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81年,垂死的杜聿明問郭汝瑰:我再問你一次,你是不是共產黨

2023-12-12歷史

1981年,垂死的杜聿明問郭汝瑰:我再問你一次,你是不是共產黨

抗戰時期結束後,杜聿明作為我軍的俘虜,寫下了一篇深思熟慮的文章。他深感惋惜,認為老蔣和顧祝同完全受了郭汝瑰的操控,導致接連犯下了一系列嚴重錯誤的決策,最終陷入了被動局面。最後,他們不得不聽從郭汝瑰的指揮,結果主動發起進攻,導致全軍覆沒。

1959年,表現良好的杜聿明獲得了人民政府的特赦。出獄後,每次見到郭汝瑰,他都忍不住問:「你究竟是不是共產黨?」而郭汝瑰則總是敷衍回避,從未給出明確的回答。這個問題成了杜聿明心中的一根刺。

1981年,杜聿明臨終之際,依然牢記這件事。當時,一群黃埔軍校的同學都來探望他,而當他看到郭汝瑰出現時,依然顫巍巍地問道:「你究竟是不是共產黨?」

那麽,郭汝瑰到底是何許人?

為何杜聿明在生命的最後時刻還牽掛著他的身份?

他又是如何回應杜聿明的疑問?

郭汝瑰是個地道的重慶銅陵人,生於1907年,家族皆為文化世家。他的曾祖父與著名文學家李調元同榜舉人,但家族沿襲至郭汝瑰父親一代已逐漸衰落。清末科舉制度廢除後,郭汝瑰的父親原本是秀才,但機遇不濟,一生無所作為。

這一變故讓郭汝瑰的父親變得頗為悲觀,經常抨擊朽敗的北洋政府。這種家庭背景讓郭汝瑰對舊體制產生了深深的不滿。1919年,他在成都上學時正值「五四運動」,這一時期的社會主義思潮深深影響了他的思想。

由於家庭背景,郭汝瑰和幾位同伴並未追求官場的發展。1925年,郭汝瑰從中學畢業,盡管他的父親希望他學醫,但他的大哥郭汝棟已成為川軍的師長,並計劃投靠廣東革命政府。這使得郭汝瑰選擇跟隨幾位年輕的軍官一同前往黃埔軍校。

與他同行的其中一位是中國共產黨黨員袁鏡銘,兩人關系融洽。他們一同考入了黃埔軍校的第五期。郭汝瑰之前已經接觸到了一些左派思想,進入軍校後更加堅定了自己的左傾立場,並希望能夠加入黨組織。然而,由於他是郭汝棟的弟弟,身份特殊,袁鏡銘告訴他還需要一番考驗。

1927年,蔣介石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與武漢國民政府對立,戰爭一觸即發。在這種情況下,黃埔軍校的校務主管吳玉章安排郭汝瑰提前畢業。這個安排是出於何種原因呢?

當時,四川的大軍閥楊森已經投效蔣介石,預示著向武漢進兵。吳玉章安排郭汝瑰迅速返回四川,希望他能協助郭汝棟勸阻楊森出兵,即使勸阻無效,至少可以進行一些幹擾,最糟糕的情況是不要參與其中。

接到任務後,郭汝瑰立即回到了家鄉四川,並如實將吳玉章的意圖轉達給了郭汝棟。郭汝棟表示自己實力不足,無法阻止楊森,但可以選擇不派兵出征。這讓郭汝瑰感到欣慰,急忙向吳玉章報喜。

然而,事情卻並非表面那般簡單。

郭汝棟這位兄長利用了郭汝瑰的天真。事實上,郭汝棟早已向蔣介石表明了效忠之意。三個月後,汪精衛與蔣介石聯手,大革命宣告失敗。

郭汝棟十分狡猾,明白自己領導的部隊地位較低,蔣介石並不看好他,因此一直搖擺不定,沒有對部隊中的共產黨員采取行動。1928年5月,在袁鏡銘的介紹下,郭汝瑰透過組織考察成為了共產黨員。然而,1930年底,蔣介石最終騰出手來清除共產黨成員,郭汝棟在「送走」共產黨員後,只能讓郭汝瑰先行前往日本留學,避開風頭。

在日本期間,中國人飽受歧視,甚至連小孩都敢當街侮辱中國人。郭汝瑰備受憤怒,而他作為中國留學生,卻被禁止接觸新式武器。不到一年時間,「九一八」事變爆發,郭汝瑰率領留學生前往日本陸軍省抗議,隨後便退學回國。

