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79年究竟發生了什麽,許世友下達了什麽命令,才讓他悔恨一生?

2024-01-22歷史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選右上方的「關註」,感謝您的支持和鼓勵,希望能給您帶來舒適的閱讀體驗。

文丨博恩話史

編輯丨博恩話史

前言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正式打響後,許世友上將曾釋出了一道錯誤的命令。

這道命令讓他懊悔不已,逝世前都在悔恨中度過。

那麽,這到底是怎麽回事呢?

一、50軍150師請求作戰

1979年,多次談判未果的越南繼續充當蘇聯的馬前卒,繼續在挑釁中國的道路上漸趨邁入。

此時,鄧公相繼存取美國和日本等國家後,決定出兵教訓一下這個不懂知恩圖報的「白眼狼」。

1972年2月,隨著轟鳴的炮彈聲響徹中南疆,「懲罰」越南的戰鬥正式打響。

此時,解放軍幾十萬大兵在許世友和楊得誌等人的帶領下揮師越南。

在萬炮齊發的攻勢之下,越南北邊的「大閘門」城市涼山市終究被解放軍拿下。

此時,解放軍距離越南首都河內近乎一步之遙,越南當局忙不叠地從其他地方調來了軍隊守衛首都。

從中國的戰略目標來看,拿下涼山、直逼河內後便會陸續地班師回朝。

這一目標都是在深思熟慮之後定下來的,若我們繼續擴大「懲罰」越南的戰事,這難免會招人質疑。

無論是東南亞國家還是蘇聯,他們都有可能借此大舉「反華」的旗幟。

一個月時間不到,解放軍便攻占了涼山市。

這一目標完成後,解放軍大部隊便開始撤兵了。

然而,就在這時,負責東線總指揮的「許世友」卻接到了一封請戰信。

裏頭寫道:50軍150師請求作戰!

許世友一看,原來是剛剛擴充過來的新部隊。

50軍150師是戰前臨時組建起來的,無論是普通士兵還是指揮員都是新兵,作戰經驗基本為零。

這些新兵雖缺乏作戰經驗,但戰鬥意誌十足。

他們都希望在這次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有所表現,故而在撤退時提出作戰的請求。

本來,許世友把缺乏經驗的150師當成了預備隊看待。

直到撤退的命令下達,這支部隊都還未來到前線經歷過真實的炮火。

如今他們願意主動請纓,這是值得表揚的。

考慮到撤退時都是一些墊後的工作,許世友便答應了150師的請求。

沒過多久,許世友便給150師下達命令——趕赴前線,為大部隊的撤退殿後!

然而,令許世友沒有想到的是,正是這一道命令,將讓他悔恨終生。

二、好心成壞事的一道命令

當150師正興沖沖地趕赴越南高平市時,敵軍的精銳部隊正好迎面而來。

越南的這支精銳部隊曾經歷了抗法和抗美的戰爭,其作戰能力和意誌力都是一流水平的。

當越南經驗十足的「王牌軍」遇上了中國新兵組成的150師,那結局可想而知。

經過了兩天的血戰後,150師最終敗下陣來。

在這場戰鬥中,150師指揮混亂、部署不當,人員傷亡十分慘重。

150師448團在撤退時被越軍包了餃子,無奈之下,他們一邊求援一邊突圍。

然而,越軍哪兒這麽輕易地讓你突圍,他們組織得當、進攻穩健,不斷地把包圍圈縮小。

此時,488團只能希冀於師部的救援。

只不過,令488團沒有想到的是,缺乏作戰經驗的師部此時也顯得手忙腳亂,作戰的部署工作猶豫而混亂。

最終,488團只獲得師部兩個加強連的救援力量。

更致命的是,這兩個加強連在前去救援的途中被越軍發現了,加強連的救援速度大大減緩。

無奈之下,愈發被動的488團只能作出分兵突圍的決定。

而這一決定造成的後果更是災難性的。

由於這些新兵毫無作戰經驗,且對當地地形十分陌生。

他們在分散突圍的過程中很快便迷失了方向,這頓時讓經驗十足且深諳地形的越軍逐個擊破。

更為可恥的是,488團8連竟集體成建制地向越軍投降。

這種情況實乃建國以來的「首例」。

如此恥辱的訊息傳至總指揮部後,眾人都感到了萬分震驚!

負責東線戰事總指揮工作的許世友自然要負全責,他麾下50軍150師的番號就此被撤銷。

回首對越自衛反擊戰,許世友懊悔不已,若不是自己當時答應了150師的請求,我軍在撤退時又豈會遭到如此慘痛的失利?

本以為好心讓150師增加一些作戰經驗、滿足一下新兵們的戰鬥熱情,殊不知好心成壞事,150師的諸多新兵都命喪在了異國他鄉。

回想種種,許世友都無比愧疚與懊悔!

