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蔣介石為何會輸?1946年,劉伯承一語道破原因:國軍有三怕!

2024-01-15歷史

言:

肯定有很多人都會好奇,蔣介石為什麽會敗退台灣?畢竟他手裏掌握的兵馬是中國共產黨的十幾倍了,而且他還擁有著這麽多的先進武器,為啥還能被中國解放軍打敗呢?

這時候就會有人說了,國軍之所以會輸,那是因為國民黨內部腐敗太嚴重,以至於到具體政策時也產生了巨大錯誤,最終不僅癱瘓了政府,也癱瘓了前線指揮。這些話從表面來看,確實有那麽一定的道理,但是,也僅限於此。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打仗是一件極為嚴肅且與生死掛鉤的事情,容不得半分馬虎,而戰場上的失敗和成功也絕非偶然,它必定涵蓋了許多的因素。

針對蔣介石輸的原因,劉伯承將軍曾一針見血的指出,國軍有三怕。那麽,國軍有哪三怕?蔣介石一貫的作戰指揮風格又是怎麽樣的呢?

老蔣的「微操作」

老蔣慘敗的原因有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他的微操作,正所謂是「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看戰績0-5」。再加上他為人心胸狹隘,一意孤行,最終擾亂了國軍的指揮系統,我們首先以杜聿明在1948年的淮海戰役為例。

當時杜聿明率領國軍10個整編師在濟寧一線布防,準備阻擊由陳毅、粟裕指揮的華東野戰軍,杜聿明在這邊規劃、排兵的好好的,但這時老蔣非要橫插一腳,對他開始指指點點,一會要求他主動出擊,一會又讓他速戰速決。

杜聿明沒辦法只能聽蔣介石的,可結果呢?在老蔣的一通安排下,直接將自己送進了咱粟裕大將的嘴裏。估計杜聿明的內心也是十分的無語,他這指揮的還不如不指揮呢,我們其實從這裏就可以看出蔣介石剛愎自用、獨斷專行的性格。

而蔣介石的微操作還不止如此,還有一次最出名就是在紅軍長征時期,當時薛嶽帶著國民黨在後面對紅軍窮追不舍,雖說無大的功績,卻也威風八面,就在這時,蔣介石的腦子又像抽風了一樣,開始了他的「基操」。

原來,蔣介石覺得薛嶽遲遲沒有動作,進展遠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就認為薛嶽是個「擺設」,沒有絲毫用處,於是他就自己親自出馬了,只見蔣介石先是判定紅軍的必經之路,然後又派出一位師長在這個關鍵關口截住,他認為這樣一定就能將紅軍一舉消滅,而值得一提的是,他在做這一切的時候,並沒有和在紅軍後面追擊的薛嶽通訊。

可想而知,蔣介石的這一番騷操作肯定會引起混亂。就在薛嶽馬上要追到紅軍,需要此人來和他一起打配合時,卻怎麽也聯系不上這個人,這下可把薛嶽給急壞了,最終自亂了陣腳,而紅軍則趁機突圍成功。

聽到此訊息後,薛嶽勃然大怒,準備追究該師長的責任,可在一番調查後竟查到了蔣介石的頭上,這名師長也只是按命令辦事時,薛嶽此時心裏只想罵娘,但也不好多說什麽,最終這件事就只能不了了之了。

這些例子都能表明,蔣介石的腦回路確實清奇,不僅喜歡繞過正常操作進行「微操」,而且每次都能將場面搞的一團糟,手底下的人對此都無語至極,但也無可奈何。

不過這恰恰暴露出了國軍指揮系統的一個嚴重問題,那就是上下級互相不信任,最終導致戰局指揮出現斷層,國軍將領盲目依賴上級,缺乏自主能力,這些都使得蔣介石不得不需要親自下場。

說白了就是上欺下瞞,蔣介石自己都被騙怕了,國民黨內部不和諧,也不協調,最重要的是腐敗嚴重,正所謂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啊。

在這種情況下,即便老蔣介石有著再多的經濟、裝備維持成龐大的軍事實力,也依然難以避免內部的混亂局面,只得自己親自「微操」,雖然效果不是很好,但最起碼自己放心吶。

國軍和解放軍的區別

不得不說,與之相比,我軍在秩序和紀律方面就比國軍要好的多。例如我軍秩序嚴明,強調上通下達的的重要性,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想」,與國軍內部混亂的情況有著本質的區別。

而在紀律上更不用說,我軍和國軍在根本上存在著差異,國軍是透過錢權利益匯聚在一起的,代表的是小部份人的利益,而我軍則是有著共同的信念和目標,為了解放被壓迫的廣大窮苦人民而努力的。

