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為何人人都知潘金蓮壞,武大郎卻不休妻?你看武松被她撩時說了啥

2024-05-20歷史

武松是【水滸傳】中人氣最高的角色,這得益於作者施耐庵在他身上花費了最多的筆墨,所以熟悉【水滸傳】的人都一定聽過「武十回」的說法,而武松這個角色的出彩也同樣帶火了與他關系密切的幾個角色,比如他的哥哥武大郎以及嫂嫂潘金蓮。

那武松為兄長報仇怒殺嫂嫂的橋段也算得上是人盡皆知,不過其實他們之間原本可以不用鬧得如此不體面的,畢竟那潘金蓮風流成性是人盡皆知的事,既然如此,武大郎為何不直接休了潘金蓮?

一、可恥的潘金蓮

潘金蓮雖壞,但不可否認,這女子確實是生得如仙女一般。

書中只道:「 眉似初春柳葉,常含著雨恨雲愁;臉如三月桃花,暗藏著風情月意。纖腰裊娜,拘束的燕懶鶯慵;檀口輕盈,勾引得蜂狂蝶亂。玉貌妖嬈花解語,芳容窈窕玉生香。

(潘金蓮、武大郎劇照)

不過細品這描述也不難看出,作者是明褒暗損,哪畢竟這裏也強調了她這「花」是容易招蜂引蝶的,言下之意也並不是因為花本身美而已,還是因為這花在主動賣弄自己。

其實你不用深究也能知曉潘金蓮的為人,因為幾乎整個清河縣的人都知道潘金蓮的為人。

畢竟作者還提到過這麽一句:「自從武大娶得那婦人之後,清河縣裏有幾個奸詐的浮浪子弟們,卻來他家裏薅惱。原來這婦人見武大身材短矮,人物猥獕。」

所以潘金蓮在勾搭西門慶之前,就已經與縣裏的幾個奸詐浪子勾搭上了,當然,從這裏來看,僅僅只能說明是那些浪子對她有非分之想,可常言道「蒼蠅不叮無縫的蛋」,若潘金蓮真的潔身自好,果斷拒絕那些浪子的好意,這些破事又如何能鬧得人盡皆知?

那些漢子也沒少奚落她丈夫,他們形容潘金蓮是一塊好羊肉,落在狗口裏,武大郎還因為這些風言風語而從清河縣搬走,住到了陽谷縣來。

(武大郎、潘金蓮劇照)

窩囊,著實窩囊,不過這也是最奇怪的地方,既然武大郎與潘金蓮在一起受了如此大的委屈,為何就沒想過休妻呢?

二、武大郎的態度

武大郎不休妻莫不是因為宋朝的禮法約束?

並非如此,其實自唐朝起,休妻的規矩就是「一無子,二淫佚,三不事舅姑,四口舌,五盜竊,六妒忌,七惡疾」,很明顯,這第一條和第二條,潘金蓮都占了,她與武大郎確實是沒有孩子,而且也常常與其他男人勾搭,武大郎完全可以休了她。

事實上【水滸傳】中也有「休妻」的先例。

比如那「豹子頭」林沖就因為自己的妻子被高衙內看上,他不願再被此事牽累,於是做出休妻的決定。

顯然武大郎有充分的理由休妻,筆者是向來討厭「紅顏禍水」這種向女性潑臟水的評價,但潘金蓮卻毋庸置疑是個禍水,對於武大郎而言,甩了這女子才是最明智的選擇,可他為何沒這麽做?

或許潘金蓮撩撥武松時,就已經說出了答案。

(西門慶、潘金蓮劇照)

武大郎得知武松歸來,還是以「打虎英雄」的身份歸來之後,他是喜出望外,不過那種喜悅倒不僅僅只是「兄弟回家了」的喜悅,同時他還有幾分要讓兄弟替自己揚眉吐氣的意思,他是立馬領著武松回了家。

書中是這麽寫的:「武大道:兄弟,我前日在街上聽得人沸沸地說道:‘景陽岡上一個打虎的壯士,姓武,縣裏知縣參他做個都頭。’我也八分猜道是你,原來今日才得撞見。我且不做買賣,一同和你家去。」

而後武大郎便熱情的向潘金蓮介紹起武松,此時武大的意圖十分值得玩味。

畢竟武大郎早已知道潘金蓮是個怎樣的人,他還讓精壯帥氣的武松與妻子獨處,他是何用意?

自然不是把弟弟往火坑裏推,也不是讓妻子有機會勾搭弟弟,而是為了給潘金蓮一個下馬威。

(武松、潘金蓮劇照)

其實後來潘金蓮撩撥武松時,武松的態度也在武大郎的意料之中。

書中只道:「(潘金蓮)看著武松道:‘你若有心,吃我這半盞兒殘酒。’武松劈手奪來,潑在地下,說道:‘嫂嫂休要恁地不識羞恥!’把手只一推,爭些兒把那婦人推一跤。武松睜起眼來道:‘武二是個頂天立地噙齒帶發男子漢,不是那等敗壞風俗沒人倫的豬狗!嫂嫂休要這般不識廉恥,為此等的勾當。倘有些風吹草動,武二眼裏認的是嫂嫂,拳頭卻不認的是嫂嫂。再來休要恁地!’」

你看,潘金蓮以為自己的美貌能誘惑住武松,她失算了。

相反,武大郎可沒失算,這一切都在他的計劃之中。

三、自作孽的武大郎

為何說武大郎是自作孽呢?

這一點從後來他捉奸時的那番話就能看出來,他是這麽說的:「武大叫老婆來分付道:‘你做的勾當,我親手來捉著你奸,你倒挑撥奸夫踢了我心!至今求生不生,求死不死。你們卻自去快活。我死自不妨,和你們爭不得了。我的兄弟武二,你須得知他性格。倘或早晚歸來,他肯幹休!你若肯可憐我,早早扶侍我好了,他歸來時,我都不提。你若不肯覷我時,待他歸來,卻和你們說話。’」

他不僅從來都沒有休妻的想法,反倒拿武松這兄弟當王牌來威脅潘金蓮。

你看,所謂的老實人,好丈夫,也不過是包裝出來的形象。

別忘了他是怎麽娶到潘金蓮這老婆的,書中寫得很清楚:「那清河縣裏有一個大戶人家,有個使女,小名喚做潘金蓮,年方二十余歲,頗有些顏色。因為那個大戶要纏他,這女使只是去告主人婆,意下不肯依從。那個大戶以此恨記於心,卻倒賠些房奩,不要武大一文錢,白白地嫁與他。」

(潘金蓮劇照)

潘金蓮也曾是個烈女,不願屈從那大戶人家,這才被那大戶人家報復性的送給了武大郎,武大郎也沒可憐她的處境而放過她,反而拿武松來壓她,這算哪門子的好人?

這是受害者有罪論?

非也。

要說的話,潘金蓮一樣是受害者,當然,這不是為她洗白,這女子確實該死,只能說在整個事件中,武大郎和潘金蓮都不是什麽好人,是他們聯手制造了這場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