三、在悔恨中度過余生

在一個多月的跨境作戰後,解放軍最終完成了既定目標。

而後的十余年裏,中越雙方始終都在邊境地區展開了拉鋸戰。

為了鍛煉軍隊,中國各大軍區在老山地區輪番上場。

回國後,許世友直面錯誤,主動向中央軍委請求降職和處分。

他表示:「撤軍過程中出現了重大失誤,那是我本人的判斷問題,責任全在我!」

面對許世友的主動認錯,中央軍委倒沒有第一時間下定結論。

經過了一番調查後,中央軍委表示,150師的慘痛失利是基層指揮員經驗不足的結果,與總指揮的許世友沒多大關系。

總體來看,許世友在東線戰事中的指揮都是成功的。

150師的失利瑕不掩瑜,許世友終歸是功大於過。

最終,中央軍委既沒有處分許世友,也沒有讓他降職。

150師的各層指揮員倒是遭到了嚴格的處分,那個帶頭投降的488團8連幹部更是受到了軍事法庭的制裁。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中央軍委這是在偏袒許世友。

畢竟,150師終歸是許世友的部下,他們上到前線負責殿後工作的命令也是許世友下發的。

怎麽說,身為總指揮的許世友都該攬下責任。

中央軍委有意淡化其中關聯,不過也是念及許世友這位老將軍的舊情。

許世友自然也知道中央軍委的用意,但他的心中始終都懊悔不已!

漸漸地,這樁心事變成了許世友的心結。

這個心結伴隨許世友的余後人生。

每每回想150師的悲劇,許世友便對旁人說道:「我愧對那些犧牲的戰士們,愧對毛主席的教導啊!若不是我的輕率命令,悲劇便不會發生!」

而那個集體投降的488團8連更是讓許世友羞愧萬分,他的余生都伴隨著悔恨與自責。

四、戰功赫赫的開國上將

1905年,許世友出生於湖北麻城的一戶尋常人家裏。

由於家境貧苦,他早早地便到一家武館給人當學徒了。

在同鄉的幫助之下,他此後又來到了河南的少林寺習武。

然而,時局動蕩,少林寺最終落到了軍閥的手中。

軍閥們借此魚肉普通百姓,許世友不願成為幫兇,遂獨自一人回到了老家。

1928年,工農紅軍在鄂豫皖地區接連傳出捷報,這讓許世友萌生了加入紅軍的念頭。

在一眾老鄉的攜同之下,許世友最終加入到了紅軍的革命事業之中。

從小習武讓許世友身強力壯,世間疾苦讓許世友嫉惡如仇。

投入革命後,他基本上在每一次戰鬥中都身先士卒、奮勇殺敵。

據戰友們回憶,當部隊決定突擊某個據點而需要組建敢死隊時,許世友往往會踴躍地加入。

多次立功後,許世友從一名普通士兵晉升到軍事指揮員。

1933年,許世友帶著三個團的兵力粉碎了敵軍在川陜根據地的圍剿。

在這場戰鬥中,許世友盡顯指揮天賦,他的部隊在多個關鍵位置中都重創了敵軍。

長征開始後,許世友帶著部下充當先頭部隊。他們不畏犧牲,勇往直前,直接開辟了多個以供大部隊通行的安全通道。

抗日戰爭爆發後,許世友帶著八路軍在山東的膠東地區開展了一系列遊擊戰。

在許世友的指揮之下,膠東地區的八路軍可謂攻無不克、神勇無敵。

解放戰爭爆發後,許世友麾下的這支八路軍更是成為了27軍解放軍。

在解放濟南時,許世友被任命為總指揮官。

他不負眾望,在八天八夜的時間裏拿下了濟南戰役的勝利。

建國後,鑒於許世友在革命、抗日和解放戰爭中的各種突出表現,中央軍委提拔其為南京軍區司令員。

1955年,許世友更是被授予了開國上將的軍銜。

縱觀許世友的一生,「驍勇善戰」和「奮勇當先」等標簽數不勝數。

在戰亂不斷的年代,他帶著部下勇往直前、四處作戰,立下的戰功更是數不勝數。

無論是個人親自戰鬥,還是坐鎮後方指揮,他的能力和天賦都是毋庸置疑的。

結束語

從許世友的生平來看,對越自衛反擊戰只是他戎馬生涯的一個小插曲。

然而,就是這個小插曲,卻讓他悔恨余生。

他始終認為150師的慘痛失利,歸根結底都是自己的輕率命令導致的。

這個命令不僅讓他往日積累的驕傲蕩然無存,還讓他產生了深深的愧疚和自責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