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汪精衛曾是國民黨的二把手,為何沒以身作則,走上投敵賣國的道路

2024-07-17歷史

1946年1月19日,南京東明孝陵和中山孝陵突然被封鎖,1月21日深夜,國民黨陸軍總部工兵指揮官馬崇六接到上級指令,率領一個營的兵力將一個半圓形的鋼筋混泥土石墩墓炸開。

此墓的主人便是抗日戰爭時期投靠日本、賣國求榮的大漢奸汪精衛。

這汪精衛曾經也是國民黨的二把手,為什麽他會在民族存亡之時,沒有以身作則,反而成為投敵賣國的大漢奸呢?

曾是革命青年

汪精衛於1883年生於廣東三水,雖說家族走向沒落,但是對外還是保留了讀書人的體面。

汪精衛也是從小聰慧、思想上進,很得父母疼惜。

但是,造化弄人,汪精衛十三、十四歲兩年之間,分別遭遇了喪母和喪父之痛,從此跟著同父異母的兄長汪兆鏞生活,這一經歷,也讓汪精衛形成了優柔寡斷的一面。

1903年,新式教育提供了公派留學的機會。

當時的汪精衛,遠赴東洋潛心求學,接受了新思想的洗禮,對民族、民權等有了更深的認識,並且在革命黨人和立憲黨人之間的論戰中,初露鋒芒。

另外汪精衛在日本求學過程中還結交了孫中山先生,並加入了同盟會,踏上了反清救國的道路。

由於能力出眾,很快就成為了孫中山先生的得力助手,還與胡漢民同時成為【民報】的主筆,逐漸建立了聲望。

1910年春,汪精衛赴京刺殺清廷攝政王載灃更是名聲大噪,可以說,此時的汪精衛是有救國救民的革命思想的。

在辛亥革命之後,汪精衛深知自己才識尚淺,便繼續出國深造,實行教育救國的道路,長達10年之久。

1925年孫中山先生逝世,汪精衛作為著名的【總理遺囑】起草人之一,成為了熱門人選。

最終汪精衛當選為國民政府委員會常務委員會主席和軍事委員會主席,集黨、政、軍大權於一身,地位顯赫。

與蔣介石的鬥爭

在汪精衛就任國民政府主席之位時,蔣介石根本無法與之抗衡,此時的蔣介石僅僅只是一個委員,在國民黨軍中資歷尚淺。

而蔣介石最終能夠躍居汪精衛之上,與當時戰亂時代的時局以及蔣介石、汪精衛自身的人物性格有很大的關聯。

古語有雲,「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而汪精衛這個秀才出身的主席,遇到蔣介石這個流氓出身的兵,註定會有所纏結。

