們才發現解放軍戰士已經全部順利渡河,他們撲了個空。

隨後皮旅甩開敵人,全力向西進發,路上他們又轉頭在舒城曉天附近來了個大轉彎,向北前進。

就這樣,他們成功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圈向著蘇北進發。

值得一提的是,皮旅在霍山當地周轉時,群眾的幫助給予了他們莫大的力量。

因為那裏是革命老區,當地的群眾有著深厚的革命鬥爭傳統。

當他們看見皮旅經過霍山時,當地群眾不禁感慨。當年的紅軍又回來了。

因此他們像以前支援紅軍那樣,全力支持皮旅的戰士們同國軍作鬥爭。

在清風嶺一戰中有一個遺憾,二團能夠對敵人發動奇襲,都要多虧了黎源清這個小夥子。

然而,當戰鬥結束時,他們卻怎麽也找不到這個年輕小夥。

緊接著,他們一舉拿下磨子潭,繳獲軍糧並分發當地群眾時,老百姓們奔走相告。

大家同周圍鄰裏說,「當年的紅軍又回來了」。這樣的景象。令人懷念而感動。

不少群眾聽聞皮旅來了,紛紛讓出自家的房屋,其中有一名叫彭大爐的村民,把自己的房屋讓給部隊,當作臨時指揮部。

還有一眾村民主動為戰士們送情報。助他們躲避敵人的火力。

正是這樣,他們才能在短短幾個小時之內順利渡河,讓敵人撲了個空。

而當他們繼續前進時,原本是要從舒城到安慶的,結果有一名郵差聽聞皮旅經過白水畈。

他立刻將沿途已經駐紮大批國軍的情報,告知給戰士們,還給他們帶路避開敵人的封鎖。

正是這樣,皮旅才能順利完成90度大轉彎的突圍。

當他們從曉天向北前進,抵達毛坦廠時,他們輕裝上陣,分成三路,經過千辛萬苦終於抵達了華中。

那時,中央以為皮旅極有可能已經犧牲,但他們沒有想到這支隊伍竟活了下來。

既完成了掩護主力向西撤退的任務,又在霍山繞得敵人團團轉,他們出色完成了中原突圍的任務。

多年以後,將領戰士們再回憶起這段驚險經歷時,他們都由衷地感慨,是群眾的力量給予了他們繼續突圍的動力。

沒有他們,這場突圍不可能如此順利地取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