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中國歷史上共有408位元皇帝,唯獨這個省,從未出過一個皇帝

2024-07-21歷史

常言道:「皇帝輪流坐,明年我家到。」

中國歷史上總共出現過400多位皇帝,他們的出生地遍及全國各個角落,既有南方的,也有北方的,既有東部的,也有西部的。

但經過細致的研究後,你會發現中國有一個省份,從古至今竟然沒有產生過任何一位皇帝。這個省份是哪一個?又是什麽原因導致了這種情況呢?

無論是古代的人們還是我們現代人,對皇帝這一「職位」都懷有深刻的幻想。

古人想要成為皇帝,基本上都是出於對權力的渴望。他們往往希望自己能掌握一手大權,支配他人,而不願意受到他人的制約。然而,現代人則有所不同。

現代想當皇帝的人,並非專註於權力本身,而是天天想著那令人垂涎的後宮,那裏妃子如雲。

實際上,思慮再多也無濟於事,因為很多皇帝雖然命中註定擁有享樂的生活,卻沒有足夠的壽命長久享受。

如果你有時間,可以仔細觀察一下,通常那些長時間隱居在後宮的皇帝,往往在幾年後會突然去世。

人生或短暫或漫長,全憑你自己的選擇。

如果你活得時間較長,你可以去做許多有意義的事或追尋你的興趣。實際上,皇帝的生活方式並不適合我們現代人。

地形打斷一切想法

然而,仔細思考一下,在中國悠久的歷史中,歷代皇帝眾多,按理說,每個省份都應該有皇帝誕生才對。那為什麽偏偏少了一個省份呢?

我們先來談談被忽略的省份,山東,這個孔孟之鄉,至今竟沒有出過一位皇帝,實在令人難以置信。

其他省份一直依賴皇帝的支持來獲得豐厚的分配,唯獨山東始終停滯不前。

當然,說歸說,鬧歸鬧,原因還是需要分析的。

那些偏僻的地方都曾出現過皇帝,為什麽山東這樣顯赫的位置卻沒有呢?首先,這與地理環境有很大關系。

設想一下,作為一名指揮作戰的將軍,你會偏好什麽樣的地形?

當然,那種易守難攻的地形無疑是最佳選擇,因為它能有效抵禦外敵。即使外出作戰失利,歸來後繼續防守的勝算依然很高,這正是地形優勢的顯著好處。

這樣說可能不太直觀,舉個簡單的例子大家就能明白了。

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秦朝的函谷關了。

秦國和其他諸侯國的歷史同樣悠久,但為何最終只有秦國能建立王朝?這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

秦國的疆域主要位於中國的西部,無論其他諸侯國如何聯合起來攻打秦國,都未能對其造成絲毫損害。

這主要歸功於秦國境內得天獨厚的地勢,許多地方易守難攻。函谷關是其中最著名的一處,關於它的傳說和故事數不勝數。

在春秋時期,秦國進攻晉國時因為函谷關的防守而遭遇了失敗。然而到了戰國時期,大秦成功將這塊戰略要地收入囊中。

熟悉歷史的朋友們都明白,函谷關在幫助秦國克服重重困難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有多次許多國家聯合攻伐秦國,但最終都被阻擋在了函谷關的門外。

其實,簡單來說,如果戰國時期的其他六國中有哪一個能夠從秦國手中奪取函谷關,那麽秦國幾乎有一半的領土就會落入他們的囊中。

許多人可能會問:「為什麽一定要從函谷關進攻秦國,難道其他地方不行嗎?」因為函谷關是一個重要的必經之地。

從其他方向進攻是完全可行的,各國都希望順勢奪取函谷關,這樣一來,秦國就等於失去了屏障,自然也就不再構成威脅了。

如果從其他地方進攻,即使成功占領了,實際上也沒有多大意義。因此,那時的戰國其他國家也在賭一把。

當時,秦國已經足夠強大,再加上函谷關的地利,這為秦始皇的統一事業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因此,地理位置極為重要。如果沒有那些易守難攻的地形作為屏障,秦國在春秋時期可能早已成為其他國家的領土。

談完正面例子,那麽山東那邊的情況又是如何呢?

相信山東的朋友們都很清楚,山東大地大多為平原,四個字來形容就是:「一馬平川」。

這種情況顯然對當皇帝不利,原因何在?

