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清政府官員到底有多累?上班上朝不算累,真正要人命的是下班

2024-04-14歷史

↑↑ ❤ ❤ 想看更多精彩內容記得「關註」我呀!謝謝支持! ❤ ❤ ↑↑

咱們有不少人,在平時的印象裏都覺得古代當官老爺是一件非常輕松的事情:首先權力很大,而且有足夠的油水可以撈。

尤其是在普通老百姓面前還能作威作福。 不管是名還是利全都有占,日子真是好的不得了。

但這件事其實是個誤解,為什麽這麽說呢?因為你當官到底舒不舒服,要看你所處的是哪個朝代。

可能在宋朝當一名官員,那是真的非常愉快:事少、錢多、權力大。

但如果你是在清朝當官,日子過得可能就不會特別好了,不僅要面臨繁重的生活壓力,而且從上班到下班,你都要有各種事纏身。

可以說,清朝官員的責任不僅非常重,甚至還會面臨各種危險。 那麽清朝官員到底有哪些非常累的地方?他們在平時的生活和工作中都要肩負起哪些責任呢?

一、清朝官員的選拔制度

想要知道清朝的官員為什麽累,我們就要先搞清楚,清朝官員到底是怎麽被選拔出來的。

首先,清朝本身是一個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這也就 從本質上決定了清朝的官員選拔,會按照兩種邏輯來走:漢官和滿官。

也就是說在清朝的官員中,一般來說會分為兩個系統。

比如同一個部門中,會有兩個主管官員,一個是漢人,一個是滿人,這兩個官員共同協調來處理國家具體的政治。

這主要還是為了清朝的權力制衡機制, 畢竟如果大規模使用漢官,很可能造成滿人作為統治主體民族的權力衰落。

試想一下,漢族人口本來就特別多,再讓漢族掌握了政治權力,滿人的位置又往哪兒放呢?

未來會不會被「反清復明」類似的事情一波帶走呢?

所以也可以理解,為什麽有清一朝, 滿人官員的地位相對來說比較高一些,這也是出於為了壓制漢族官員的根本目的。

所以也因為這點,清朝的官員選拔上,滿人和漢人走的也不是一套邏輯,漢人不用說, 絕大部份情況還是使用科舉制度,從地方一步一步參加考上, 按照我們今天的說法就是「卷上來」。

也因為這點,所以漢人官員大部份情況下擔任的都是文官。

畢竟相對武官來說,文官的安全程度很高,不掌握兵權,就不可能威脅到愛新覺羅家,而且 文官接受了儒家思想的教化,本身底線也高,輕易不會有發動叛亂的風險。

而滿人升遷和做官的方式以及渠道就多了,首先滿人會透過門蔭,簡單來說就是家族的庇佑來當官。

例如一個家族中如果祖上是建功立業的功臣家族,那麽他的後代就有門蔭的資格,可以由祖上給予後代一些官職的傳承。

這也是整個清朝滿人入仕的最主要途徑。

其次,滿人做官大部份透過軍功,什麽意思呢?簡單來說就是當兵打仗,很多滿人在清朝建立後的對外戰爭中都立下過赫赫功勞。

例如乾隆朝的兆惠、明瑞、傅恒等等,都是依靠軍功最後做到一二品的大員。

而滿人和漢人兩種截然不同的官職升遷模式, 其實也就決定了他們在工作上的負擔和勞累程度,也是有很大區別的。

二、清朝官員的一天

說起清朝官員的一天,其實最累的是五品以上的京官。為啥這麽說呢?因為京官是有固定任務的,那就是上早朝。

按照古代的慣例,上朝的時間往往是淩晨的4點左右就開始了。

這個時候如果你是一名五品以上的京官,就應該從床上爬起來,開始梳洗穿衣,稍微吃點東西,墊一墊肚子。緊接著就要出門去紫禁城了。

我們這裏要先註意一點,那就是整個北京城在清朝時期就已經非常大了。

而官員住的位置各有不同, 並不是每一個官員住的地方,都可以離紫禁城非常近。

所以有的官員就要從現在看來偏郊區的位置,前往去北京城的中央。

如果碰上夏天倒還好 ,可如果是冬天,這一路走上一個多小時也不是什麽稀奇事兒。

而且在北京城內,如果你的身份等級不夠,理論上來說是不能夠騎馬的,哪怕是坐轎子,一顛一顛的,冬天還有冷風吹著,也非常讓人難受。

所以對清朝官員來說,上朝的這一路,就是一件很累的事。

不過這樣還沒完,早朝往往要持續五六個小時,並不是像我們在電視劇中看到的那樣,稍微匯報匯報工作就結束。

要知道,國家的核心是六部, 而六部中各種重大事件的決策,以及一些情況的匯總,都要在早朝完成。

而在早朝的過程中,官員是不可以坐下的,只能一直站著。

所以說在上朝路上經歷了長途跋涉。到了上早朝的階段,還要再站上幾個小時,對人的體能是一個非常大的考驗。這至少需要你擔任官員的時候,有一副好體格才行。

那麽到了下午兩、三點鐘,早朝結束後,官員就可以清閑了嗎?

