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狼牙山五壯士幸存者苦尋救命恩人,40年後葛振林收到一封信:是他

2024-02-25歷史

前言

燕趙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

兩千年前,易水河畔,荊軻唱起悲歌,義無反顧奔赴鹹陽刺殺秦王。

兩千年後,狼牙山上,壯士高喊口號,昂首挺胸跳下懸崖以死報國。

1986年9月25日,是狼牙山五壯士英勇跳崖45周年紀念日,也是河北易縣重建 「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落成典禮儀式舉行的日子。

典禮開始後,在人們的簇擁下,一位老人沿著盤山小路向山頂走去,望著那熟悉的山,熟悉的景,他的心情是那樣激動。

他就是當年狼牙山五壯士之一,也是跳崖之後的兩名幸存者之一,葛振林。

在典禮上,老英雄葛振林向人們講述了45年前五位壯士血戰狼牙山、舍身跳崖的經過……

01 驀然回首話當年

1941年8月,日本華北司令官岡村寧次指揮近十萬侵略軍對晉察冀邊區發動了規模空前的秋季大「掃蕩」。

9月初,一股日軍從據點出來,企圖尋找八路軍主力去向,他們進入八路軍控制的狼牙山一帶後,氣焰囂張,到處張貼「消滅第一團」之類的標語。

為了防止敵人突襲,葛振林所在的一團七連加強了裝備,日夜輪流放哨。

9月23日這天,日軍派出了一支超過3500人的聯隊圍攻狼牙山地區。為了避開敵人的鋒芒,第一團團長邱蔚下達命令:主力部隊轉移,留下七連以一團的名義繼續堅持戰鬥。

「主力部隊能夠安全脫離敵人的包圍圈,全靠你們能否把敵人死死地捆在棋盤陀上,你們要想盡一切辦法,把敵人拖住。」邱團長給七連的所有戰士們下了死命令。

晉察冀軍區一分區司令員楊成武

很快,七連在民兵遊擊隊的配合下,在大小山路下布滿了地雷,等待敵人的到來。

第二天晚上,七連的戰士們正在山上休息時,突然響起了地雷的爆炸聲,他們知道:敵人已經包圍過來了!

七連的戰士們牢記團長的命令,利用夜幕和有利地形,機動靈活地與敵人周旋著,而山下的「地雷陣」也有效地阻止了大股敵人進攻的速度。

經過一夜的戰鬥,主力部隊基本轉移到了安全的地方,邱團長命令七連往龍王廟方向撤離,留下一個班擔負後衛阻擊,掩護全連轉移。

七連連長劉福山決定留下六班,在撤退前,他叮囑六班的五位戰士:「同誌們,狼牙山就交給你們了,希望你們像狼牙山一樣,屹立不動,拖住敵人。」

六班只有五位戰士了,他們是班長馬寶玉,副班長葛振林,戰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學義。他們堅定沈著,將團裏留下的幾箱手榴彈,像埋地雷一樣埋在敵人必經的山路上。

第二天一早,鬼子果然沿著這條山路向狼牙山進攻,沒多久,狼牙山上便響聲隆隆,煙塵四起,不少敵人被炸飛了。

硝煙過後,瘋狂的鬼子用炮火猛烈地轟擊六班的陣地,而五位戰士則沈著應戰,利用險要的地形作掩護,一邊往山上爬,一邊用冷槍和手榴彈打擊敵人,吸引敵人上鉤。

鬼子們吃不準山上到底有多少八路軍,還以為是八路軍主力部隊,便不敢貿然行動,只是一會兒用機槍掃射,一會兒用炮轟,一會兒一小股一小股地輪番沖擊。

五名戰士則邊打邊退,等敵人靠近了才扣動扳機,不浪費一顆子彈。戰鬥持續了整整一天,敵人的屍體橫七豎八地躺在通往主峰棋盤陀的崎嶇山路上,卻始終沒能爬上棋盤陀。

完成了阻擊敵人的任務後,班長馬寶玉下令轉移。然而,他們能走的路只有兩條:一條是主力部隊轉移的方向,一條是通往棋盤陀頂峰的方向。

艱難的抉擇擺在了五名戰士的面前:走主力部隊轉移的那條路,可以很快趕上大部隊,但敵人肯定會追上來;往棋盤陀頂峰走,那裏三面是懸崖絕壁,幾乎沒有生還的可能。

千鈞一發之際,班長馬寶玉做出了決定:把敵人引到絕路上去!他大吼一聲「走」,然後毅然往頂峰走去。戰士們緊緊地跟在他的身後,同樣義無反顧。

在通往棋盤陀頂峰的路上,他們邊走邊向後射擊,又打死了不少的鬼子。然而,子彈沒有多久就打光了,最後一枚手榴彈也已經扔向了敵人。

這時,19歲的小戰士胡德林說:「班長,你說團長他們走遠了吧?敵人追不上了吧?」已經負傷的馬寶玉點點頭:「追不上了,他們就是長了四條腿也追不上了。」

五位勇士登上了棋盤陀頂峰,敵人也漸漸地向他們逼近,看他們沒有子彈了,更是揮舞著「膏藥」旗,叫囂著往山上沖。

沒有子彈了,就用石頭砸!等敵人靠近了,戰士們搬起山上的石頭,狠狠地朝敵人砸去,被砸中的鬼子一個個搖搖晃晃地掉下了山崖。又堅持了一會兒,山上能搬的石頭也用完了。

蕭瑟的秋風中,夕陽如血。五名戰士互相凝望了一下,往前看,是萬丈懸崖,已無退路;往後看,是大批步步逼近的鬼子。怎麽辦?

