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為何「雅爾達體系」鎖死日本半世紀,中國僅花了三年就成功翻身?

2024-02-07歷史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 「關註」 ,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雅爾達體系」建立後,日本半個世紀無法翻身,中國卻3年就突破封鎖。

1945年「雅爾達會議」舉行,英國、美國和蘇聯三國,在這一次的會議中制定了所謂的「雅爾達協定」,也正式這個協定,奠定了後續世界發展的格局。

在二戰結束後,許多國家都受困於「雅爾達體系」,中國也是其中之一,但沒用多久,我們就順利突破了體系封鎖,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那麽,「雅爾達體系」到底是個什麽樣的東西,能夠對世界局勢造成如此巨大的影響?我們又是如何突破「雅爾達體系」的封鎖的呢?

雅爾達體系

1945年初,二戰的基本局勢已經明朗,作為軸心國核心的德意誌已經走到了末路,而在亞洲戰場上,日本也已經被極長的戰線拖垮。

在二戰即將結束的情況下,戰後各國如何休養生息,幾個戰爭的勝利國如何劃分自己的領地與利益,就成為了一個關鍵。

就這樣,在1945年2月,一場關系到全世界格局的會議在雅爾達舉行。

這場會議的核心目的就是為了劃分戰後的利益,其實在這場會議開展之前,各國之間就已經對未來的利益劃分有所商議與妥協。

1941年時,英國首相丘吉爾就已經意識到,蘇聯在歐洲戰場上的強勢,在戰爭結束後很可能化為在整個世界範圍的強勢。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丘吉爾雙管齊下,一方面在美國參加戰爭後,利用美國牽制蘇聯,另一方面則在1944年時與史達林達成了所謂的「百分比協定」。

這個協定的目的,就是劃分英國與蘇聯在東歐各國的勢力範圍問題。

當然,作為一個私下的協定,這份協定是非常潦草的,但已經說明兩國之間對於勢力劃分有了一個初步的共識。

而美國雖然被排除在外了,但他們與蘇聯也同樣有著不少私下的合作,因此可以說,三國之間對於之後的利益劃分已經有了一個大概的想法。

因此,雅爾達會議的目的,就是讓這個模糊的結果被確定下來。

但有趣的是,在這個時候史達林已經意識到了中國的發展潛力,因此在會議開始之前,史達林向美國提出一個要求,就是對於遠東地區的利益交換。

遠東地區本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在清朝末年的日俄戰爭裏,當時的沙俄丟掉了遠東,由日本占領。

但二戰一旦結束,日本戰敗撤出遠東就成為定局,因此史達林希望能夠繼續占據遠東地區。

可中國雖然陷入常年戰亂,但比起清政府來說,此時中國的戰鬥力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因此這一行為一方面能夠遏制中國發展,另外也能將東北這片肥沃的土地重新捏回手裏。

為了讓蘇聯加入亞洲戰場對日本宣戰,美國在經過考慮後同意了這個要求,而因為沒有參與這場會議,中國的只能被動接受這一結果。

除了遠東地區的利益劃分,包括庫頁島、旅順港等等依然被劃分到了蘇聯的手裏,並且外蒙古的情況予以保持。

這其實對中國的領土和主權問題帶來了很大的影響與損害,但此時中國沒有權利參與會議,明明關乎自己的身家性命,卻只能按照三國的安排來。

不過,除了這些關於中國領土問題的利益劃分,雅爾達會議對中國來說並非完全沒有好處。

那麽,中國在雅爾達協定當中,得到了哪些利益?雅爾達協定對後來的世界格局到底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對我們的影響

「雅爾達體系」建立後,日本半個世紀翻不了身,中國卻3年就突破封鎖。

雅爾達會議期間,英美蘇三國對於各國的勢力範圍進行了劃分,其中中國的很多領土問題,也在與中國沒有過多商議的情況下就被定下。

不過,這場會議中,中國也並非全無收獲。

那麽,雅爾達協定中,對中國有利的部份有哪些?這個協定最終對世界格局造成了什麽樣的影響呢?

【雅爾達協定】當時確定了這樣幾件事: 對德國、日本等軸心國的處置問題,對波蘭的處理,遠東問題以及聯合國的問題。

在聯合國問題的商議當中, 三個國家確定了美、英、法、蘇、中作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條例,這實際上對於中國後續在國際上取得更高地位,開啟局面,帶來了相當多的好處。

當然,在這場大國之間的賽局中,當時的中國不過是一個較大的砝碼,因此當時在世界範圍代表中國的國民政府對此非常緊張。

蔣介石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郁郁寡歡,擔心中國成為大國賽局的犧牲品。

好在在雅爾達會議之後,由於戰局變化,德國投降,美國認為對日的戰鬥或許不再需要蘇聯的介入,因此兩國在遠東問題上又產生了一定的沖突,雖然表面上依然遵從【雅爾達協定】的結果,但私下的賽局卻變得尤為激烈。

