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許世友退休後,如何享受生活?女兒回憶:一星期至少要去野外一次

2023-12-15歷史
#優質作者榜#許世友退休後,如何享受生活?女兒回憶:一星期至少要去野外一次

南京中山陵8號公館,是一座承載著無數珍貴歷史片段和著名人物足跡的建築。它不僅是歷史的見證者,更是國家興衰與人民奮鬥的歷史長卷的有力見證者。

這座建築由孫中山先生長子孫科建立,以「延暉館」之名寓意著對後代子孫的祝福和悠遠光明。經過歲月的洗禮,它成為了一個真實的歷史標誌。

在這裏,曾留下了許多名人的足跡。劉伯承元帥曾在南京擔任軍事學院院長,並居住於此,為這座建築增添了更多歷史色彩。後來,許世友司令員也在此駐足,延續了這座建築作為南京軍區內部招待所的歷史使命。

許世友的清心歲月:歲月靜好的另一番生活

在南京中山陵8號公館,許世友的生活別具風采,與一般高官大相徑庭。他以一種獨特的眼光審視著自己的住所,賦予了這片地方與眾不同的氛圍。

曾經郁郁蔥蔥的灌木被樸實的豬圈所取代,茂盛的苗圃被寧靜的魚塘所替換,原本的奇花異草和參天古樹則被平整的「生產地」所代替。這些變化仿佛是他對生活的另類詮釋,是一種樸素、純粹生活態度的象征。

一次,他的兒子從大別山遠道而來,收到父親送的地瓜。這份樸實的心意讓他感到無比自豪,卻發現家鄉已經有了豐富的糧食,地瓜在那裏只是一種普通食材。盡管有些失望,但他並未氣餒,而是轉而送去家中腌制的菜,更為平凡,卻充滿了他對家鄉的深深思念和滿滿的關愛。

盡管對整個院子進行了翻新,但他保留了自己所居住小樓的原貌。破舊的窗簾、破損的地毯、嘈雜的空調,這些細節似乎成為他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仿佛是對曾經堅實生活的一種留戀。

小樓的一角,充滿了許世友對自己事業的深刻回憶:懸掛墻上的首長合影,掛在墻上的中國和世界地圖,那些舊式的沙發和方凳。這些物件仿佛是他對曾經光輝歲月的懷念和珍視。

然而,走進臥室,那裏卻是他對樸素生活追求的真實寫照。簡陋的生活用品盡顯樸素:硬木椅、木板床、簡陋的家具,再加上幾件簡陋的行李,這組陳設勾勒出了他晚年生活的全部面貌。

盡管已經退休,晚年的許世友心中依然懷抱著對奮鬥生活的渴望,但不再渴求權位和榮譽。他渴望過著平淡的生活,只願意讀書種田,享受一份安寧與淡泊。

退休後的歲月裏,他過著與其官銜不符的簡樸生活。桌上擺放著【紅樓夢】,成為他的永恒伴侶,盡管一遍都未能讀完,但始終是他心中的珍寶。

日子在樸素中靜謐流逝。白天,他喜歡獨自漫步院子,或是乘車外出兜風。到了晚上,他依舊按照慣例觀看電視,直到困意襲來。他不喜歡在禮堂觀影,因為他不願打擾他人,更願意在家裏播放自己喜歡的老電影,盡情享受他鐘愛的片段。

在女兒華山眼中,他是一位黨的高級將領,卻始終保持著與普通人之間的親切感情,這是他那一代人的特質。華山記得他教導她絕不能私用公物,因此她很少使用他的專車,更喜歡騎自由車或乘坐公交出行。有一次稍微失態,父親立即斥責她,堅守著權利與責任的界限。

1985年,他選擇入住上海錦江飯店的1615號房間,這個曾專門為接待各國總統而設的房間華麗豪華,代表著中國最高水準。然而,對於許世友來說,這樣的環境似乎並不符合他的生活需求。他選擇了樸素,這是他對生活最真實的態度。

面對錦江飯店的總統套房,許世友卻堅決拒絕了柔軟的床鋪,反而要求用木板床。這個樸素的要求讓酒店服務員為難了,因為在這個豪華之地,哪裏能找到一張木板床呢?

