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管理所最後依然反對釋放十三名戰犯:三個不用猜,另外十人是誰?

2024-01-14歷史
#寶藏作者創作企劃6#1975年2月27日,【關於第七批特赦問題的報告】報送中南海,報告提出了對二百九十三名在押戰犯的處理意見:二十五人按起義投誠人員對待,落實政策補發薪資,二百五十五名戰犯給予特赦,特赦戰犯基本安置到農村,每人每月發生活補貼費十五元至二十元。

我們最尊敬的老人家看了有些不滿意:「氣魄太小了!十五元太少!十三人不放,也不開歡送會!有些人有能力,可以做工作。年老有病的要給治病,跟我們的幹部一樣治。人家放下武器二十五年啦!」

老人家指示:「放戰犯的時候要開歡送會,請他們吃頓飯,要多吃點魚、肉。每人發一百元零用錢,每人都有公民權,不要強迫改造。都放了算了!強迫人家改造也不好。土改的時候,我們殺惡霸地主,不殺,老百姓害怕。這些人(指戰犯)老百姓都不知道,你殺他幹什麽!所以,一個不殺。」

因為尊敬,筆者不能直呼其名,但是這些指示,相關部門都是有記錄的,政協主管的、以發表回憶錄為主的【縱橫】雜誌對最後一批戰犯的特赦過程也有詳細敘述(本文黑體字,除特別註明外,均出自該雜誌)。

從1959年12月4日到1966年4月16日,已經進行了六批特赦,為什麽間隔將近十年才有第七批(全部)特赦,熟悉那段歷史的讀者諸君當然明白原因,而咱們今天要聊的話題,是戰犯管理所反對哪十三名戰犯特赦。

二百九十三人的名單太長,我們逐一列出就已經不可能,挨個分析,那得寫成一部長篇小說,所以咱們只能從比較特別且知名度較高的戰犯中,去發現那十三個差點遇赦不赦的人物——筆者可以確定的只有三個,另外十人分別是誰,就得呈請讀者諸君來做最後的評判了。

首先可以確定的第一個,就是第十二兵團中將司令黃維——其實1959年第一批特赦的時候,上級擬定的名單中就有黃維,但是戰犯管理所堅決反對,最高決策層接受了基層的意見,這件事黃維也十分清楚地寫進了回憶錄【我在功德林的改造生活】:「後來我才了解到,第一批特赦時,周總理點名要特赦我,我的名字是上了特赦名單的,並且已經通知了我在清華大學教書的大女兒來接我出去。可是被戰犯管理所給頂住了,他們說我沒有改造好,不同意特赦我,如果特赦我的話,別的戰犯不服呀!實際情況也確實如此,那時不特赦我是對的。」

黃維每次特赦都榜上無名,直到最後,戰犯管理所也不想放他出去,他們給黃維的評分是不及格:黃維在長達二十六年的戰犯改造過程中,一直表現不佳。他研究、發明不可實作的「永動機」,對學習改造不認真,甚至不接受,而且脾氣古怪,多年留長須……

黃維未被轉化,他一貫拒絕寫「思想匯報」,也拒絕親友勸告:當時所有戰犯在學習【論持久戰】後,都會寫讀書筆記並結合自己的罪行當眾作思想報告,杜聿明寫了萬余字的讀書筆記並作了兩個多小時的報告,而黃維不但不寫筆記,別人作報告時他也一言不發;黃維的妻子來探視,並給黃維做了很豐盛的飯菜,勸他和積極表現,爭取早日特赦,結果黃維直接把筷子摔在桌子上,怒吼「從現在起不吃你做的飯,你也別來看我!」

黃維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花了國家七千元經費「研究永動機」,最後毫無進展,於是大家都認為他研究是假,逃避改造是真,所以最後一批特赦的時候,戰犯管理所還想繼續關押他一段時間。

黃維是因為拒絕寫思想匯報而最後一批特赦遇阻,文強比他更倔:這位1926年1月入黨,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領導過二十三個縣紅區的中國共產黨早期重要人物,後來因種種原因轉換陣營加入了軍統,還成了軍統少數幾個中將之一(當時老蔣親自簽字銓敘的中將只有鄭介民、唐縱、文強等五六個人,戴笠是銓敘少將、職務軍銜中將),被俘時是徐州「剿總」前線指揮部中將副參謀長、代參謀長。

文強在我方的關系很復雜,跟蔣家的關系也不錯:其父是早期的同盟會員和贊助者,與老蔣、程潛過從甚密;文強跟老蔣的兩個兒子經國、緯國稱兄道弟——老大想讓文強當自己的副手,老二在文強面前以小弟自居。

文強在【口述自傳】中回憶:「我跟蔣緯國嶽父石鳳翔很要好,蔣緯國比我小十歲左右,我是少將的時候,他是上尉。所以他一直到死,都稱呼我為‘學長’,他自稱‘後學’,我給他寫信,稱他為‘緯國弟’。

我們查閱相關人員生卒時間就會發現,直到1997年,文與蔣緯國還保持著密切的聯系和親密的關系。杜聿明的兒子交不起三千美元學費含恨自盡,文強賬面上卻存了一百萬美元——每月固定薪資四百美元,特別費一千二百美元,蔣家都一分沒少給,文強過九十大壽,蔣緯國還郵寄了一千美元賀禮(被文強七十五歲的「新媳婦」私吞了)。

