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41年,新四軍的三位高級將領在皖南事件中選擇叛變,後來怎樣了

2024-04-16歷史

1941年1月,國民黨政府發動了震驚世界的皖南事變,讓當時的新四軍軍部以及直屬的部隊共計9000余人的兵力瞬間化為烏有,軍長葉挺將軍被俘,副軍長項英以及周子昆等高級將領全部犧牲,然而在這起震驚中外的事變中,新四軍中居然有三位將領為了各自的利益投靠敵軍,他們是誰呢?最終的結局又是怎麽樣的。

皖南事件的開端

1937年,由於日寇對華發動全面侵略,因此國共雙方不得不再次合作組成統一戰線抵抗外敵的入侵,雖然國共雙方達成了統一的戰線,可國民黨方面卻一直在不斷的挑釁我軍,然而我軍為了民族的大義故而對於國民黨方面的挑釁一直持有忍讓的態度,可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我軍越來越發展壯大,國民黨方面以為我軍借助著抗日的時期在暗中發展軍事的力量,這讓那些國民黨反動派們感到十分的不安。

1940年冬天,國民黨當局為了遏制我軍的發展以及擴大自己的地盤,強行命令我八路軍在黃河以南的部隊開赴黃河以北一帶,國民黨當局的此舉用心是路人皆知,因此時任八路軍總司令的朱德老總以及八路軍副總勝司令彭老總聯名上訴國民政府,據理力爭的駁斥了國民黨反動派的狼子野心。

在雙方僵持不下之際,中國共產黨為了民族的大義,最終選擇了退讓,命令駐紮在浙江、江南地區的新四軍開赴長江以北地帶,然而此舉卻給了蔣介石一個非常好的借口針對我軍,以往沒有任何的借口找到機會削弱我軍的實力,如今政府下的命令八路軍卻不聽命,因此蔣介石以八路軍方面不尊軍令為由電告顧祝同率部出擊在安徽一帶的新四軍。

顧祝同

1941年1月,葉挺與項英受命率部9000余人的隊伍浩浩蕩蕩地向長江北部趕去,然而在途中卻遭遇了國民黨反動派七個師共計八萬余人的圍殲,面對反動派的層層包圍,葉挺、項英、周子昆等新四軍將領絲毫不懼,沈著的指揮著部隊進行突圍,在葉挺將軍的領導下,新四軍面對數倍於己的敵軍他們進行長達七天七夜的戰鬥,然而最終寡不敵眾只能被迫分散突圍,但是面對國民黨反動派有預謀的圍殲,新四軍想要突圍談何容易呢?最終新四軍九千余人的隊伍僅僅只有不到兩千余人能夠突圍出去,其中葉挺將軍因負重傷而被俘,副軍長項英壯烈犧牲,經此一戰可以說我軍的新四軍部是名存實亡了。

皖南事件一經發出,我軍自然是自然是怒火中燒,畢竟在抵抗外敵的關鍵 時期,他們沒有倒在侵略者的鐵蹄之下,反而是犧牲在自己人的手中,在皖南事件的第一時間,周總理就親自前往重慶怒斥國民黨當局,並表示在國難的當頭,國民黨當局居然做出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抨擊國民黨當局不顧民族之大義趁機對自己的武裝部隊進行攻擊,而且還親自發文聲稱江南一葉,千古奇冤,然而在我軍正在因為痛失新四軍不而感到悲傷憤怒的同時,在此次的皖南事件中,新四軍內部居然出現了三個叛徒投靠到國民黨反動派的陣營當中。

叛徒劉厚總

劉厚總出生在湖南耒陽一個普通的農戶家庭當中,由於家境過於貧困,經常吃了上頓沒有下頓,因此劉厚總從小到大都沒有讀過書,在1928年中,由於當時國民政府實行了焦土政策,這讓生活原本已經過得十分艱難的百姓如今還遭到了這樣殘酷的政策,簡直是要了百姓的命,因此百姓們紛紛反對,而當時的豪紳們為了自己的利益更是趁機制造了混亂。

焦土政策又稱焦土戰略,在革命中我軍的根據地又將他稱為堅壁清野,就是當敵人來了,對於敵人有用的東西全部摧毀、燒毀,當時因為軍閥混戰的原因所以湖南地區實行了焦土政策後,導致在湖南各地的農工紛紛起義爆發了聞名的湖南暴動,而23歲的劉厚總也加入到了這次的湖南暴動當中,從此踏上了革命的征程。

劉厚總

劉厚總在參加革命之後,雖然作戰十分的勇猛,但是沒有讀過書的他打仗可以說幾乎全靠一股狠勁,這不僅僅是對於敵人,對於自己人也一樣,並沒有革命思想的反倒像是一名土匪,沒有受過教育的他還是處於封建的思想狀態,總想搞一言堂。

