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貪戀美色的抗日將軍,晚年活到103歲,生下一個兒子成巨星

2024-01-14歷史

古時,英勇的李廣平定匈奴,穩固邊疆,被世人尊稱為「飛將」,名垂青史。然而,近代史上,也有一位將軍,被譽為「飛將軍」。不過,他的威名並非源自於英勇的戰鬥,而是因為他有著出類拔萃的逃跑本領。這位將軍,除了逃跑技藝高超外,還有一個廣為人知的標簽——「好色」。他就是孫元良。

孫元良於1904年生於四川成都,祖籍乃浙江紹興人。他的家族在當地頗具聲望,祖父曾是清知縣,叔父則是川軍軍閥孫震。因此,孫元良自幼便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備受寵愛。

孫元良年少時便展現出極高的學習天賦,他熱愛讀書且成績優異。進入北大預科班後,他更是如魚得水,不僅掌握了紮實的學科知識,還廣泛涉獵各類課外讀物,拓寬了視野和思維方式。

然而,命運的轉折發生在孫元良即將畢業之際。當時,國內形勢動蕩不安,革命運動風起雲湧。孫元良深受影響,決心投身革命事業,為國家民族貢獻力量。

而孫元良人生的轉折點在1924年,這一年,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創立了陸軍軍官學校,也就是後世所稱的黃埔軍校。

在那個熱血沸騰的年代,年輕的孫元良滿懷一腔報國熱血,義無反顧地投身其中。他曾在報名表上的「為何入校」一欄中,筆觸堅定地寫下了:「不為經濟問題,也不為升官發財,只相信三民主義。」這不僅揭示了孫元良內心深處的信仰和追求,更展現了他對革命事業的無比忠誠和堅定信念。

當時的黃埔軍校,作為中國革命的搖籃,其選拔制度之嚴格、要求之高,可謂空前絕後。每一位報名者不僅要具備優異的成績,更需要有德高望重的推薦人為其背書。

而年輕的孫元良,甫一出場,便內建光環。他的推薦人,竟然是偉大的革命家李大釗先生。這無疑為孫元良的報名之路增添了無尚的光彩。

更加令人驚嘆的是,在秘密考點的考試中,孫元良的考官竟然是偉大的領袖毛主席。

孫元良,才華橫溢。他最終憑借著卓越的能力,成功躋身黃埔軍校的第一屆學員之列。當時的黃埔軍校,猶如璀璨的星辰大海,匯聚了中華英才。

孫元良作為黃埔一期的學員,與眾多傑出人才共同學習、砥礪前行。這些人中,有日後成為我軍名將的徐向前、陳賡和左權等。與此同時,國軍中也湧現出了一批優秀的人才,如杜聿明、鄭洞國、陳明仁和宋希濂等人。

從黃埔軍校時期開始,孫元良就受到了蔣介石的青睞。這其中,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其一,孫元良祖籍浙江,可謂是和老蔣是老鄉。其次,孫元良是黃埔一期生。這兩個硬體條件加起來,就註定了孫元良不平凡的後半生。

所以剛畢業,孫元良就收到了蔣介石的重用。不過,孫元良畢竟畢業於黃埔一期,多少有些真才實學。在戰場,他的表現還是可圈可點的。

1932年的冬季,孫元良將軍擔任第二五九旅旅長,肩負重任。在這個寒冷的季節裏,上海的空氣仿佛凝固了,等待著即將爆發的戰火。就在這個緊張的時刻,「一·二八」事變爆發了。孫元良將軍迅速組織起部隊,率領部下在廟行鎮與日軍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拼殺。

廟行鎮的戰鬥異常慘烈,日軍的攻勢兇猛,孫元良將軍身先士卒,帶領士兵們頑強抵抗。經過連續幾個小時的激戰,不僅遏制住了日軍的攻勢,還將他們打得丟盔棄甲,狼狽逃竄。這是開戰以來的首次勝仗,這一仗不僅讓將士們倍感振奮,更提高了整個隊伍的士氣和信心。

孫元良並沒有因為一時的勝利而放松警惕,他知道戰爭的殘酷和不確定性。於是,他親自率領517團在葛隆鎮阻擊敵方追兵。葛隆鎮的地形復雜,山巒起伏,這可是一個天然的屏障。孫元良巧妙地利用地形,布置了嚴密的防禦陣地。

當敵軍追至葛隆鎮時,遭到了孫元良部的猛烈阻擊。517團的士兵們英勇無畏,與敵人展開了一場生死搏鬥。炮火紛飛,硝煙彌漫,雙方的傷亡都在不斷增加。但最終,在孫元良的英明指揮下,成功地擊退了敵人的追兵,贏得了這場阻擊戰的勝利。

1944年,中國大地上的戰火仍未平息。在貴州的土地上,孫元良將軍帶領著二十九軍,他們肩負著保家衛國的重任,再次站在了獨山前線。面對囂張的日軍,他們毫不畏懼,憑借著堅韌的意誌和卓越的戰術,再次阻擊了日軍的進攻。