在酒店裏,木板床成為了一件稀罕之物,無人知曉。為了滿足許世友的要求,接待組只能臨時拼湊木板和板凳,艱難地搭建出一張能供睡眠的木板床。

這一場景在錦江飯店可謂前所未有,總統套房裏竟鋪上了木板床,令人感到震撼。一位老職工感嘆道:「那張進口大床安裝後數十年不曾動過,沒想到這位大首長不僅拆了,還要睡木板床。實在是別出心裁啊!」

會議結束後,上海市的領導邀請許世友多留幾天,享受酒店的舒適。然而,他卻立即要求搬離。

布草鞋與樸素生活


許世友的生活總是被樸素、簡單所包圍,無論是在職還是退休。他對新軍裝沒有太多的好感,總是要經過反復洗滌才願意穿戴。即便衣服弄臟了,軍帽沾上了汗漬,他也似乎並不介意。不論周圍工作人員多次督促,他總是不情願地脫下服裝。

另一個他的習慣是幾乎不穿皮鞋,或許這個習慣源自於他在戰鬥中的經歷。皮鞋系帶麻煩,穿起來耗費時間,而且長途行軍容易磨腳。因此,他一直鐘愛著布鞋。照片中最常見的便是他那雙圓口布鞋。只有在特殊場合或者拍照時,才會穿上皮鞋。

退休後,他甚至創造了一種名為「布草鞋」的鞋子,使用部隊服裝廠剩余的碎布編織而成。這樣的鞋子不僅是廢物再利用,而且穿著舒適耐用。他親手制作了多雙,直到離世,仍有數雙未曾穿過。

在一次軍裝更換中,中央軍委規定不再給已結束現役或無職務的幹部提供新式軍服。對於已不在軍隊中擔任職務的許世友來說,這似乎是順從規定的一環。

許世友對於獲得新式軍裝一事抱有極大的期望,他向中央軍委提出請求,希望老將軍可以得到新式軍裝的發放。在他的信中,表達了他當兵幾十年的心血與忠誠,這成為他最後的請求。

不久之後,鄧小平與許世友進行了一次長談。在一次會議上,鄧小平談及了這個問題,考慮到老同誌的感情與規矩的平衡。他強調了遵守規則的重要性,並提出了一個深刻的問題:在照顧感情和遵守規則之間,哪個更為重要?這番言論深深觸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

在鄧小平的講話之後,許世友再也沒有提及新式軍裝的事情。他堅守樸素,始終穿著一套沒有標識的草綠色軍裝和普通軍帽,直至他離世。

樸素飲食與珍貴回憶


許世友退休後對飲食並無特殊要求,他鐘愛簡單的苦瓜和豬肉,尤其偏愛紅燒豬蹄和涼拌苦瓜這兩道菜。

苦瓜成為他鐘愛的蔬菜,這份鐘情源自他調任廣州軍區司令員的日子。當時南京很難見到苦瓜,於是他在自家菜園裏試著種植了一些。在他的精心照料下,苦瓜茁壯成長,碧綠鮮嫩,為他的餐桌增添了別樣色彩。

周圍的人也許難以理解他對樸素飲食的執著。然而,許世友卻以自己經歷過的戰爭歲月為例,強調了吃飯對他來說是何等珍貴的享受。他親身經歷過艱苦,甚至有士兵只能啃食步槍帶以求生存,這樣的經歷讓他對簡樸的飲食倍加珍惜:「吃皮帶不像吃海帶那麽容易,但要活命啊,不吃就是生死攸關的事!」


許世友對茅台酒可謂鐘愛有加。他對酒有著獨到的見解:「冷酒傷肺,熱酒傷肝,沒酒傷心!」這種說法在他身上似乎有了某種自我調侃的味道,透露出他對酒的深入思考和對人生的一種豁達態度。

