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79年王海容去看望李敏,孔東梅喊她阿姨,李敏糾正:叫她姐姐才對

2024-04-17歷史

很多人都知道9月9日是毛主席去世的日子,然而鮮為人知的是,毛主席有一個親戚也是在9月9日去世的,她就是王海容。

王海容陪伴了毛主席11年,深得毛主席的信任,孔東梅曾說,可以和外公在同一個日子去世,或許對她來說是一件幸運的事情。

圖|毛主席與王海容

爺爺和「主席公公」的深厚感情

說到王海容和毛主席的特殊關系,不得不說王季範,他是王海容的爺爺,又是毛主席的表兄。

所以,王季範和毛主席實際上是姨表兄弟,年長毛主席9歲的王季範在整個家族排行老9,所以當地人稱他是「九阿公」,毛主席則親切地稱呼他「九哥」。

1898年,毛澤東的外祖父不幸病逝,七舅和八舅開始分家,當時王季範考取了湘鄉的東山學堂,臨走時,王季範把自己珍藏的一大筐書送給了毛澤東,並叮囑毛澤東,一定要聽舅舅的話。

那天,不到6歲的毛澤東攙扶著外婆的手,站在村口的大松樹下,看著表哥王季範的身影消失在田野的阡陌之中。實際上,從某種意義上說,王季範也是毛澤東的啟蒙老師。

所以,當毛澤東8歲回到韶山沖,真正開始上學進行蒙童開筆後,那些知識在毛澤東心裏早已經是「小兒科」,他的學習天賦已經被徹底激發出來。

數十年後,毛澤東考入了5年制的湖南省立第四師範學院,後來毛澤東轉入一師,這年秋天,毛澤東被編入了第八班,而王季範也來到湖南一師任教。

建立於1903年的湖南一師對毛澤東而言有著重要的意義,和毛澤東基本上同時進校的蔡和森、李維漢、何叔衡等人後來都成為了中國革命史上叱咤風雲的人物。

這份恩情,毛主席是不會忘記的,所以在毛澤東畢業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一直和王季範保持聯系,新中國成立後,毛主席多次邀請王季範到中南海做客,他對家人說:「這就是我的九哥,沒有他,就沒有我毛澤東的今天。」此乃肺腑之言。

1972年夏,王季範老先生不幸病故,毛主席在敬獻花圈時也在緞帶上寫著「九哥千古」!

王海容和李敏年紀相仿,但要喊李敏為姑姑

王海容1938年出生於湖南長沙的湘雅醫院,她的父親是王季範老先生的獨子王德恒烈士。

當時,王季範還是長沙城赫赫有名的校長,日軍開始轟炸長沙時,王海容的母親帶著她去韶山避難,其實就是毛主席的故居。

當時的王海容才幾歲,尚沒有名字,王季範博覽群書德高望重,他從古語「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一句中取兩字,便有了「王海容」這個名字。

童年時期,家鄉的孩子們親切地叫她「海伢子」,一叫就叫了很多年。王德恒的犧牲,讓王海容成為了一個單親家庭,她多年來一直跟隨自己的母親生活。

紅軍長征勝利後,得知毛澤東已經成為了中國領袖,王季範決定讓自己的兒子到延安鬧革命,為國家盡一份力。

在毛澤民的介紹下,王德恒在抗大學習完成別以後,回到湖南開始從事地下工作,但是在一次執行任務時被特務發現,在和特務的交戰中不幸中彈犧牲,年僅30歲。

那年王海容才3歲,便只能和母親相依為命,遺憾的是,她對父親的印象極其模糊,直到長大才知道,父親早就為國捐軀了。

王季範得知兒子犧牲後痛不欲生,看著自己唯一的孫女,他一定要好好教育,長大成人。在王季範的精心輔導下,王海容在湖南讀完小學,然後開始讀初中,一路成長。

新中國成立後,爺爺告訴她,你還有個「公公」,他就是毛主席。剛剛懂事的王海容根本不相信,毛主席居然和自己是親戚。

去北京前,有人問王海容,有沒有什麽想吃的,想要的,毛主席都會滿足小朋友們。當時王海容還不知道北京有什麽好玩的,只是聽同學們說北京的蘋果又大又好吃。

在爺爺的要求下,王海容給毛主席寫了一封信,她寫道:爺爺說,敬愛的「主席公公」十分喜歡小朋友,還問我需要什麽,我想來想去,只想要個籃球,因為我參加了學校的籃球隊。

向來喜歡孩子的毛主席得知後高興不已,在毛主席的邀請下,王海容跟隨爺爺離開了長沙,來到北京。

到北京後,毛主席督促警衛員專門去迎接,要特地把他們接到中南海來,那是王海容第一次見到毛主席,膽小的她躲在爺爺身後,不敢打招呼,王季範告訴她:「見了毛主席要叫‘公公’」。