這是一場艱苦卓絕的戰鬥。日軍憑借著先進的武器和戰術,一度在戰場上占據了優勢。然而,孫元良將軍卻有著堅定的信念和無比的決心。他率領二十九軍,發揮出中國軍人的頑強拼搏精神,不斷阻擊日軍的進攻,使日軍在獨山前線寸步難行。

在激烈的戰鬥中,孫元良將軍不僅指揮有方,還身先士卒,親自沖鋒陷陣。他的英勇行為激勵了全軍將士,使他們更加勇往直前,奮力殺敵。最終,經過激烈的戰鬥,二十九軍成功收復了南丹等地,將日軍趕出了貴州。

這場勝利對於當時的戰局有著重要的意義。它不僅解除了戰時的燃眉之急,還極大地振奮了全國人民的抗戰信心。孫元良將軍因此被授予了青天白日勛章,這是對他為抗戰做出貢獻的最高榮譽。

然而令人詬病的是,孫元良不僅背負著「逃跑將軍」的惡名,更被人們譏諷為好色將軍。為何這位將軍會有如此的享樂思想,其背後的成因又是什麽?

出身在晚清的孫元良,父親曾是一名知縣,而在他67歲時才有了這個兒子。孫元良自幼便生活在父親的庇護之下,然而好景不長,他年幼時父親便離世。失去了父親的孫元良,在母親的嬌寵之下成長,這也為他日後養成貪圖享受的習慣埋下了伏筆。

而孫元良好色的本性,在淞滬會戰中可謂表現的十分搶眼。

在淞滬會戰的關鍵時刻,88師的官兵們正與敵人進行殊死搏鬥,全師上下一心,只為保衛祖國。此時,一個原本應該在前線指揮作戰的師長,孫元良,卻對前來慰問的上海女學生心生邪念。

他巧妙地利用自己的地位和言語,騙取了這位女生的信任。他溫柔地告訴她,希望她能在師部多留一會兒,享受片刻的安寧。然而,孫元良的目的並不單純,他企圖利用這個機會占有這位無辜的女生。

然而,他的計劃被副師長馮聖法揭穿。馮副師長目睹了這一切,憤怒地質問孫元良,試圖讓他清醒過來。但孫元良卻傲慢無禮,他以抗日英雄自居,輕蔑地表示:「自古英雄愛美人,我只是在執行我的使命。」

馮副師長無法容忍這種行為,他立即指派軍械處主任去阻止孫元良。軍械主任事後回憶說,他當時感到十分震驚和憤怒。他清楚地知道,正當孫元良沈溺於個人享樂之際,前線的將士們正在浴血奮戰,為保衛國家流血流汗。

然而,對於其他人的勸說和解釋,孫元良依然我行我素。就在撤離上海之後,88師又參加了南京保衛戰。

在戰爭的陰霾下,南京這座古都的命運岌岌可危。隨著前線戰事的日益緊張,南京淪陷的危機也日益迫近。

在這緊要關頭,南京城的守將們齊聚一堂,商討應對之策。在這次會議上,孫元良的八十八師接受了留守南京、保衛古都的重任。

從氣氛凝重的會議室走出來,孫元良的臉上沒有流露出過多的情緒。他沈聲吩咐道:「去五元巷。」

五元巷位於南京城的一隅,寧靜而幽深。這裏離丹鳳街不遠,每當夜幕降臨,丹鳳街上的一家妓院便成了孫元良的常去之地。那裏的姑娘們美麗妖嬈,能讓他暫時忘卻戰爭的殘酷和壓力。

在烽火連天的歲月裏,南京城外日軍鐵蹄逼近,而城內卻是一片煙柳繁華。在這生死存亡的關頭,孫元良卻悄然來到了這風月之地。他目光深邃,臉上帶著一絲決然,仿佛在尋找著什麽。

不久,他便找到了妓院的鴇母,鴇母見了他,眼神中閃過一絲驚訝。孫元良沈聲說道:「日軍即將攻占南京,我受委員長之命,潛伏於民間,伺機剿滅敵寇。我想在這悅安院暫住一段時間,特來與你商議。」

鴇母聽後,臉色微變,她自然明白眼前的這位將軍的來意。在這個動蕩的年代,誰也無法預測未來會發生什麽。她心中雖有疑慮,但面對這位威武的將軍,她還是點了點頭,表示同意。

其實,自從那場會議,孫元良在得知要留下自己斷後時,內心湧起一股不滿和怨氣。他深知這次日軍大舉進攻,南京城內守軍必然面臨巨大的壓力。而自己卻被委派留下,擔任這個艱巨的任務,這無疑是要讓他去送死。