退休後,許世友喜歡留客,常以茅台酒款待客人,這早已為人所知。盡管他少出門,但前來拜訪他的客人絡繹不絕。這讓好客的許世友備感欣慰,也更多地展現了他的慷慨待客之風,當然,茅台酒也從未少過。

他以公私分明自居,這是他做事的原則。在退居二線後,每次宴請客人所用的茅台酒都出自他個人的錢袋。盡管他在1955年已被定為行政五級,但由於軍隊待遇的取消,到了退休時,收入僅為400元。這個數目不僅用於家用,還包括了他酗酒的開支。

這種情況顯示了他在退休後的經濟狀況並不寬裕,但他仍然保持了對客人的慷慨和對待酒的摯愛。他不因財政狀況的壓力而減少對客人的款待,也沒有減少自己對茅台酒的追求。

在80年代初,茅台酒的價格一路攀升,從每瓶4元、8元漲到了12元,這讓許世友感到有些捉襟見肘。在平日裏,即使少有客人光顧,他也不敢隨意揮霍。

幸運降臨在南京軍區的西村農場,他們研發了一種價格僅為一二元一斤的糧食大曲,其口感與茅台酒頗為相似。於是,他將這種酒灌裝到舊的茅台酒瓶中,並取名為「土茅台」,成為了他日常飲用的替代品。

許世友十分註重面子,每當客人來訪,他必定拿出真正的茅台酒供應。因此,家裏每到月底,為了迎接客人,工作人員都要備兩種酒,真假茅台。客人享用的是真品,而許世友則品嘗著土茅台。

盡管酒瓶一模一樣,但客人很少能發現這一「秘密」。而每當許世友品嘗這「土茅台」時,總會做出比飲真茅台還要愉悅的表情,讓客人難以辨別其中的奧妙。

坐車哲學


退休後,許世友依舊選擇乘坐普通的吉普車,甚至拒絕了南京軍區提供的帶空調的高級吉普車。他堅守著樸素的交通方式,對於過度的奢華不感興趣。即便吉普車進行了改裝以提升行駛舒適性,許世友對此毫無覺察,展現出他對簡樸生活的深刻執著。

他熱愛大自然,對城市生活並不情有獨鐘。每周至少要找時間到野外走走,這成為他緩解城市生活壓力的方式之一。作為熱愛打獵的人,面對禁止使用槍支打獵的規定,他幽默地表示可以改打鳥。他認為身體狀況改變了他過去鍛煉的方式,但對他來說開車也算是一種運動。

當國家汽油緊缺通知下發時,盡管他的車輛使用受到限制,許世友也選擇順應規定。他放棄了一些習慣,僅保留了必要的車程,比如去溫泉療養院治療痛風病。這種對舒適和簡樸的態度,深刻展現了他對生活的洞察和適應能力。即使面對變化,他也以自己獨特的方式適應,展現出了堅忍不拔的一面。

一代偉人

退休後,許世友找到了電視畫面中的新世界。每晚7時,他準時坐在電視機前,仿佛在全國漫遊。即便宴席進行,時間到了也會禮貌地離席,「我去看新聞,你們慢慢享用!」電影成了他的另一喜好。

無論是【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還是【喬老爺上轎】,他都全情投入。每次孫悟空揮起金箍棒,他會大聲為其加油;唐僧上當受騙時,他則會感嘆一聲:「這個唐僧,又被騙了!」【喬老爺上轎】中的鏡頭更是他的關註點,他會不由自主地吟唱著秋菊的詩,仿佛已經置身其中。

然而,這段輕松的時光在一次體檢後戛然而止。肝癌的診斷改變了一切。盡管專家組成小組給予系統治療,但病情仍在惡化。許世友的毅力令人驚嘆,即便在痛苦中也從未抱怨,只是時常要求工作人員給他念【三國】。

最終,許世友在80歲時告別了人世。按照他的遺願,他被土葬在母親墳旁。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