1934年,劉厚總受命在湖南組建遊擊大隊,並由他擔任大隊長,但是鑒於劉厚總的思想以及作風問題,因此湖南省委派了劉德總和劉向明前往協助劉厚總,然而劉厚總並沒意識到組織 上對他的好意,還以為上級是派這兩個人來監督他分化他的權利,因此對於湖南省委的舉動讓劉厚總感到十分的不滿,對於劉德總與劉向明兩個人總是陽奉陰違,這讓劉德總以及劉向明的工作很難能夠得到展開。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國共雙方達成了統一戰線,劉厚總的遊擊大隊被編入了新四軍,期間由於劉厚總的性格原因,中央決定將劉厚總的職務解除,並將其送往延安學習深造,畢竟劉厚總思想以及性格有著各種各樣的原因,但當時的組織是出於愛護人才,想要讓劉厚總加強學習後能夠好好的為革命效力。

兩年後,劉厚總從延安學習重新回到新四軍,並擔任項英的助手副官看,然而骨子已經壞掉了的人再怎麽學習也沒有用,在皖南事件中,由於他嫌棄新四軍那艱苦的作戰環境比不上國民黨軍的優越條件,因此在與項英、周子昆突圍到大觀山上時,由於敵軍的層層封鎖,他們肚子餓了只能吃樹葉、草根,渴了喝玉米芯解渴或者雨水,這這樣的生活讓劉厚總十分的不甘,當時情況雖然十分的艱難,但身為參謀的周子昆還不斷的安慰大夥,聲稱幹革命就是隨時準備犧牲的,一次的失敗並不代表將來也會失敗,這次的失敗也只是暫時的,不管革命多麽的艱苦,只要大家團結一致,那麽革命終將會成功,但是劉厚總對於周子昆的話一點也聽不進去,也覺得跟隨新四軍根本沒有一點希望。

他的想法在這樣的困境之下被無限放大,於是劉厚總做出了讓人十分憤恨的舉動,在3月13日半夜,在大家都熟睡的情況下,劉厚總將項英、周子昆等人全部殺害,當做投奔國民黨的投名狀投奔國民黨去了,直到1952年新中國成立後,劉厚總在江西被抓並押送到南昌執行槍決,以慰項英、周子昆等革命烈士的英靈,讓他們得以安息。

如果沒有劉厚總的出賣,那麽項英、周子昆等人或許能夠活著見到新中國的成立,也坐實了周子昆的言論,革命終將會成功的,可惜由於劉厚總的背叛,他們沒有等來革命成功的一天。

叛徒趙淩波

趙淩波出生在四川瀘縣,早年曾加入過川軍,在與我軍作戰被我軍俘獲後加入到我軍來,參加過保衛蘇區革命根據地的五次反圍剿戰鬥,在第五反圍剿失敗後隨軍踏上了兩萬五千裏的長征,期間作戰十分的勇敢,立功無數,到主力紅軍順利抵達陜北時已經升到團政委一職了,按理說這麽一位老革命軍,不應該會背叛我軍才是,畢竟什麽苦難沒有吃過,連兩萬五千裏的長征的苦難都走過來了。

在抗戰全面爆發後,趙淩波受命前往新四軍擔任支隊參謀長,期間艱苦作戰,在敵後戰鬥中屢立戰功,因此很快的就被升任至新四軍司令部參謀處長,然而這位革命資歷十分深的參謀處長,在1941年的皖南事件中,因為不幸被俘,原本作為一個資深的老革命家在經過千難萬險之後意誌力應該會十分的堅定才是,但是趙淩波的表現十分的令人意外。

在趙淩波被俘期間,沒有等到反動派給他嚴刑逼供的時候就宣布主動投降,並且出賣了我軍的大量重要情報,在江南根據的我軍戰士,因為趙淩波的提供的情報,損失十分的嚴重,可以說趙淩波的手上沾滿我軍將士們的鮮血,但是趙淩波的好日子並沒有持續多久,在皖南事件爆發後的一年,也就是1942年,他的行蹤被我軍偵察班給發現了,面對這個叛徒,我軍的偵察班自然十分的氣憤,立馬對他進行抓捕,但是趙淩波也深知被我軍抓到的後果,他也奮起反抗不敢抱有僥幸心理,但是在交火的過程中他面對我軍一個班戰士的包圍,最終寡不敵在交火的過程中眾被偵察班的戰士擊斃。

雖然趙淩波沒有接受到我軍的審判就被擊斃,但是趙淩波也同樣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了應有的代價。

