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南宋為報靖康之恥,手段有多狠?拼著滅國將百萬金人拖到只剩10萬

2024-05-10歷史

南宋為了報復金人靖康之恥,不惜付出慘重代價和采取極端手段。這個曾經備受爭議和質疑的王朝,竟然為了雪恥而拼盡全力,讓曾經驕橫狂妄、人口達百萬的金朝只剩下了區區十萬余眾。這是出於仇恨還是無奈?又是怎樣的艱難抉擇和殘酷鬥爭呢?歷史的迷霧中隱藏著太多未解的謎團,讓我們揭開這層神秘的面紗,看看當年到底發生了什麽?

宋金鏖戰根源:文臣武將矛盾加劇,北宋主和戰略致命

公元1127年,金人鐵蹄直撲北宋京師,二位皇帝被俘虜,引發了慘絕人寰的靖康之恥。這一恥辱不僅成為北宋王朝的汙點,更是中原王朝和整個漢族的重大創傷。然而,這一慘劇的根源卻可以追溯到更久遠的過去。

北宋初年,太祖趙匡胤為了鞏固王朝基業,杯酒釋兵權,遏制武將叛變。他大力扶植文臣集團與武將相抗衡,導致宋朝政局呈現出"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獨特格局。文臣獲權後,竭力打壓武將,將精銳之師蕞盡羽翼。正所謂"術業有專攻",文臣們對軍國大計缺乏真知,武將的權力也一再被架空。

著名的"楊家將"遭陷害就是鮮明的一例。一幹忠勇之士只為國家和人民操戈,卻遭猜忌和構陷,最終無辜伏法。文武矛盾日益加劇,重文抑武的社會氛圍也給宋朝王朝貼上了"軟弱"的標簽。

面對日益猖獗的遼人入侵,宋廷被迫借助金人的力量共同抗遼。金人狡黠陰險,趁遼人潰敵之際乘虛而入,反過來將矛頭直指宋朝腹心。他們野心勃勃,不僅覬覦中原的財富,更想一統中華。

金人占領都城後,將兩位皇帝和貴族階層擄去,暴行無度。彼時,宋徽宗及欽宗二帝淪為階下囚,王公紳士妻離子散,宮女遭淩辱蹂躪。這一切不僅令當時的宋人恥痛欲絕,更成為漢族子孫後代的傷疤。

南渡抗金準備:借助外力聯盟,團結內部力量

靖康恥辱發生後,一路逃亡的趙構在濟州得到韓世忠的擁戴,正式登基稱帝,建立了南宋王朝。雖然政權中心南渡,但報復金人雪恥的誌向從未動搖。只是當下南宋力量單薄,急需借助外援和團結內部,方能與金人一較高下。

不久,名將嶽飛挺身而出,發動北伐戰爭向金人復仇。憑借出眾軍事才能,嶽飛麾下嶽家軍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一度使金人聞風喪膽。然而,宋高宗暗中與權臣秦檜勾結,妒忌嶽飛戰功,將其誣陷革職後最終害死,北伐戰事就此胎死腹中。

此番挫折給南宋抗金事業沈重一擊,宋高宗更是暗中放松了對金人的警惕。幸而有一批忠勇之士如楊漁、張浚等人仍在運籌帷幄,孜孜不倦謀求同金對抗的外援。

終於,他們尋得與蒙古結盟的契機。蒙古人對金人壓迫深恨種種,一直虎視眈眈覬覦中原腹地,此時正可借重力量剿滅金朝。經過周密的談判,雙方議定攜手鏟除金人,合擊之後再分中原疆土。就此,一支強大的外援終於與南宋攜手展開復仇之路。

與此同時,南宋朝廷也在內部積極團結各方力量。原先在北方的藩鎮集團如曾布、王團圓等也紛紛響應號召,與朝廷部隊遙相呼應;另一些豪門士族和武將如張孝祥、劉璚、黃微等也被郭綸等人納入麾下。經過調兵遣將,南宋終於凝聚起頗具規模的抗金軍團。

雖然外援蒙古人馬多有不足,南宋自身實力也依然單薄,但雙方結盟的強大聯軍終於初具雛形。隨著軍心穩固、實力漸增,與金人血戰的前景漸露曙光。更為關鍵的是,繼承嶽飛遺誌的南宋軍民終於有了在戰火環伺中復仇的希望。

南宋狠辣手段:人禍加自然災禍,金人遭殃

縱觀南宋與金人的艱難征程,雙方鏖戰數十載,殫精竭慮。為了報復靖康恥辱,南宋不惜一切代價,運用種種狠辣手段,讓金人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最初,南宋在蒙古聯軍的配合下,施行"進攻策略",開疆拓土,不斷蠶食金疆。他們切斷了金國與北方地區的聯系,阻絕了金軍的糧草補給線。由此,金軍在持久作戰中漸露疲態,無法得到空前支援。

隨後,南宋更是策動金朝內亂,從內部瓦解金人的統治。他們暗中資助金國的關隘流民、農民起義軍和地方豪強等反叛勢力,在金朝腹心搗亂離間。金國上下階層也由於利益矛盾而自相殘殺,從而大大削弱了金人的整體實力。

