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53年陳賡提出放死囚,董必武直奔中南海,毛主席聽後:去叫周總理

2024-06-02歷史

1953年,陳賡將軍找到最高法院院長董必武,提了個讓人為難的要求: 他想要個死刑犯。

這事兒非同小可,董必武做不了主,只好直奔中南海。

毛主席聽聞事情的來龍去脈,叫來周總理一起商議,最終,達成一致意見,給了陳賡答復。

堂堂大將軍,要什麽人沒有,為何偏偏要硬磕一個死刑犯?主席和總理又會針對此事做出怎樣的決定?

建設高校,力求人才

籌建哈軍工,這是陳賡大將從北韓戰場回來之後接手的新任務,也是他工作的重中之重。

哈軍工的定位是一所綜合性的軍事高校,師資力量自然是其中最為關鍵的資源,一批在各自領域排得上號的專家,一定可以帶出同樣優秀的學生,為國家儲備建設人才。

新中國那麽多,學者專家當然也不少,只是,怎麽把這些專家請到哈軍工來,這是個問題。

好在陳賡大將是個天生的樂觀主義者,遇到問題,解決問題就行了,不在不必要的情緒上內耗。

那時候,為了「搶人」,他的強盜行為可沒少遭人指責,不過,他做這一切都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國家,人們也都能理解他。

1953年,在籌備彈道方面的師資力量時,陳賡大將又遇到了一個難關。

放眼全國,了解彈道技術這種先進技術的人本來就不多,要想找到其中翹楚,那就更是難上加難。

張述祖教授倒是知道一位彈道專家,這個人曾經留學法國,學習過最先進的理論知識和技術,在相關行業非常有名,他是個寶貝,內行人盡皆知。

陳賡一聽,眼睛亮了,既然是寶貝,那他就更要努把力,爭取把這個人要來,給哈軍工增加一份力量。

只是,當他提出邀請人才的想法之後,張述祖教授卻沈默了,這不是因為此人心高氣傲,很難說動,而是因為他身份特殊,現在沒有辦法和外人見面。

聽到這兒,陳賡又發出了疑問,這人到底是何方神聖。

張教授解釋說,他就是沈毅,那個對我軍建設兵工廠做出過突出貢獻的人。

他曾經是國民黨的軍官,不過革命鬥爭時期棄暗投明,不僅毅然決然的走上了正確的革命道路,還加入了共產黨。

雖然過去的履歷有些問題,但那無關痛癢,一個極有名氣的專家,還對軍工建設做出過貢獻,當然是個值得重視的人才,陳賡相信,自己出手,一定能把他請來。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沈毅後來到民航總局工作,做財政相關的事,在三反運動當中,他被查出貪汙腐敗,犯了重罪,成了個死刑犯。

個中緣由,陳賡並不十分關心,他在意的是死刑犯三個字。

如果就這樣損失一個人才,那他會感覺非常痛心,既然此人犯了罪,那不如讓他戴罪立功,將功補過,給他一個贖罪的機會。

況且,他的哈軍工,中國人民的哈軍工,真的很需要這樣的彈道專家。

陳賡在哈軍工

不按常理出牌的陳賡大將,並未就此而偃旗息鼓,他想把這個死刑犯要過來,首先就得征求最高人民法院的意見。

於是,陳賡當即讓人買票,趕回北京,在到達之後的第一時間,又給最高院院長董必武打去了一個電話,講述了自己的請求。

哈軍工缺人,董必武深明大義,自然也是願意幫忙的。但沈毅畢竟是個死刑犯,事關重大,這個問題,就連他,法院院長,也做不了主。

人員的去留,還得毛主席來拍板。

毛主席叫來周總理一同商量,兩位領導人最終給出決策,把沈毅的死刑改為監外執行,也就是說,他們給陳賡留了一條路。

大約半個月之後,沈毅被送到了陳賡的面前,不過,此時的他,手腕上還是戴著手銬,畢竟他是戴罪之身,工作人員馬虎不得。

陳賡一看,這可不行,趕緊讓人把沈毅的手銬取下來,給了對方充分的尊重和自由。

不管他從前是什麽身份,現在來到哈軍工,他就是陳賡敬重的專家,而且,感化人,這才是陳賡最擅長的事情。

果然,沈毅當即跪在地上,誠懇萬分地說,陳賡就是他的再生父母,讓他上刀山下火海,他也是在所不辭。

哪兒有上刀山下火海那麽誇張,陳賡要他做的,就是搞研究,轉譯科技情報資料,給他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的可能性。

於是,死刑犯沈毅住進了一間小平房,開始了他的勞動生涯。

圖片來源網路

二人前緣,救命之恩

把沈毅從死刑犯變成一個科技事業的勞動者,這是陳賡對沈毅的搭救,不過,這並不是第一次。

早在1943年,兩人就有過一段前緣,陳賡對沈毅也有某種意義上的救命之恩。

沈毅是頗有名望的留法專家,在自己研究的領域很有造詣,實幹精神也非常突出。他在1932年參加了國民黨部隊,致力於抵禦外敵,還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之後被任命為第三戰區的專員。