回國後,他和一群同伴希望報考「陸軍大學」,結果卻讓人大為意外。

國民黨政府聲稱這些留學生「擅自退學、不服從命令」,拒絕讓他們參加考試。然而,事實是因為郭汝棟推薦的軍官學歷不符合要求,郭汝瑰才冒名頂替考上了「陸軍大學」第10期。

巧合的是,蔣介石剛剛當上「陸軍大學」校長不久,郭汝瑰因此成了蔣的學生,但由於個子不高,並不引人註目,甚至連蔣自己都未曾留意到自己還有這樣一位學生。

然而,郭汝瑰很快用一系列傑出表現給蔣帶來了驚喜,證明了自己的才華與能力。

畢業後,郭汝瑰因不願下到部隊「剿共」,選擇在「陸軍大學」擔任了兩年的戰史教官。隨著抗日戰爭的激烈發展,他認為是報效國家的時機,透過關系進入了國民黨的18軍14師,擔任了參謀長的職位。他「陰差陽錯」地成為了半個陳誠「土木系」的人

郭汝瑰的同學和許多同事當時都不太看好這位「教書的小矮子」,但他很快用實力讓他們改觀。

1937年8月,14師參加淞滬會戰。42旅旅長曾粵漢因被日本人炸傷而陷入沮喪,舉步維艱。師長霍揆章意識到情況緊急,迅速尋求替代者,副師長淩兆堯不願接任,只得與參謀長郭汝瑰商議。

郭汝瑰毅然決然,戴上鋼盔,立即前往42旅前線指揮部。1937年,日本鬼子的戰鬥力極其可怕,對42旅的防線展開了殘酷的進攻,使得陣地不斷後退,但郭汝瑰的指揮所始終堅守原地,甚至在寫下遺書後,他親自指揮戰鬥,緊隨陣地出現松動的地方,挽救局勢。

到了淞滬會戰後期,42旅被撤下戰線時,全旅36挺重機槍的零件只能湊合出4挺,人數也只剩下2000余人。郭汝瑰因此一戰成名,再也沒有人敢小瞧他。不久後,陳誠提拔他擔任了54軍參謀長。

然而,郭汝瑰在戰鬥中所展現的勇氣只是他軍教生涯的開端,真正讓人刮目相看的是他精湛的謀略。

1938年6月,日軍緊逼武漢。

當時的蔣介石和陳誠並未從淞滬會戰和南京保衛戰中吸取教訓,仍然遵循德國顧問團的建議,計劃著圍繞武漢修築三道鐵桶陣,準備與日軍血戰。

郭汝瑰很快察覺到問題所在。在一次高級軍事會議上,陳誠提出了作戰計劃,並征求意見。在其他將領默然無語之時,郭汝瑰站出來,直言:「按照目前的計劃,如果陣地被日軍突破,整個軍隊肯定崩潰,必然重演南京保衛戰的慘劇。我們的防守是在背水一戰,數十個師團集中在一處與日軍死戰,一旦形勢不利,整個軍隊都會覆沒!」

隨後,郭汝瑰提出建議,不要固守核心陣地,而是讓部隊分散在武漢周邊的山地,逐層阻擊日軍,逐步耗盡敵人的力量,同時保存自己的戰鬥力。

不久後,新的作戰方案出台,基本上是以郭汝瑰的建議為基礎。經過大戰4個月,1938年10月25日,盡管日軍攻占了武漢,但參戰的124個國民黨師沒有一支被徹底消滅。日軍付出了巨大代價,僅占領了一座空城,蔣介石的「速勝論」徹底破產,抗日戰爭進入了相持階段。

此次戰役後,郭汝瑰晉升為第20集團軍參謀長。

1942年冬天,陳誠推薦郭汝瑰調到國防研究院擔任研究委員。該研究院的任務是培養全面的高級軍事將領,研究委員和研究員共有41人,都是蔣介石眼中的「軍事精英」。

1943年,鄂西會戰爆發,日軍橫山勇出奇制勝,令蔣介石措手不及。常德岌岌可危,蔣急忙召回當時正在遠征軍任職的陳誠回國扭轉局勢。陳誠制定作戰計劃,但心有疑慮,尋求了包括郭汝瑰在內的四位研究院熟人來商議。

其他三人認為日軍的目標是常德,唯有郭汝瑰持不同看法。他認為日軍企圖采取一系列聯合行動,將國民黨軍隊包圍得手無縛雞之力。陳誠聽從郭汝瑰的建議,調整了部隊的位置,提前作好了防備。