我們都知道,在戰爭時期,我軍和國軍都曾大肆的招兵買馬,我軍招納士兵幾乎全憑自願,雖然那些士兵文化程度不高,但都擁有著極大的革命熱情,願意服從領導及上級的指揮,且在某些事情做決定的時候是少數服從多數,這在那個戰亂的年代,是相當有必要的。

而反觀國軍呢,很多人都是被抓壯丁抓過去的,屬於強制性的,在這種情況下,你可以想象到他們內心的抗拒和抵制,尤其是在面對上級的命令時,積極性極差。

再加上國軍內部腐敗貪汙嚴重,他們將精力全部放在吃喝玩樂上了。另外,國軍在對待底層民眾又是屬於壓榨剝削的心態,百姓可謂是敢怒不敢言,你說這樣不得人心的部隊,又怎麽能與紀律嚴明、口碑載道的我軍相比呢?

與此同時,我軍向來習慣自我革新,從戰爭中學習,從學習中進步,這是僵化腐朽的國軍無法比的,對於這點,曾經擔任國軍第74軍總指揮的王耀武就深有體會。

在國共和談期間,陳毅將軍曾到訪過山東,當時王耀武在與陳毅見面時,就說了這樣一句話:總見你們的許多領導在報紙上發表文章,討論問題,再看我們國軍這邊,別說學習了,有點時間全部都去拍馬屁去了!

可見,國軍方面上下都「統一了戰線」,喪失學習思考的能力,而一個人或者是說一個群體,一旦失去思考,且不願意做出任何積極的改變,只知道原地踏步,那麽這就意味著僵腐,意味著麻木和混沌,除非自己想通,做出一定的改變,否則這是任何外部支援都難以彌補的。

蔣介石自己是如此,其他國軍將領,下層士兵亦是如此,所以不管他手中是擁有著比我軍多十幾倍的兵馬,還是有著眾多的先進武器,都不能改變其窮途末路的命運。

另外,除了毛主席在緊張的內戰時期將國軍看的透徹的外,還有一人將國軍的本質看的是清清楚楚,他就是劉伯承將軍。劉伯承曾一針見血的指出,國軍有三怕。那麽,國軍究竟有哪三怕?懼怕的原因又是什麽呢?

國軍之三怕

國軍普遍存在「三怕」現象,這源於其自身建軍思路的錯誤。國軍士兵素來害怕三種作戰:一是夜戰、二是野戰、三是白刃戰。

為什麽怕呢?就拿夜戰和野戰來說,國軍的士兵大部份都是被抓壯丁抓來的,而一旦進行夜戰或者野戰的話,他們肯定就會抓住這個空擋逃跑,一旦沒有士兵,你就算有再先進的武器裝備都不行,因為沒有人來操作啊。

而且最重要的是,戰場上的士兵逃跑了,人不夠,那必定需要重新從青壯年中再次抓捕,而一旦不可避免的發生夜戰或者野戰了,這些剛抓來了人又會借此機會逃跑,以此類推,便形成了惡性迴圈,所以這是國軍將領最擔心的事情。

而白刃戰就更好理解了,它是指不用火器等近現代武器遠距離進行對射,而是在近距離發生的以格鬥為主要形式的作戰,例如徒手肉搏、拼刺刀、使用冷兵器等對砍等都是屬於白刃戰。

這種作戰方式的缺點是十分殘酷,因為一旦采取這種形式,雙方的傷亡率基本都是1:1,換句話說,就是「極限一換一」,是在拿命拼,這不僅需要士兵擁有很好的刺殺技術,更要有著強大的心理素質。

而國軍士兵在平時的訓練中,註重的是傳統的正規化培訓,從而忽略了實戰能力的培養,大部份人缺乏充分的生存技能訓練,一旦沒有了重武器的加持,就難以適應復雜多變環境下的戰鬥。

我軍則是以靈活的遊擊戰術消耗敵軍,或者透過夜襲等方式將對面打的是措手不及,所以在一般情況下,我軍的身體素質和心理承受能力,往往比國軍要略勝一籌。

所以國軍士兵最害怕與我軍進行近距離拼搏了,以至於在國軍陣營裏出現聽到白刃戰時,士兵們聞風喪膽的情況也就不足為奇了。

總的來說,蔣介石敗退台灣的原因,有著其個人身上自大、剛愎自用的因素,還有著他在指揮上經常出現「微操」,使得正常指揮出現斷層的情況,以及國軍上下存在的種種弊端。

這些問題都導致國軍在解放戰爭中逐漸喪失戰鬥力,哪怕他手上有那麽多的「王牌」都沒有用,最終失敗。

對此,螢幕前的您又有什麽看法呢?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