廖仲愷被刺殺案件發生後,蔣介石受命「全權處置粵局」,於是蔣介石利用職務之便全權收編了粵軍,增強了兵力。

而透過對「廖案」的處理,由於胡漢民被送往蘇聯,這個昔日孫中山先生的左右臂之一被踢出,汪精衛的地位便更加牢固了,但蔣介石也在此次事件中鞏固了自己的軍權。

此後汪精衛與蔣介石之間合作的機會便增加了,慢慢地,汪精衛發現自己根本指揮不動蔣介石,兩人的矛盾便越來越深。

1926年3月20日,蔣介石制造了「中山艦事件」,擅作主張命令第一軍在廣州城實行戒嚴,並且逮捕了共產黨員李之龍,包圍蘇聯顧問駐地。

而此時的汪精衛因病在家,全然不知此事。

蔣介石擅自發動的「中山艦事件」,不僅宣誓了自己的立場,也給了汪精衛一個下馬威,對汪精衛的政治權威進行了挑釁。

雖然汪精衛總是以自己在國民黨內的歷史地位和聲望自居,但是他也深感自己與蔣介石之間較量不足,也不敢公開與之對峙。

汪精衛為了表示自己不願意與蔣介石合作,便稱病不願見人,五月又以養病為理由,前往法國。

抗日戰爭爆發後,蔣介石面對日本帝國主義這個強敵,再次與汪精衛合作。

1938年3月國民臨時代表大會選舉蔣介石為總裁,而汪精衛屈居副總裁,大會確立黨政關系的準則是總裁行使黨和國家最高權利。

汪精衛最終無法坐上「中華第一人」的寶座,便開始了「二把手」的生涯。

而蔣介石與汪精衛的矛盾已經非常深厚,在日後的工作中蔣介石也是處處壓汪精衛一頭,致使汪精衛更加無法端正心態。

另外蔣介石還常常汪精衛晾在一邊,這使得汪精衛更加心有不甘,想要扳倒蔣介石的願望也是日益迫切。

但是,汪精衛如果想要在與蔣介石的較量中再打翻身仗,只有另尋出路。

於是他便產生了和日本「合作」的想法,走上了投敵賣國的道路。

對日「主和」,建立汪偽政權

汪精衛先是聯合周佛海等人在南京成立「低調俱樂部」,認為堅決抗日、持久抗日是一種高調的行為,是置人民生死於不顧,應該積極開展「和平運動」。

他甚至還公開希望蔣介石「言和」,並多次勸說蔣介石,消極抵抗。

然而當時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全國人民的共同期盼,即便是蔣介石始終都有「攘外必先安內」的想法,也不得不在西安事變之後重新審視當下的局勢。