叛徒趙希仲

趙希仲出生在陜西長安縣一個普通的家庭之中,在國家遭受危難的時期,他棄文從武,孤身一人南下報考黃埔軍校,成為了當時黃埔軍校的第四批學生,也許在學校期間他的成績不怎麽好,因此並沒有得到蔣介石的青睞,在畢業後,他隨同我們的偉人回到湖北麻城和光山動員當地的百姓反對土豪劣紳們的欺壓,並著手建立武裝力量。

1928年,趙希仲奉命返回陜西擔任共青團長安縣縣委,期間他積極地宣揚革命精神,並領導麟遊的起義,1928年的下半年,中國共產黨的形勢危急,於是他以一名教書先生的名義返回長安縣城利用一座小破廟當做學校作為掩護,掩護當時許多的革命同誌安全撤離,並且成為一個中國共產黨的一個聯絡地點。

1929年因為聯絡點的曝光趙希仲遭到了逮捕,此時的他革命信仰還是十分的堅定,哪怕敵人再怎麽樣嚴刑逼供,遭受到怎麽樣非人的折磨,他都咬緊牙關沒有出賣過組織的任何情報,1930年趙希仲尋機偷得一把鑰匙,順利的逃出了監獄,到1931年,剛剛養好傷勢的他,立馬又投入到革命事業中奉命投靠在楊虎城的麾下警備一旅擔任機槍連的連長,為我軍提供有力的情報,為革命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1935,趙希仲隨同警備一旅對紅25軍進行圍剿,在戰鬥開始後,趙希仲與被策反的戰士臨陣倒戈,加上掌握著機槍連隊,瞬間調轉槍口,將炮火傾瀉在警備一旅當中,使得警備一旅在這次圍剿紅25軍的一時間被兩面夾擊,瞬間被打的潰不成軍,最終被紅25軍全部殲滅。

1936年趙希仲隨軍走完萬裏長征之後順利到達陜北完成會師,在抗戰爆發之後奉命前往新四軍擔任總隊訓練部部長,在1941年新四軍奉命北調時,擔任新四軍第一縱隊的參謀長,在皖南事件發生時,趙希仲率部進行突圍時被國軍的108師圍困俘獲,在108師發現其是我軍的一名高級幹部之後,上報到重慶進行邀功,並押送其前往上官雲相哪裏進行審訊。

在審訊期間,趙希仲感到革命的生涯十分的渺茫,在面對外敵的入侵之下,自己的國家內鬥還如此的激烈,因此心灰意冷的他決定結束革命的征程,將我軍的裝備、人員、軍事行動,高級將領的名諱以及特征什麽的都統統告訴了國民黨當局,因此趙希仲此時在國民黨軍中的地位十分受到國民黨的看重。

並將其從一個戰俘提升為集中營的軍事中校教官,負責對那些頑固且堅定革命的同誌進行感化教導工作,1942年5月,日寇開始對浙贛地區進攻,在日軍逼近上饒時趙希仲趁亂逃了出來,從此開始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流浪之旅,當趙希仲流浪到浙江金華時,由於金華此時已經被日軍占領,而趙希仲因為語言的不通,加上流浪到此,根本沒有日軍所謂的良民證,從而被日軍當做可疑人員抓了起來,關押半年的時間由於沒有什麽證據趙希仲才得到了釋放。

1943年趙希仲流浪到義烏,打算隱姓埋名做點小生意度過余生,然而沒有多久又再次被日軍給抓獲,而這次的抓獲趙希仲就一直被關押到抗戰勝利結束才被釋放出來,出來後的趙希仲決定返回老家陜西長安縣,但是由於此時處於國共雙方的敏感時期,因此趙希仲被國民黨的特務當成中國共產黨人員,打算將其抓捕,警覺的趙希仲連夜逃到岷縣,靠著擺地攤的小生意艱難的過著朝不保夕的日子,直到後來陜西解放,他才再次回到他闊別已久的地方。

新中國成立後,趙希仲透過朋友西安的市委書記趙伯平的介紹再次參加革命,然而在1956年,趙希仲在抗戰期間的投敵行動被曝光,因此國家給予他的職務統統被吊銷,對於以前的過往趙希仲有苦難言郁郁寡歡,最終選擇投湖自盡,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總結;這三人中最為可惜的是趙希仲了,他對於黨的革命事業以及民族的獨立,他進行幾十年的艱苦奮鬥,但是當他處於迷茫的時期選擇了不一樣的道路,或許他十分的後悔當時的舉動,出賣了黨,因為他的關系犧牲了不少的戰友同誌,1968年7,心懷愧疚的趙希仲選擇投湖自盡,結束了自己充滿愧疚的一生,1979年,黨組織透過清查,認為趙希仲在幾十年來他為黨、為革命做出的突出貢獻,決定功過相抵,給了趙希仲做出平反的決策。#圖文萬粉激勵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