班長馬寶玉說:「我們都是有骨氣的中國人,無論如何不能當俘虜。」副班長葛振林接著說:「對,人犧牲了,槍也不能留給敵人。」

於是,五位勇士舉起手中的槍支,狠狠地往山上的巖石上砸去。折斷槍支後,班長馬寶玉高喊「打倒日本侵略者」「中國共產黨萬歲」的口號,第一個縱身跳下山崖,其他戰士緊隨其後,一個個跳下深不可測的懸崖……

02 英雄得救終脫險

老英雄葛振林的講述讓在場的人一個個熱淚盈眶。

這時,一位記者問葛振林:「葛老,您跳下懸崖後,和宋學義是怎麽脫險的呢?是誰救了你們?」

葛振林老人說:「當時我跳崖摔暈了,醒來後發現宋學義也還活著,我們兩人忍著傷痛爬呀爬,多虧遇到了一個穿著便衣的青年幹部,他救下了我和宋學義。過去,我一直不知道他叫什麽名字……」

葛振林和小學生在一起

當年,五位勇士跳下懸崖後,班長馬寶玉,戰士胡德林、胡福才壯烈犧牲,副班長葛振林、戰士宋學義被山腰的樹枝掛住,幸免於難。

不知過了多久,葛振林從昏迷中醒來,發現天已經快黑了,他睜開眼睛,覺得全身疼痛。此時鬼子已經撤了,於是他便忍著痛往上爬。

爬了一會兒之後,他忽然發現懸崖上的一棵樹上,掛著一個人,他定睛一看,正是戰友宋學義。原來宋學義也是在跳崖時被樹枝給掛住了,這才保住了一條命。

兩人不顧一身的傷和痛,咬牙往上爬著,終於,他們爬到上了山崖,就在兩人互相攙扶著下山時,突然,他們身後傳來了腳步聲,葛振林和宋學義頓時提高了警惕,仔細打量著來人。

而對方顯然也嚇壞了,待他看清兩人身上破爛不堪的八路軍軍裝後,連忙趕了上來,將受傷更重的宋學義扶起。

葛振林這才看清,對方是一個穿著藍色幹部便服的年輕人,他這才松了口氣,以征求的口氣對這個青年幹部說:「老鄉,我們要去棋盤陀廟,但我倆都摔傷了,你能不能幫幫忙,和我們一起走?」

青年幹部點點頭,輪流攙扶著受傷的葛振林和宋學義,三人艱難地在夜色中向前移動著。

幸存的宋學義、葛振林

山路坎坷不平,特別難走,有的地方更是坡陡路滑,還有野草遮蓋著,稍有不慎就會滾下山谷,幸好青年幹部之前來過這裏,對周圍的環境還算熟悉,三人走走停停,好不容易摸到了「歡喜台」,又經過了「飲虎池」,最後終於到達了棋盤陀山腰的古廟。

棋盤陀古廟裏原來存放有一些八路軍的公糧,但此時已經被敵人焚燒殆盡了。青年幹部點起了火把,在古廟裏發現了兩鍋小米燜飯,那是八路軍戰士撤退前沒來得及吃的。

葛振林和宋學義已經整整一天一夜沒有吃飯了,當過夥夫的青年幹部東找西找,在廟裏找到了一個鐵鍋,於是趕緊生火把這些飯熱了熱。正準備吃時,進來了一個八路軍戰士,葛振林一看,原來是與部隊失散了的司號員李文奎。

後半夜,葛振林、宋學義和李文奎就在廟裏的土炕上睡了,而青年幹部因為疥瘡發作,怕傳染給三名戰士,就主動要求在室外放哨。

宋學義、葛振林、李老道

第二天一早,青年幹部給大家做了炒飯,吃過飯後,他和李文奎一起幫助葛振林和宋學義簡單地清理和包紮了一下傷口,又從外面找來一把山韭菜做湯,燒給兩位傷員喝。看著兩位戰士的臉色好了不少,他這才放下心來。

臨近中午,古廟的主人李老道回到了廟裏,原來昨天鬼子進山時,他出去躲在了一道崖縫中,見敵人走遠了,這才敢回來。

李老道聽說廟裏的兩位戰士是打鬼子受傷的,頓時肅然起敬。他講起了自己在崖縫中看到的一幕:五壯士跳崖後,日本鬼子被他們深深地震撼了,紛紛向著懸崖的方向列隊行禮。

經過短暫的修整後,葛振林和宋學義的傷情有了好轉,他們急著趕回部隊。於是,青年幹部和李老道一起,將三位戰士送到了棋盤石,在一棵大柏樹下握手道別。

此後,葛振林一行人回到了部隊,向部隊領導匯報了戰鬥的經過。這時,他們才猛然想起:臨別前只顧著盡快追上大部隊,竟然忘了詢問那個救他們的青年幹部的姓名!