然而,南宋最狠辣的一著,卻是利用自然力量禍殃金人。史載當年金國曾遭重大瘟疫襲擊,數以百萬計的金人喪生疫區。這場世紀巨疫很可能是南宋刻意散布的生化武器所致。

事實上,早在抗金初期,南宋就有明確紀錄:他們曾將患者的衣物、被單等隱藏在行裝箱櫃中,再暗地運送到金國境內。一旦毒邪開啟,病菌就會迅速傳播。這是當時最先進的生物武器,給予金人致命一擊。

此外,南宋還施行"常勝將軍"的詭計。他們故意在金軍喪生過半時,大張旗鼓地宣布決定殲滅金人余眾。金人聞訊震驚,認為南宋已擁有強大實力足以消滅自己。於是內部惶惶不安,加速了瓦解的步伐。

綜合人為和自然的種種災難,金國日益式微,人口也銳減至區區十萬余人。面對如此慘重打擊,金人無力回天,註定要遭到全軍覆沒的命運。而南宋則在采取這些狠辣但卓有成效的手段後,終於為靖康之恥小小雪恨。

金人覆亡前景:滅國危機困擾,艱難抉擇

面對南宋狠辣的打擊手段,金人身陷絕境,人口銳減,國力日衰。眼見滅頂之災臨頭,金朝上下再難視而不見。

當時的金哀宗意識到了王朝覆亡的危機,暗中生出求和的念頭。但南宋大權在手,自然置之不理,堅持要誅滅金人的決心絲毫未減。

金人曾一度中文化,土崇漢風,中原文化深入骨髓。但靖康恥辱後,中原遭掠,文物失餒,再難追隨先人足跡。如今守住祖宗根基的中原疆土已所剩無幾,金人無疑步入了絕路。

時人有"自晉氏破,中原未復"的感嘆,多少世代金人追求中文化的夙願也就此破滅。一代英雄們為了一統中原而揮軍東征,如今卻無疆可守,難以復其中原夢。戰火燎原,世風日下,他們註定要復蹈遼朝被滅的覆轍。

然而,最大的諷刺在於,金人曾經給宋朝帶來的恥辱如今報應回頭。當年高高在上的金朝將士,如今也嘗遭擄掠、蹂躪的滋味。曾輕視漢人的金國,竟被漢人逐步蠶食殆盡,只剩區區十萬人丁。

面對滅頂之災的危機,金國內部自然是惶惶迷離。一時王朝將相莫衷一是,難以抉擇應該迎戰繼續抵抗,還是就此放棄主動求和。一支曾強盛一時的新興民族,就此從中國版圖上徹底湮沒,實在可悲又令人唏噓。

兩種選擇都極為艱難,無論哪一種結局,金人都要為此付出巨大代價。宋金兩大王朝的命運起伏,仿佛上演了一出世間鬧劇,只不過戲碼中血腥暴力卻無法令人歡笑。

宋亡因由總結:偏頗用人致禍根源,文武分裂自掘墳墓

縱觀南宋與金人數十年的艱難征伐,表面上看似為了報復靖康之恥,實則其中隱藏了更深層的禍因。宋朝自身文武分裂、皇帝昏庸以及綱紀廢弛等內耗,最終釀成了這個曾經強盛王朝的沒落。

自北宋初年,太祖趙匡胤就大力扶植文臣壓制武將,這種社會風氣沿襲至南宋時期依舊根深蒂固。文臣憑借科舉取士的特權,把持著理學的發展,武將只是執掌軍隊番號。然而治國理政實在不能只重儒術、輕武事。

文武分裂不僅導致武將被邊緣化,更重要的是軍事力量大為削弱。士大夫自詡有才無命,屢遭朝廷排擠。嶽飛等勇將的悲劇便是鮮明一例。這無疑極大地損害了南宋禦敵的戰鬥意誌,也為滅金之戰增添了重重阻力。

同時,南宋皇帝昏庸無能,自私自利也是亡國的重要因素。宋高宗暗中破壞北伐、相權幹政,最終使抗金力量半途而廢。即使趙構再三申飭要堅持報復,宋高宗也無心恤國,只貪生怕死。

這種自私狹隘的做法不僅違背了漢族對金人血仇的復仇理念,更加劇了軍心渙散。隨著時間推移,南宋臣民、士紳的抗金信念自然也日漸動搖。最終,在皇帝主政無能和上下階層內耗下,南宋這個本已瀕臨覆亡的王朝更加加快了步伐。

再者,極權專制和綱紀廢弛也是南宋王朝亡國的罪魁禍首。宋高宗統治期間,小人當道,朝政一再被潘仲文、竇儀等人操控。政權內部彼此勾心鬥角,內耗愈演愈烈。

與此同時,藩鎮割據、外戚幹政使得朝中失控,各級官員腐敗、僥幸無能。正所謂"德不配位",整個王朝漸入瓦解式微的境地。最終,當金人余威被盡數鏟除後,宋朝自身也轟然倒塌,從此漢族中原再無宗主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