黃維和文強改造態度雖然不好,但是心裏卻早已認錯並看清形勢,當1975年最後一批特赦後問他們是去台還是去美時,他們異口同聲地堅定表示留下來,而且都進入政協文史專員辦公室當了專員。

黃維和文強是心服口不服,或者他們早已打定主意要為家鄉和祖國做貢獻,所以才拒絕海外優渥的生活,而「一貫表現比較良好」的原息烽集中營主任、保密局西南特區少將副區長周養浩,則露出了真面目——他要上島投奔奄奄一息的老蔣,結果被小蔣拒之門外。

在軍統三劍客中,沈醉跟電視劇裏的吳敬中一樣會做人做事,也像王耀武一樣到什麽山唱什麽歌,徐遠舉則像他的「猛子」綽號一樣火爆脾氣,在押期間就把自己活活氣死了,而周養浩則表現得極為狡猾,他不積極也不反動,一切隨大流。

周養浩不可能再前幾批特赦,最後一批特赦名單上沒有他也是可以理解的:在所有的將軍級特務戰犯中,他手上沾染的鮮血最多!

第二批特赦的保密局中將沈醉除了抗日就是搞後勤,雖然也抓過一些地下黨,但抓到後一般都是上交而不親自審訊和處置,而徐遠舉和周養浩則是又抓又打又殺,其殘酷手段,連三劍客的「老大」沈醉有時候都看不下去。

周養浩剛被抓起來的時候,十分頑固兇狠,差點一板凳把舉報他的沈醉砸死。

周養浩的內心深處根本就沒有任何改變,這一點戰犯管理所的管理人員十分清楚,所以在十三名未上特赦名單的戰犯中,黃維文強排第一第二,周養浩絕對應該排第三——事實證明管理人員並沒有看錯人:周養浩雖然吃了小蔣的閉門羹,卻沒想到重回大陸,而是漂洋過海去洛杉磯投奔女婿,寧肯客死他鄉,也不肯魂歸故土。

周養浩罪孽深重,熟悉那段歷史的讀者諸君自然知道,戰犯管理所不想放他也不為過,早幾年將其判處死刑,也是合情合理合法。

周養浩在被抓前和被抓後的表現與性質,跟黃維、文強、沈醉都有很大不同,有些不同是本質上的,所以筆者認為,最後一批最不應該特赦的,其實就是那個眼鏡片下目光陰險毒辣的周養浩。

十三名差點特赦不成的戰犯,我們已經找到了有據可查的三個,另外十個人中,肯定沒有大特務康澤。

康澤與戴笠、徐恩曾並為老蔣三大特務頭子,其地位一度在鄭介民和唐縱、毛人鳳之上,但是康澤身體不好,第三批特赦時就被允許保外就醫,並且上了第四批特赦人員名單,所以最後那十三個人中,肯定沒有康澤。

最後一批待特赦二十九人中,有些人確實罪無可赦,比如沈醉在回憶錄中提到的徐州「剿總」辦公室中將主任郭一予,在淮海被圍殲之前,還霸占了一個十幾歲的女學生。電影【大決戰·淮海戰役】中那個打死逃走女學生的蔣軍軍官,歷史原型就是郭一予。

郭一予特赦後並沒有像周養浩那樣投奔老主子,但是第五十一軍中將軍長王秉鉞、二十五軍軍長陳士章、浙江省保安處少將處長王雲沛、周養浩、青年救國團贛東青年服務總隊少將總隊長蔡省三、軍統局少將專員段克文、第二0四師上校團長張海商、第一五0師上校團長楊南村、第二八一師上校團長趙一雪、第六十八軍政工室上校主任張鐵石卻跟周養浩選擇了同樣的去處,當然也毫無例外地碰了一鼻子灰:張海商、楊南村、趙一雪三人原路返回;王秉鉞、陳士章、周養浩三人轉赴美國;張鐵石憂憤自殺,王雲沛、蔡省三滯留香港。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絕大多數將軍級特務都是最後一批特赦,他們手上有血債,改造起來又陽奉陰違,所以我們可以大膽推測:戰犯管理人員不願意放出去的,基本都是頑固死硬的特務頭子,比如軍統(保密局)各大區區長、省站站長。

在最後一批特赦名單中,有二十多個有名的將軍級特務: 軍統局主任秘書兼西北區區長張嚴佛,軍統(保密局)第一處少將處長胡屏艙、黃逸公、鮑誌鴻, 河南站站長嶽燭遠、廣東站站長何崇校、廣西站站長謝代生、,這些人都可以說是血債累累,戰犯管理也擔心他們被放出去後繼續作惡——特務都很善於偽裝,如果他們連偽裝都不肯,就說明他們已經鐵了心要一條道走到黑。

不到最後一刻,戰犯們是不會露出真實面目的。歷史已經證明,特赦黃維和文強是十分正確的,尤其是文強,在特赦後一直擔任文史專員辦公室學習組長(文史專員的實際負責人),並且做了很多有意義的工作,在赴美探親期間,拒絕蔣家重金誘惑,連那一百萬美元的「薪水」和「補貼」也沒要,而周養浩等人被特赦,是不是有點為時過早了?在您看來,包括前六批特赦人員,有哪些戰犯不應該放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