這也成為我們的機會,在抗日戰爭結束後,我們迅速介入東北地區,站穩腳跟並迅速拿到了優勢,為後來的解放戰爭勝利奠定了基礎。

而除了對中國的影響外,【雅爾達協定】所搭建起來的體系,將整個世界都進行了勢力劃分,大概劃分成為蘇、美、英三國的領地。

尤其是對於二戰的三個戰敗國來說,這場會議結果對他們後續多年的發展都帶來了極大的限制。

亞洲戰場的日本,在二戰結束後,雖然靠著美國的扶持與幫助,經濟恢復的速度很快,但它們的一切發展都受限於美國。

在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裏,日本並非沒有想過繞開美國獲得完全獨立的主權,但很顯然日本並沒有成功。

即使在上世紀80、90年代,日本經濟蓬勃發展的那個時代,美國依然牢牢把握日本的經濟命脈,日本的任何反抗行為都能招致美國的直接制裁。

這樣的制裁是直接關系到國家存亡的,因此即使到現如今,日本也沒有擺脫美國的鉗制。

除開日本,東歐的很多小國家,也在二戰結束後依附於蘇聯,被蘇聯壓迫或者是扶持,在蘇聯解體後這些國家很大程度都出現了巨大的經濟倒退。

可想而知,「雅爾達體系」這樣的強權劃分領地的方式,極大影響了各國的發展可能與前景。

雖然這個體系確實達成了維護相對和平的國際環境的目的,但對於後續各國的發展,影響並不積極,這種影響甚至一直延續到了如今。

但很有意思的是,中國卻似乎沒有被「雅爾達體系」封鎖太久,就沖破三國的壓制,走到了與他們近乎平等的地位,我們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

擺脫束縛

「雅爾達體系」建立後,日本半個世紀被壓制死,中國卻3年就突破封鎖。

「雅爾達體系」的建立,將全世界幾乎劃分成為了三個區域,這導致許多國家不得不依附於蘇美英生存,對後續的國家發展造成了極大影響。

例如日本,直到如今,都無法擺脫美國的鉗制,無法完全掌握自己主權。

但為何作為【雅爾達協定】中,被犧牲了巨大利益的我們,卻在很短的時間裏就沖破了這個體系的封鎖呢?

【雅爾達協定】裏,對中國的遠東的劃分,實際上某種程度也就是將中國劃分到了蘇聯的領地範圍內。

但中國的體量很大,比起東歐的很多小國家來說,如果蘇聯獲得了中國的支持,那麽對美國來說並非一件好事。

因此在遠東問題的安排上,蘇美兩國雖然達成的協定很是粗糙,但實際的安排上卻非常小心,尤其是美國給日本投放原子彈後,發現根本無需蘇聯出手,兩國的爭鬥愈發激烈起來。

而且對於兩國擅自直接劃分中國的權益,對中國來說並不能接受,這也為我們獨立於「雅爾達體系」埋下了一定伏筆。

蘇美在遠東的利益劃分上,暗中爭鬥,蘇聯先出手在某種程度上扶持了中國共產黨,讓中國共產黨快速完成擴張,與國民黨進行對峙。

當然蘇聯並不想讓兩黨爆發內戰,對他們來說,讓中國內部混亂,他們才能有機可乘,甚至史達林更支持蔣介石,因為此人的行事方式對蘇聯來說,有著更多的空子可鉆。

但兩黨之間的矛盾無法調和,兩黨共治沒有任何可能,因此內戰的爆發是必然的。

這是史達林沒有想到的結果,而且在中國共產黨擴張完成後,兩黨的戰鬥僅僅持續了4年,甚至實際上到了1948年的時候,國民黨已經展現出了極大的頹勢。

而美國認為,國民黨的戰敗,有一部份原因要歸罪與蘇聯在遠東問題上的處理,因此在中國共產黨取得戰果的情況下,美國就預設了這個結果,並沒有做出更多幹涉。

因此中國在「雅爾達體系」搭建後大約3年的時間,就靠著這次內戰基本跳出了這個體系的壓制。

到了新中國成立後,韓戰爆發,中國為了保證自身安全最終選擇了抗美援朝,而蘇聯這邊則又因為當初美國的態度,覺得在北韓問題上要讓美國吃癟,因此雖然在種種限制下沒有直接參戰,但還是做出了很大的支持。

美國在韓戰的失利,徹底讓中國在國際上站穩腳跟,就這樣,中國成為了蘇美明爭暗鬥之下,抓住機會跳出「雅爾達協定」的國家。

此時的英國也逐漸衰落,世界兩極的格局逐漸形成,中國又選擇與亞非拉國家進行聯合,這樣繞過世界強國,選擇自立方向的方式,更進一步的瓦解了「雅爾達體系」。

當然「雅爾達體系」最終的瓦解,核心在於這份由強國制定的世界藍圖,忽視了弱小國家的力量。

各國雖然沒有辦法直接對抗蘇美,但他們並非是毫無還手之力的,隨著很多國家的獨立與解放,「雅爾達體系」這個粗暴的,只對幾個強國有利的體系,崩壞的結果是可以預見的。

當然,這個體系對於各國,尤其是東歐各國的影響也是巨大的,直到如今,也有不少國家依然受困與這個體系當中,例如西方各國把俄羅斯當做替代了蘇聯,在國際上威脅到他們地位的國家這個認知,實際上也是「雅爾達體系的影響」。

雖然如今「雅爾達體系」已然瓦解,但這段歷史給我們的影響卻不曾消失,這個體系的失敗,也一直提醒我們,即使是大國,也沒有任性妄為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