當然不行,一般來說,官員這個時候要回到自己工作的單位,處理一些在早朝上沒有匯報或者早朝上匯報完畢,已經下發處理指導意見的具體政務。

這各種的政務處理, 也要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差不多前後也要有好幾個小時。

也就是說,清朝的官員如果想結束一天的工作,每天的忙碌時間也要在12個小時以上。

那麽如果你不是京官, 或者是京官中品級比較低的那一群官員,是否就能輕松了呢? 當然也不是這樣。

因為即使你不是京官,或者是品級比較低的京官,你也需要在自己的崗位上處理政務。

而且很多時候,如果領導前去上朝,那麽你就需要在他上朝的這段時間內, 把所有需要匯報給他的工作,全部整理出來出來。

等他回到辦公室後,將這些整理完畢的報告全部交給他,這些需要更加繁重的勞動。

但即使如此,如果跟下班之後回家相比,早朝和具體的工作也都不算累了。

有人可能這時候要問了,清朝官員下班後會有什麽累的地方?工作都已經做完了,難道還有其他的事情嗎?

事實是對清朝的官員來說,這些其他的事情,或許更加重要。

三、避不開的應酬

在清朝當官,除了你本身要有非常好的政績之外,你還需要在人際關系上有自己足夠的優勢。

當然這也很好理解,當官本質上是處理人和人之間的關系, 如果你連人際關系都處理不好,你的官員位置自然也坐不穩。

那麽究竟怎麽處理人際關系呢? 在清朝官員下班後,往往會用赴宴和酒桌交流的方式來打通彼此間的關系。

畢竟有什麽問題或者要處理什麽大型事件,在正式的場合商量,未必有在酒桌上來的更加輕松爽快。

況且絕大部份人的社交主流方式,直到了今天,也還是靠喝酒,更不用說幾百年前的清朝了。

但是官員吃飯跟我們普通人吃飯不同,是一件非常勞心的事情。

首先跟什麽人吃飯要穿什麽衣服, 這點就需要認真考慮,清朝的官員在這點上要思索方面的很繁瑣。

例如跟下級吃飯,就可以穿的稍微富麗堂皇一點,顯示出自己作為上級的氣場;

而跟同等級的人吃飯就要稍微低調一點,以免得罪對方; 如果跟比自己檔次高的人吃飯,就要穿得更加樸素, 讓別人認為你是個很有眼力的人。光是這些選擇,就夠很多人思考半天了。

另外在赴宴過程中,看眼色說話也是個大問題, 尤其是遇到那些有可能有政治鬥爭的時代,例如康熙晚年的「九子奪嫡」;

還有到了乾隆、嘉慶時代,要想辦法處理跟和珅的關系;道光時代同樣有皇子之間的爭鬥等等。

越是在這種時代,下班之後的安排,就越會變得無可奈何, 別人如果邀請你參與赴宴,你不能不去。

而如果去了,來的是什麽樣的人,你對對方有沒有了解,這還是一個問題,整個這頓飯, 就只能全程繃緊神經,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了。

結語:

其實這也不能不說是封建時代的一個特點,也就是「酒局」這件事本身,有著非常深的政治意味。

對清朝的很多官員來說,這方面才是讓他們真正痛苦卻又不能不做的。

由此可以看出,在清朝當一名官員也並非什麽最優選,有很多時候在清朝做官,其實會給自己帶來更多的麻煩。

但相對來說,滿官就要比漢官輕松,畢竟滿官絕大部份是武將出身, 武將相處起來,也沒有這麽多的彎彎繞,有什麽話直說就好。

更重要的是,在清朝即使當官,風險系數也是不小的,但畢竟在那個年代,能當上官也是許多人一輩子的追求。

至少當上官員之後,能夠透過手中的權力為自己謀取到一些福利,不會再像貧民百姓一樣任人宰割,這也不得不說是一件好事。

對此大家怎麽看呢?「打在評論區」一起討論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