但是,這一局面卻是汪精衛萬萬不願意看到的,他只想透過此舉扳倒蔣介石,自己掌權。

而此時日本的消耗也很大,在「七七事變」開始時就叫囂三個月滅亡中國,但由於國共合作奮力抗擊,始終未能達到預期目標。

所以日本也改變了策略,一方面將主要力量與八路軍、新四軍對峙,另一方面則對國民政府采取了政治誘降的手段。

日本最開始的誘敵物件是蔣介石。

因為蔣介石最初並未放棄「以和平的外交方法」解決中日戰爭的幻想。

但是,日本提出的條件太為苛刻,蔣介石雖然野心勃勃,終究還是不敢走上賣國求榮的大漢奸之路。

日本外交部看蔣介石如此堅決,準備尋找下一目標時,就只這時一直與蔣介石不對付的汪精衛竟自己找上了門。

日本看汪精衛「親日」意向明確,並且汪精衛在國民黨內部尚有一定的聲望,是一個合適的人選。

於是日本便與汪精衛商量,準備籌辦新政府,用以汪精衛為首的傀儡政權,來制衡蔣介石政權。

這也正中汪精衛下懷。

其實在此之前日本就曾實施了誘敵投降的陰謀。

1938年1月,日本曾發表【不以國民政府為對手的政府聲明】。

大意為:「帝國政府以後將不以國民政府為對手,希望能有一個中國新政權真能與帝國合作,並將與此政權建立兩國新邦交,以幫助新中國建設與復興。」

這顯然是一個大陷阱,可當時的汪精衛並沒有看出日本帝國主義背後的野心,而是對此觀點深信不疑。

所以這次才會主動與日本合作,認為自己可以借助日本人的力量,逾越蔣介石。

而有了這一黃粱美夢,汪精衛也表現出了空前的熱情,他決定兵分兩路。

一路是派妻子陳璧君到廣東、廣西、雲南、越南等地進行遊說各地方軍閥頭目,結果還算滿意。

鑒於汪精衛的資歷,都表現出了不同程度地支持,其中以龍雲、張發奎最為明顯。

另一方面,還需要依靠日本方面的合作,他派董道寧、高宗武等人與日本影佐禎昭、今井武夫等人密談。

1938年7月,日本政府確定了「扶汪倒蔣,中日和平」的方針,汪精衛得知此事後也是大喜過望。

汪精衛也開始發表公開演講,期盼以言論來拉攏各方人士進入他的旗下,表示抗戰就是「虛驕」,是「日日瞞著良心」,是「亡國的原因」。

並宣稱自己作為支持和平的一方,是為國家考慮,為人民考慮的。

1938年10月,他還在接見海通社和路透社記者時表示「未關閉停戰之門」,可以說他完全置轟轟烈烈的抗戰於不顧,只想著自己的權利。

除此之外汪精衛還和日本人進一步勾結,居然簽下了「重光堂密約」。

日本以「不要領土、不要賠款,兩年內撤軍」誘惑汪精衛舉兵反蔣,好讓自己盡收漁翁之利。

但從以後的發展情況可以看出,所謂的「撤軍」等內容,根本就是日本人的一個幌子。

可以說當時的汪精衛完全沒有參透日本的真實嘴臉。

所以對於日本丟擲的誘餌,汪精衛「照單全收」。

1938年12月,汪精衛按照之前與日本的協定,攜帶周佛海、曾鐘鳴、陳璧君等人伺機逃離重慶,去往昆明,飛越南河內轉抵香港。

按照「約定」,汪精衛要與蔣介石斷絕關系,於是他寫了一封電報,登在香港林柏生主辦的【南華日報】上。

這便是有名的「艷電」。

「艷電」非常諂媚地闡明了汪精衛的「三原則」聲明,公開表明了自己的「親日政策」。

汪精衛也完全成為了賣國求榮的大漢奸。

蔣介石對於「汪」事件的處置

而此時的國民黨內部,根本不知道汪精衛逃往河內是何用意,但是作為國民黨的第二把手,私自逃往國外,實則是國家的一件大事,更是一則醜聞。

直到汪精衛的「艷電」公之於眾時,大家才明白汪精衛的醜惡嘴臉,蔣介石隨即召開了國民黨緊急會議,會議主要討論對汪精衛的處置辦法。

會議中,國民黨各級人士都表示要開除汪精衛的黨籍,罷免他的各項職責。

而汪精衛這邊,到了河內的日子,也並沒有他期盼中的那麽美好。

汪精衛這一出逃,鑄就了自己「眾叛親離」的局面,之前表示擁護、支持他的人,都沒有任何行動。

他本來的設想是,國民黨內那些擁護他的親日派,是因為迫於蔣介石的壓迫,才不敢說出自己的立場。

而如今自己已經公開申明,並將要建立一個新的政權,那些與自己有相同立場的人士,一定會蜂擁追隨。

可誰知他自以為的那些與自己站在統一戰線的人,都對堅決抗日抱有堅定的決心,都看得明白日本人的嘴臉,不願成為日本人的傀儡。

而汪精衛之前計劃拉攏的各地方軍閥頭目也並沒有起兵與他一起倒戈,都是按兵不動。

這下汪精衛既沒有人,又沒有軍隊,完全失去了話語權,也失去了與日本交談的資本,汪精衛可以說是自己硬生生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另外日本方面也開始冷落了汪精衛。

因為汪精衛逃往河內發表和平主張的影響力,遠沒有達到日本的預期,反而他的出逃讓中國國內的抗日戰線的空前團結,這使日本大失所望。

之後蔣介石又秘密派「改組派」大將谷正鼎前往河內勸說汪精衛,希望汪精衛能夠迷途知返,另外還帶去了50萬元的旅費,並表示在這期間汪精衛可以到國外養病。

但是,蔣介石也叮囑汪精衛千萬不要到南京、上海等地另搞組織,免得被他人利用,造成嚴重的後果。

並且蔣介石還多次對汪精衛言明,現在形勢不方便,等到形勢方便之時,可以找一個合適的理由,讓其重回其位的。

此外谷正鼎還帶去了汪精衛、陳璧君、曾仲鳴的護照。

雖然有人回憶說,汪精衛曾經一度心動過,但是陳璧君在1954年的材料中寫得非常清楚,汪精衛非常了解蔣介石的為人,認為蔣介石是絕不可能這麽輕易放過自己的。

所以汪精衛對於蔣介石的以及任何的勸解,都是堅決拒絕的。

此後汪精衛一意孤行,不僅沒有聽從勸說,還四處拉攏黨羽,甚至派人暗中返回重慶,與以往擁護自己的人暗中來往。

蔣介石見此狀況,氣憤不已,也對他起了殺心。

1940年3月30日,汪精衛在南京組建了日本扶持的中華民國中央政府汪精衛政權,

1943年汪精衛還曾經以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名義,參與由日本主導的大東亞會議,完全淪為了日本人的「走狗」,走上了賣國求榮的道路。

1944年11月10日,汪精衛病死於日本的名古屋,屍體被運回國內後,偽「中華民國」以隆重的「國葬」將其葬身於南京的中山陵側的梅花嶺。

抗日戰爭勝利之後,全國人民都無法容忍在孫中山先生的陵寢旁,有這麽一個大煞風景的漢奸之墓。

蔣介石鑒於輿論壓力以及之前那汪精衛的所作所為,便炸墓焚屍,而汪精衛也是罪有應得,在中國的歷史上留下了萬人唾棄的大漢奸之名,遺臭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