到了5月13日,情況果然如郭汝瑰所料,日軍只用了一個旅團的一部份佯攻常德,而主力卻直奔附近的87軍。收到戰報後,陳誠贊嘆:「郭矮子,真是有兩下子!」他隨後調整部署,最終取得了鄂西會戰的勝利。

1944年,郭汝瑰作為備受蔣介石器重的人物,被派駐為駐英武官,前往歐洲進行考察。1945年2月回國後,在陳誠的推薦和蔣介石的支持下,郭汝瑰升任國防研究院副院長,並兼任國民黨全軍編制和裝備的軍務署署長,地位顯赫。抗戰勝利後,他還參加了南京的日軍投降儀式,在國民黨高層中嶄露頭角,成為新一代核心人物。

然而,郭汝瑰始終牢記初心。

他唯一的困擾是:如何聯系上黨組織呢?

在抗戰期間,國民黨高層的腐敗現象普遍存在,蔣介石強烈反共、消極抗日,只善於權謀,無法有效指揮軍隊。因此,盡管身居高層,郭汝瑰已無法忍受這一現狀。

1945年4月,他終於透過黃埔軍校的同學任逖猷聯系上了其表弟任廉儒。任廉儒一直是中共黨員,幾次考察之後,介紹郭汝瑰與董必武見面。

1947年3月,郭汝瑰晉升為國民黨國防部第3廳廳長,負責作戰計劃。很快,毛主席和蔣介石竟同時研究同一份作戰方案的情景出現,甚至有時毛主席比蔣介石更早看到該方案。這個方案在一次國民黨高官的會議上被討論,與此同時,毛主席、朱總司令等中共領袖也在研究如何應對。

隨後,國民黨的74師遭到整編,郭汝瑰調到徐州,擔任陸軍總司令顧祝同的參謀長。

萊蕪戰役後,山東逃出來的國民黨軍官向大特務鄧文儀舉報郭汝瑰有「通共」的嫌疑。鄧文儀立即向徐州「剿總」副司令杜聿明報告此事。杜聿明向顧祝同告知,但顧祝同對此頗為懷疑。杜聿明在一次會議上大聲指責:「郭小鬼一定是共諜,他的目的是讓我們陷入共軍的包圍圈!」

南京召開會議時,杜聿明再次向蔣介石舉報郭汝瑰的種種行為,稱他清廉正直,不貪財不好色,家裏的沙發甚至都有修補程式,看上去像共產黨的作風。蔣介石聽後怒斥:「是不是國民黨員都貪汙?難道政府官員不謀私利就是共產黨?!」

1948年10月,前往國防部第3廳的郭汝瑰再次得到蔣介石的青睞,他制定了分兵把守各個要地的作戰方針,備戰淮海戰役。杜聿明聞訊又責備:「這一定是郭小鬼搞的!」但他也知道自己再怎麽指責郭汝瑰都無人信服。

淮海戰役爆發後,國民黨軍隊按照郭汝瑰的計劃節節敗退,杜聿明焦急不已。在郭汝瑰的「建議」下,蔣介石多次修改命令,最終導致杜聿明被俘。

這一失敗讓杜聿明怒火中燒,不停地嘀咕:「真懂軍事的人不會設計出這種計劃。」然而他又擔心自己過於貶低郭汝瑰,可能會失去蔣介石的信任,左右為難之下,只得選擇猶豫不決。從此,「郭汝瑰是否共產黨員」的疑問一直困擾著杜聿明的余生。

淮海戰役慘敗後,郭汝瑰在1949年1月「引咎辭職」,主動請纓去四川成為72軍的軍長。當時,蔣介石寄予該軍隊東山再起的希望,然而在12月10日,郭汝瑰率領72軍發動起義,蔣介石最後的希望破滅,被迫退守台灣。

新中國成立後,郭汝瑰毫不圖名利,選擇在南京軍事學院擔任教員。1959年,杜聿明獲得特赦後,每次見到郭汝瑰都會問:「你是不是共產黨?」這個問題一直追隨著杜聿明直至1981年。

在他生命垂危的時刻,杜聿明再次凝視著病床前的郭汝瑰,並再度問起:「你究竟是不是共產黨?」郭汝瑰只是微微一笑:「我們只是在政見上有所分歧。」這時,杜聿明或許已經得到了他所渴望的答案。

1997年,郭汝瑰因為一場不幸的車禍離世,享年90歲,結束了傳奇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