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有人批評【西行漫記】觀點不正確,毛主席說:斯諾不是共產黨

2024-07-21歷史

艾德加·斯諾和【西行漫記】對中國革命的影響,怎麽說都不為過。

正是他第一次向外界介紹了中國共產黨,讓全世界都知道了在遙遠的中國陜北,有這樣一群意誌堅定、誌向高遠的中國共產黨人,顛覆了國民黨反動派長期以來的抹黑。

連著名的白求恩醫生,都是透過這本書才知道中國共產黨的,後來他給朋友寫信說: 「要問我為什麽去中國?請看一下艾德加·斯諾的【西行漫記】,讀完這本書後,你們肯定會和我有同樣的感受。」

不過,也不是所有人都對【西行漫記】持肯定態度,比如另一位著名的國際主義戰士漢斯·希伯,就認為這本書寫得很不好,裏面的很多觀點都是不正確的,還專門在報紙上寫文章批評【西行漫記】。

但是,可不要以為這位漢斯·希伯是一個反面人物,恰恰相反,他其實和斯諾、白求恩等人一樣,都是值得中國人永遠尊敬和紀念的偉大的人。

漢斯·希伯1897年出生於波蘭,後來在德國加入了德國共產黨,還去過蘇聯,見過列寧和史達林。

1925年,漢斯·希伯以記者的身份來到中國,向西方介紹中國的革命情況,還與國際友人史沫特萊、馬海德等人一起組織了「國際馬克思主義學習小組」。

七七事變後,漢斯·希伯沒有離開中國,而是加入了中國人民抗擊日寇的戰鬥中,采訪了八路軍和新四軍的很多高級將領,不遺余力地向外界宣傳中國的抗日戰爭。

可惜在1941年11月29日,漢斯·希伯在山東參加抗戰活動時,在大青山突圍中不幸犧牲,年僅44歲。

後來,漢斯·希伯的骨灰就安葬在山東臨沂的華東革命烈士陵園,墳墓高達9.4公尺,非常壯觀,墳墓前還樹立著一座高大的漢白玉雕像,一只手拿著鋼筆,一只手拿著筆記本。

在1938年春天,漢斯·希伯去了一趟延安,見到了毛主席,兩人相談甚歡。

但是,對漢斯·希伯批評斯諾的【西行漫記】一事,毛主席卻沒有同意,說: 「這本書是外國人報道中國人民的最成功的著作之一,斯諾不是一個共產黨人,當然不能要求他的觀點都是無產階級的。他把中國共產黨的鬥爭史,特別是十年的鬥爭史,介紹給了世界。國民黨和外國反動派一致辱罵中國共產黨和革命人民是匪,只有斯諾到了陜北,比較真實地報道了我們的鬥爭情況,這不是中國人報道的,而是透過外國人報道出去的,在國際上發生了極大的影響,你為什麽還要批評他呢?」

最後,毛主席還委婉地批評漢斯·希伯說: 「你是共產黨人,你個人寫的東西,絕不可能起到斯諾那樣大的作用。」

後來,漢斯·希伯感慨地說: 「毛主席站得高,看得遠,從國際統一戰線的高度來看待和處理問題。從這件事上,也體現出了唯物主義者的廣闊胸懷,這對我教育很大。」

確實,從這件事就可以看出來毛主席的統戰思想,並不要求別人和自己站在同一個立場上,而是要盡量聯合各個派別的人,大家求同存異,合作發展。

這個思想,不光體現在抗戰時期,也體現在建國後的外交方面,後來周總理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就是在毛主席的思想上發展出來的,概括起來,就是四個字—— 「求同存異」

對於斯諾的這個貢獻,毛主席是記了一輩子的,建國後還多次邀請他到中國存取,甚至帶著他一起登上天安門城樓,給予了他外國元首一般的待遇。

1972年1月,當毛主席得知斯諾患上了癌癥,立即讓周總理幫斯諾安排最好的醫生救治。

當時,斯諾正在瑞士,周總理就親自挑選了一支醫療隊,遠赴瑞士,為斯諾治療。

可惜,斯諾的病癥已經到了晚期,沒能救過來,在1972年2月15日不幸病逝,享年67歲。

當毛主席得知這個訊息後,流著淚說: 「算起來,他才67歲啊,還能做好多事呢!」

斯諾在臨終前留下遺囑,希望能把自己的一部份骨灰安葬在中國,毛主席就讓周總理親自安排這件事。

在周總理的安排下,斯諾的骨灰被安葬在了北京大學的未名湖畔,墓碑上刻著「中國人民的美國朋友艾德加·斯諾之墓」。

(參考資料:【西行漫記】【北京日報】【毛澤東與外國首腦及記者會談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