雖然掛著國民黨的頭銜,但是在1938年,他和周總理以及葉劍英元帥等許多中共領導人都有著深入接觸,從這些人的身上,他看到了革命鬥爭的另一種模樣。

由於同樣有著留學法國的經歷,所以周總理對他非常器重,再加上一顆愛才之心,周總理更是對他殷殷叮囑,想要把他爭取過來。

在總理的影響之下,沈毅決定棄暗投明,帶著自己全家老小一路奔赴延安。

到達延安之後,在總理等中國共產黨領導人的安排之下,沈毅走上了新的工作崗位,把自己的所學所見帶給更多的共產黨員,還辦起了文化課,努力提升大家的綜合素質。

然而就是因為他過往的國民黨履職經歷,在1943年的延安整風運動之中,他被當成了可疑人員,關進了鐵窗。

回到延安的陳賡聽說這件事情,當時就覺得十分可笑,在他看來,沈毅絕對不可能會是國民黨特務。

國民黨反動派就是再不可一世,再奢侈浪費,也不可能把一個留學國外的擁有先進技術和理論基礎的專家當成特務,這絕對是對人才資源的高度浪費,他相信蔣介石不會蠢到這個地步。

況且,沈毅的棄暗投明其實都有跡可循,周總理在其中發揮了非常重大的作用。

因此陳賡主動找到毛主席,闡述了自己的想法,成功將沈毅救了出來。

重獲自由之後,沈毅沒有心生怨言,反而繼續在文化課上盡職盡責的開展教學工作,並且還積極發動大生產,用自己深厚的化學功底開辦了制醋廠和印染廠等各種小企業,贏得了人民群眾的一致贊嘆。

1943年年底,他還在共產黨員們的介紹之下,成功的加入了這個光榮的集體。

事實證明,陳賡並沒有看錯人,至少在新中國成立之前,沈毅都是一個可堪大用之人。

在第二次搭救沈毅之後,沈毅也沒有辜負他的期待,認認真真的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從來不給學校和組織上提要求,就算遇到困難也自己想辦法解決。

比如生活環境和工作環境的問題,如果不是陳賡發現了他的情況,他恐怕什麽都不打算說。

哈軍工

了解情況,主動解決

在把沈毅要來哈軍工之後,陳賡就著手給他打特赦報告的事情,可是,保衛部副部長卻有不同的意見。

副部長認為,特赦報告還是暫時先放一放,不知道是不是有人走漏了風聲,沈毅現在生活作風很不端正,經常喝酒,有時候大半夜還喝得醉醺醺,滿屋子都是酒氣。

陳賡的眉頭緊緊皺了起來,沈毅是他要過來的人才,他自然需要對對方負責,如今如果出了什麽差錯,他當然要第一時間了解情況。

他打算來一個突然襲擊,看看沈毅到底在搞什麽名堂。

他們沿著樓梯下去,走到了辦公大樓旁邊的一排小平房,找到沈毅居住的房間,大大方方的走了進去。

果然如同副部長所言,沈毅的房間裏酒氣沖天,他本人坐在桌前轉譯著材料,手邊不遠處就擺著一瓶酒。

圖片來源網路

他的面貌也算不上太過於精神昂揚,不知道是因為工作太多,還是因為個人懶惰,他幾乎沒有怎麽打理自己,滿臉汙垢,蓬頭垢面,雙頰明顯凹陷下去。

看到他這個樣子,陳賡更是氣不打一處來,有的話不能說得太明,他只好委婉的提醒對方,工作上做出了一點起色,生活上自然也要跟上,不要懈怠,更不要功虧一簣,一定要時刻對自己嚴格要求。

「我明白,我明白,我現在正在加班,想著盡快把這最後一批材料突擊出來。」沈毅回答得有些心不在焉,看得出來,他把註意力全部放在了手頭的工作上。

陳賡突然之間覺得有些冷,猛地打了個寒顫,隨口一問,屋子裏怎麽不生爐子,聽到這個問題,沈毅才擡起頭來,認認真真的說,這屋子裏不能生火。

他手頭上的那些紙質材料十分珍貴,有的內容全國僅此一份,如果屋子裏生了爐子,一不小心發生了火災,人出了問題倒是小事,資料被付之一炬,那他可真是百死莫贖了。

圖片來源網路

譚寧願自己受凍,想辦法解決困難,也絕對不想貪圖方便,在屋子裏生火,制造安全隱患。

而且他還提到了一個問題,如果生了火,房屋裏面溫度上升,環境越來越舒適,人肯定也會昏昏欲睡,註意力無法集中。

這樣的工作環境,根本不利於全神貫註的開展工作,周圍冷一些,條件艱苦一些,他反而更能清醒。

如果真的太冷,那也沒有關系,手邊就是烈酒,喝下去一口,身體的溫度就會上升,人也會更加精神。

陳賡的眼角逐漸濕潤,他終於明白了緣由,沈毅酗酒的傳言,其實只是半真半假,他喝酒,也喝得十分正當。

陳賡(中)

陳賡隨後便做出命令,讓人把這批教授請到大樓裏,至於平房,他和政治部的同誌們可以去那裏開展工作,無論如何,絕對不能委屈了人才。

沈毅也沒有辜負他的看重,為哈軍工做出了貢獻。

結語: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這句詩在實際生活中有著切實的體現。

陳賡重用人才,只看重對方的能力,不看重對方的出身,所以,沈毅因為他得到了新生,哈軍工也因為他而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