後來,葛振林和宋學義回棋盤陀廟去拜訪過李老道,但當年的那個青年幹部,卻始終杳無音訊。這也導致後來的一些報道中,將李老道當成了唯一的救助者。

此後,葛振林又多次參加戰鬥, 先後六次負傷。建國後,他歷任湖南省公安大隊副隊長,衡陽市武裝部副部長,衡陽軍分區後勤部副部長等職。由於戰爭年代留下的傷病一直折磨著他,1966年,經黨組織批準,49歲的葛振林離開了工作崗位,安度晚年。

另一位英雄宋學義在抗戰結束後退了伍,他拒絕了在國家機關當幹部的安排,毅然回到農村老家,後來成為了一名基層村幹部,帶領著鄉親們艱苦創業,使家鄉發生了巨大的變化。1971年,積勞成疾的宋學義逝世,年僅53歲。

宋學義臨終前,還為沒有沒有找到當年救助自己的人而遺憾,而葛振林,也一直不曾忘記當年的那個青年幹部,只是那時候條件落後,要找一個不知道姓名的人猶如大海撈針。

03 故地重遊會恩人

1981年,退休在家的葛振林突然收到了一封信,讀完信後,他激動得眼淚都流下來了:是他!40年了,終於找到了當年救助自己的那個恩人!

來信的人叫余藥夫,如今在河北師範大學任副校長。

其實,他一直都知道自己當年救下的,就是大名鼎鼎的狼牙山五壯士中的葛振林和宋學義。

當年的余藥夫

當年,19歲的余藥夫是狼牙山區易縣青年救國會的主任。1941年9月24日,他奉命到狼牙山腳下傳達縣委「反掃蕩」會議精神,當天就碰到了日軍大舉進攻狼牙山。在突圍時,他與同誌們失散了,緊急時刻,他隱藏在懸崖的一處夾縫中,一直躲到敵人退下山去,他才趁著夜色往山下走,結果就碰到了受傷的葛振林和宋學義。

與兩位英雄分別後,余藥夫也下了山,找到了當地地委組織部長牛樹才,向他匯報了事情的經過。

此後,他再也沒有向任何人說起過當年的這段經歷。在他看來,革命軍隊和老百姓魚水相依,自己幫助一下八路軍戰士就是分內的事,不說自己是個幹部,就是普通老百姓,碰上這樣的事也會竭力救助的。

「他們把生命都豁出去了,我做的這點事又算得了什麽呢?」後來接受采訪時,余藥夫這樣說。

很多次,他也想和當年救助過的兩位英雄聯系,再見一見他們,但一是根本不知他們在哪,更不知道他們的聯系方式,二是擔心別人認為自己這樣做是想沾英雄的光,因此他也就打消了這個念頭。

余藥夫與老伴

一晃就是三四十載,時間來到1981年。這天,已經是河北師範大學副校長的余藥夫在瀏覽報刊時,無意中看到了一篇某報記者探訪狼牙山英雄葛振林的報道,他喜出望外,激動得熱淚盈眶。

這一次,余藥夫覺得不能再等了:宋學義已經去世了,葛振林和自己也都是60多歲的人了,再不聯系,今後怕是沒有機會了。於是,他拿出紙筆,給報社和葛振林分別寫了信。

收到信的葛振林激動萬分,很快就給余藥夫寄去了回信。此後幾年,兩人經常通訊,在信中,他們回憶幾十年前的往事,將分別後自己的經歷告知對方,傾訴牽掛之情……

在分別45年後,如今他們終於要重逢了!

在狼牙山五壯士紀念塔落成典禮上,老英雄葛振林激動地宣布:「今天,當年救助我的那位幹部也來了!」一時間,全場響起了熱烈而經久不息的掌聲。

在掌聲中,兩位飽經風霜的老人,伸出手緊緊地握在一起!

余藥夫、葛振林

整整四十五年過去了,當年血氣方剛的小夥子,如今都變成了白發蒼蒼的老人,但時間可以作證,狼牙山可以作證,我們的戰士永遠是英雄的戰士,我們的人民永遠是偉大的人民!

尾聲

1990年10月1日,余藥夫專程赴洛陽拜訪了宋學義的遺孀李桂榮,了卻了英雄宋學義臨終前的遺憾。

此後,余藥夫和葛振林一直保持著聯系,余藥夫還數次奔赴衡陽與葛振林見面,直到2005年葛振林去世。

如今,狼牙山五壯士的故事寫進了小學課本,感動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

然而,也有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打著所謂「言論自由」的旗號,質疑起這些民族英雄的事跡,但我們堅信,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真實的歷史終將打敗那些歪曲的謠言。

歲月雖流逝,熱血仍沸騰。

狼牙山五位勇士的壯舉和精神,將如同悠悠易水,巍巍太行,在古老的燕趙大地上奏響一曲永不消逝的慷慨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