因為年紀小,王海容還是不敢開口說話,但性格十分活躍,跑來跑去的,毛主席十分喜歡這個孩子,便問:「你怎麽不害怕我呀?」

「你又不會吃了我,我怎麽會怕呢。」

毛主席笑著說:「哎呦,上次我給你寄了蘋果,你不會生氣吧?」王海容淘氣地說:「對啊,我還想要籃球,你也沒有送給我。」

在一邊的王季範趕緊嘟著嘴,毛主席卻不以為然,安慰道:「不妨事,比李敏乖多了。」後來王海容也想到,當時一個籃球很貴呢,毛主席怎麽會輕易給我走後門呢。

那一次見面,毛主席還專門讓王海容去見見李敏,李敏雖然只比她大兩歲,但輩分卻要大一輩,王季範吩咐,見了李敏要喊姑姑,見了李訥叫二姑姑。

對於這兩個小姑姑,王海容也感到十分好奇,為什麽非要叫姑姑呢,後來長大了她才明白,但是這不影響她們三個成為了好姐妹。

1958年秋,王海容高中畢業,但因為分數略低沒有考上大學,最後她瞞著家裏來到北京的一個化工廠當學徒,為了不讓家人擔心,索性來了個先斬後奏。

一年後,王海容得到個好訊息,自己的小姑姑李敏要結婚了,還特地邀請她。那是一個金秋時節,王季範也被邀請來參加婚禮。

圖|李敏婚禮,前右三為王季範

為女兒辦婚禮,毛主席談笑風生,親自主持,和王季範交談後才得知王海容在化工廠打工,毛主席建議她還是繼續讀書,不讀書怎麽能有出息呢。

也正是在毛主席的督促下,王海容積比重新拿起出書本,經過一年的努力復習,最後終於考到了北京師範學院,還沒有多久就到北京外國語學院進修英語,這為她日後成為了一名外交官奠定了基礎。

其實早在中學畢業前,毛主席就和王海容進行過一次別開生面的談話,當時王海容年紀不大,但十分喜歡和毛主席聊天。

毛主席說:「你畢業後有啥打算?」王海容說:「我還不知道呢。」毛主席笑道:「你可以報考大學啊,現在國家需要人才。」

結果王海容說:「現在國家培養一個大學生要花不少錢呢,而且我也不一定考上,如果考不上我就去當工人,當農民。」

王海容小小年紀就能考慮這麽長久的問題,甚至還和國家利益聯系在一起,讓毛主席刮目相看,隨後毛主席就對王季範說:「九哥,你生了個好兒子,又養了個好孫女,你看海容,偌大年紀,就有了憂國憂民的意識。」

王季範尷尬地說:「潤之老弟,你可別誇她,還要勞煩你多教育教育呢。」毛主席擺擺手:「我們本是一家人,一家人不說兩家話,培養孩子們是我們共同的責任啊。」

毛主席的這一番話讓王季範激動了很久,王海容也被毛主席的這種品質震動,銘記了一生。

圖|毛澤東和王海容在東湖

當時王海容思想開明,她還對北京的一些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得到了校長的好評,毛主席將王海容的信件交給陸定一,並附上了批示:

這個女孩子叫做王海容,很有誌氣,也是人民代表王季範的孫女兒,也是我的外孫女。如果你想找她談一談,可以叫我的秘書送她到你那裏。

王海容為了感謝毛主席的教誨,還專門抽空去中南海看望,毛主席看到她學有所成,便想考考她,毛主席問:「你讀過【紅樓夢】沒有?」

王海容說:「我讀過。」

「那你喜歡其中哪一個人物呢?」

「我哪個也不喜歡。」

毛主席詫異地說:「這是一本好書,讓你讀【紅樓夢】不是讀故事,是讓你當成歷史書來看,作者的語言是古典小說中最好的一部,一看曹雪芹就把那個鳳姐寫活了。」

王海容對毛主席的這種讀書精神十分欽佩,尤其是得知毛主席眼睛看了好幾遍後,更是驚嘆不已。

王海容不滿地說:「我們每天就是學英語,那些聖經佛經,我更不喜歡看。」

毛主席嘆氣道:「你既然做轉譯工作,不懂這些怎麽能行呢,【聊齋】你也沒讀過吧?【聊齋】裏寫的那些狐貍精可善良啦,幫助人可主動啦……」

日後王海容回憶說,在風趣淵博的談吐背後,是毛主席對教育、對讀書的獨到見解以及對我一樣的孩子們的深切期望。

圖|毛主席接見尼克森,王海容在記錄

王海容看望李敏,孔東梅喊她姐姐

來自湖南長沙的湘妹子王海容盡管歷盡人間滄桑,嘗遍世態炎涼,卻依然辣味不減。王海容一如往昔,心直口快,個性開朗,辦事雷厲風行,從不拖沓。

1963年是毛主席70大壽,俗話說人過七十古來稀,毛主席想念自己的孩子們了,便讓人去邀請孩子們。

那天王海容也陪毛主席過生日,除了毛主席喜歡吃的老三樣,廚師還特地做了長壽面。和毛主席在一起吃飯,還是那樣地親近,攝影師還專門照了一張像。

當時毛遠誌和王海容緊緊站在毛主席的身邊,李敏還抱著毛遠誌的女兒,這張珍貴的合影她一直珍藏著,生怕找不到了。

1974年,王海容被任職為外交部副部長,正式開始了她的外交生涯,雖然和毛主席有一層親戚的關系,但她對於工作從來都是兢兢業業。

王海容一直不忘記毛主席,抽空就去看望。李敏的女兒孔東梅清楚地記得,大概是1979年的冬天,王海容去看望了李敏。

此時的李敏已經搬出了中南海,而毛主席也已經逝世三年,但李敏卻始終沈浸在失去父親的巨大悲傷中,王海容擔心李敏的身體,專門登門拜訪。

那天,王海容穿著一身半舊的綠色軍大衣,進門後說話嗓門很高,李敏見到王海容來了,趕緊讓孩子們出門見見。

李敏自從1959年結婚後,生了兩個娃娃,1972年在上海誕生一個女兒,名字還是毛主席給取的,名叫孔東梅。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名字中有個「東」字,毛主席曾對秘書說過,「東」是直接從他的名字中拿出來的,而「梅」則是自己最喜歡的梅花,這足以看出毛主席對外孫女的愛。

圖|孔東梅

孔東梅當時已經6歲能記事了,看到一個和媽媽年紀相仿的人,就問李敏:「媽媽,這位阿姨是誰啊?」

李敏聽完後噗嗤一笑,趕緊糾正說:「她不是你的阿姨,你和她是同輩,應該叫姐姐。」孔東梅不理解,只能叫姐姐。

王海容摸著孔東梅的小腦袋說:「哈哈,小東梅,叫我海容姐姐。」多年以後,孔東梅才反應過來,原來是這麽一層關系。

在毛主席晚年,王海容一直跟隨在毛主席身邊,很多人都認識了這個小姑娘。1981年,王海容來到了爺爺曾經工作的地方,被任命為國務院參事室副主任。

實際上,相比李敏,王海容的性格還是十分潑辣能幹的,她的裝束也很得體,屬於那個時代的典型風格。

在毛主席晚年,王海容在毛主席身邊一邊工作一邊照顧,很多人都希望她寫一部回憶錄,但她不願意寫,直到2004年。

孔東梅已經長大,一直在為外公外婆寫著回憶錄,她找到王海容,希望寫一本記錄毛主席晚年的回憶錄。

當時的王海容已經老了,頭上也長出了白頭發,在一次閑聊中孔東梅提出來,希望寫一部書,最後王海容還是答應了,她說:「你寫就可以了,我不寫,但是我可以給你提供一些材料。」

就這樣,孔東梅開始了自己的又一次創作,為了王海容寫了一本回憶錄,最後命名為【改變世界的日子】,在圖書簽售會上,孔東梅感慨地說:「這本書是外公鮮為人知的外交故事,我特別感謝為我提供素材的姐姐。」

後記:

對於王海容來說,毛主席是改變她一生命運的人,她一輩子都不會忘記毛主席對她的諄諄教誨。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當王海容得知後泣不成聲,她撲在毛主席的遺體前痛哭,所以在日後的日子裏,她竭盡全力去照顧李敏,也算是一份恩情。

在毛主席最後的十年裏,王海容始終陪伴在左右,她和毛主席的這份特殊緣分,讓人感嘆又感動。

2017年9月9日,王海容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79歲。

值得一提的是,她為中國外交事業奉獻了自己的後半生,甚至把全部精力投入其中,卻終生未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