如果你因對皇帝的不滿而發起起義,當地方部隊來剿滅你時,你會發現根本無處可守。

此時,占據一個優越的位置的重要性顯而易見,它不僅能夠保障安全,還能節省開支。

通常,起義軍本身力量就相對薄弱,再加上缺乏有利的地理位置,這使得他們生存下來的可能性非常微小。

要想成為皇帝,必須先保住地形優勢。三國時期的劉備便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劉備的前半生幾乎一直在漂泊。遇到諸葛亮後,他為劉備指明了兩個必須先占領的地方——荊州和益州。

這兩個地方有許多相似之處,其中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易守難攻。即便曹操和孫權進攻,他們也能夠憑借地形優勢成功防守。

現在你明白了吧,為什麽劉備之前一直在外漂泊,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沒有找到過如此理想的地方。

最終,劉備憑借有利的地形成功崛起,並最終登上了皇帝的寶座。如果他一直在山東尋求機會,恐怕早已被消滅了。

富裕限制想法

雖然這麽說有點「蝦仁豬心」的意思,但事實確實如此。

有句話說得好:「若想成為皇帝,首先需要隱忍發育,沒有絕佳的地形條件,這幾乎是不可能實作的。」

其次,第二個原因其實也與山東的地理位置密切相關,但內容有所不同。

在中國歷史上,眾多皇帝,尤其是那些建立大一統王朝的開國皇帝,多數都是透過農民起義登上皇位的,例如劉邦和朱元璋等。

那麽,他們為什麽會選擇起義呢?其中有許多人起義是因為饑餓難耐,甚至連基本的溫飽都無法維持。朱元璋當年便是因為這個原因才參與了起義。

明朝滅亡的原因之一是大順國皇帝李自成,他正是因這種原因才發動了起義。

縱觀中國歷史上的所有起義軍,其中有相當一部份是由於生活艱難而起義的。連最基本的溫飽都無法保障,他們自然會奮起反抗。

仔細研究後你會發現,起義軍在山東和江南等地出現的情況相對較少。

起義軍的數量減少,自然當上皇帝的機會也會相應減少。畢竟,皇位不會輕易落到一個安於家中的人手裏,那些皇位通常都是透過自身的努力和爭取才獲得的。

不過話說回來,為什麽山東、江南等地的起義軍卻相對較少呢?這自然是因為這些地方的資源豐富、經濟富裕所致。

前文提到山東大部份是平原,這意味著這裏非常適合進行糧食種植和家畜飼養。

如果是在那些地勢不平、山多的地區,自然就不會具備這種優勢。

既然這裏適合種植糧食,因此山東大部份百姓的飯碗通常能夠得到保障。

在封建社會那個艱難的時代,能夠吃飽飯已經是非常不錯的情況了。

對於普通百姓而言,能夠填飽肚子已經是他們夢寐以求的生活。在這種情況下,他們自然不會產生起義造反的念頭,因此,山東出皇帝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

思想限制行動

山東未能產生皇帝的原因,既與其生活環境有關,也與地形條件密不可分,影響之深遠不容忽視。

最後一點則是思想方面的因素,這主要歸功於數千年來在這裏誕生的「文聖」孔子。

此時可能有人會問:「孔子如此傑出,難道還能阻止人們登上皇帝之位?」這顯然是不可思議的。

大家都知道,孔子的儒家思想在中國歷史中具有重要地位,被歷代皇帝所尊崇,這其中自有其原因。

儒家思想特別強調,即便皇帝昏庸無能或殘暴無道,你也不能反抗他。

因為皇帝的過錯是他自己的問題,但你叛逆和反抗君主則是大逆不道的罪行,這種錯誤是永遠無法被原諒的。

山東作為孔子的故鄉,同時也是儒家思想文化的發源地,因此,省內的各個地方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這種影響既有積極的一面,也難免帶來一些消極的效果。

常常旅行的朋友們都明白,山東的人普遍樸實真誠,這與儒家思想的影響密不可分。

自然,外省人的思想受此影響的程度較小。

儒家思想在許多方面確實有其獨到之處,值得我們學習。然而,其中「忠君不可造反」的觀念卻不盡如人意,畢竟每個人都應擁有活著的權利。

儒家思想在對待皇帝的態度上,強調的是君命如山,臣子必須服從,甚至以死相從。然而,這種觀點其實並不完全正確。

皇帝想讓你去死,你就真的去死嗎?這未免有些不妥。我們活著是為了自己,也擁有繼續活下去的權利,為什麽必須聽從皇帝的命令?他們既非神明,也非仙人,根本沒有那個資格!

即使是神仙,也不應隨意幹涉他人的生死,除非面對的是那些罪惡滔天的人。

盡管皇帝們沒有資格這樣做,但他們擁有權力,所以即使你不選擇自盡,他們也會用其他手段將你處死,這實在令人厭惡至極。

果不其然,還是某些陳舊的封建思想在害人啊。

儒家思想雖有其優點,但在封建社會中受到了一些限制,因此在學習時必須保持警覺。

以上便是山東未出皇帝的三大主要原因,每一個原因都極為重要,若缺少任何一個,或許山東的境況就不會如此孤單了。

當然,即使沒有出現過皇帝,但有「文聖」孔子在此鎮守,即使皇帝這條龍來了,他也必須恭敬地盤踞在一旁!#深度好文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