他不願就這樣坐以待斃,於是想到了這個常來的風月之地——悅安院。這裏不僅有鴇母的照料,還有那些與他相熟的姑娘們。

自那時起,孫元良便在悅安院安頓下來,過上了深居簡出的生活。他每日藏匿於妓院之中,如同老鼠避貓,期望能在亂世中求得一線生機。

不久後,日軍的前哨部隊抵達南京城外。一時間,城中人心惶惶,整個南京城彌漫著緊張與不安的氛圍。而此時的孫元良,為了保住性命,選擇繼續在妓院中躲藏。

與此同時,孫元良的手下88師將士們並未退縮。他們為了保衛南京,英勇抗擊日軍的侵略,展開了一場慘烈的戰鬥。在這場戰鬥中,88師的將士們浴血奮戰,與日軍進行了殊死搏鬥。

然而,由於日軍攻勢兇猛,88師將士們陷入了極其不利的局面。他們傷亡慘重,許多英勇的戰士們在這場戰鬥中壯烈犧牲。第88師的旅長朱赤和高致嵩也在這場戰鬥中英勇就義,他們的犧牲成為了南京保衛戰中的一段悲壯史詩。

很難想象,88師全體將士在抗擊日本侵略者,而師長卻躲在了妓院裏茍活一世。得知這一情況的蔣介石十分震怒,想要立刻法辦了了孫元良。

還好,孫元良命大。由於在黃埔一期有眾多的校友,在這些校友的求情下,蔣介石這才饒了孫元良一命。

話說到了這裏,很多人都認為,有其父必有其子。然而,孫元良劣跡斑斑,他卻培養出了下一代卻十分優秀。

孫元良,一生中擁有兩段婚姻。而這兩段婚姻,都與他輝煌的軍事生涯緊密相連。

在1932年,孫元良的軍事才能開始受到廣泛認可,他帶領部隊屢次獲勝,戰功赫赫。此時的他,不僅在軍隊中獲得了崇高的威望,也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的關註。

正是在這一時期,他邂逅了第一任妻子吳懿輝。吳懿輝的父親,是當時地方政府的一位要員,家境殷實,地位顯赫。孫元良與吳懿輝的相識,不僅是因為他們的個人感情,也因為雙方家庭的互相欣賞和期許。

兩人的結合,無疑是一段被眾人看好的佳話。他們的婚禮上,賓客盈門,熱鬧非凡。大家都為這位英勇的將軍送上了最誠摯的祝福,期盼他們能共度美好時光。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在結婚僅僅六年後,吳懿輝因病離世,留下孫元良一人獨守空房。失去愛人的孫元良痛苦不堪,但他知道生活還需繼續。在經過一段長時間的哀悼之後,他重新振作起來,繼續投身於他熱愛的軍事事業。

孫元良的第二任妻子龍華藻,是在國外一次社交活動中邂逅的。她不僅擁有美麗的外表,更有著豐富的內涵和獨特的魅力。她的父親曾是駐英大使館的高級官員,家境優渥,讓她自小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培養。

與孫元良相識後,兩人迅速陷入愛河。他們共同度過了許多美好的時光,彼此相知相惜。在孫元良的心中,龍華藻不僅是他深愛的妻子,更是他生命中的知己和伴侶。

盡管孫元良只有兩位妻子,但他與她們共育有十一個孩子。這些孩子在各自的領域裏都有著出色的表現,其中最為出名的當屬排名老五的孫祥鐘。

孫祥鐘自小就對表演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深知自己的長相繼承了許多孫元良的特點,那是一種英俊瀟灑、儀表堂堂的氣質,仿佛天生就是為了大銀幕而生。他的眉宇間流露出一種與眾不同的神采,仿佛閃爍著星光,讓人無法忽視。

進入演藝圈後,孫祥鐘發現自己的表演天賦得到了眾多導演和觀眾的認可,他的名聲迅速傳遍了整個演藝圈。為了更好地發展自己的事業,他決定給自己起一個更具特色的藝名——秦漢。這個名字不僅代表了他的中國情懷,也寓意著他的演藝事業將如同秦漢般輝煌。

在那個年代,秦漢的名字成為了無數人心中的偶像。他的演技精湛,無論是扮演風流倜儻的公子哥還是深沈內斂的英雄豪傑,都能夠完美地詮釋角色。他的名字與林青霞等巨星齊名,成為了一個時代的代表。

除了擁有一個出眾的兒子之外,孫元良更令人羨慕的是他的長壽體質。一直到了2007年,孫元良在台灣去世,享年103歲。這個歲數在眾多國軍將領中,已經很高壽了。

縱觀孫元良的一生,雖然他一生衣食無憂,但是他在去世時,卻留下了一大遺憾,那就是希望自己能夠被安葬在大陸。

這個願望,對於他來說,比任何財富和地位都更為重要。在他心中,那片土地不僅是他出生的地方,更是他精神的歸宿。

孫元良的遺願,讓人們深感他的思鄉之情和對祖國的熱愛。他的故事,也讓我們明白,無論身在何處,對故鄉和家國的思念和情感紐帶,都是永恒不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