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生活

我們走訪了滬上8家花市:商戶的春天何時來?

2024-03-19生活

三月桃花浪暖初……

春分將至,又到了尋花賞花的時節。城市公園的花叢樹下長滿了拍照的人,花鳥市場成了年輕人周末City Walk的新興目的地。

但與過去不同的是,市區的花鳥市場越來越少,許多城市的花鳥市場被拆除或搬遷。花鳥市場相繼結束城市舞台,原因為何?近日,澎湃研究所研究員走訪了上海的8家花鳥市場,探尋花市的經營現狀、傳統花市衰落的原因與花市轉型的路徑。

花市生意不佳,花二代正子承父業

上海的花鳥市場經營狀況如何?研究員采訪發現,當下花市的經營現狀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花市零售效益不佳。 曲陽花市、梅隴花市、虹橋古玩花市等有大量空置的店鋪。當被問及生意如何時,大多數店主回應「不好」「勉強生存」。鮮花價格走低加上電商平台的沖擊,在收益不佳的情況下,房租依然上漲,例如梅隴花市非主幹道一家7平方米左右的店面,月租3千多元,該店主透露,主幹道的房租更貴,且近兩年仍在上漲,每家店鋪月租漲幅在500-800元左右。此外,消費者的購物欲望也不足,一位店主表示:「周末的花市雖然熱鬧,但很多人只是過來看看,並不買。」

虹橋古玩城花市一樓的轉租廣告。 本文圖均由 戴媛媛 攝

第二,鮮切花比盆花生意更好。 由於鮮切花省去了長期養護的麻煩,可集中欣賞燦爛的花期,花謝後可以不斷換新,雖然花期較短,價格相對較高,依然更受歡迎。此外,鮮花也會在情人節、七夕節、清明節等節日期間迎來銷量爆發。研究員也發現,在大多數花市,鮮切花區域比盆花區域人流更大。

第三,市場經營主體的作為重要。 研究員走訪發現,對比其他花市,普陀區的嵐靈花市更註重硬體設施的提升和行銷活動。梅隴花市一位店主也表示,嵐靈花市是上海目前經營狀況較好的花市之一,除了區位優勢和硬體優勢,嵐靈花市規劃更為合理,在社交平台的曝光率也更高,這些都與其背後經營主體的作為息息相關。

第四,家庭經營模式為主,「花二代」崛起。 上海的花市商鋪大多為家庭經營模式,由夫妻、母子等家庭成員共同經營,大多來自安徽、江蘇、福建等地。一位來自安徽宿州的店主表示,其父母來上海賣花已20余年,自己從小便在花市長大,是「花二代」,耳濡目染之下學會了識花、養花、賣花。父母跑通了批發渠道,供貨商遍布全國,因此比新入行的店主更容易拿到價格更低的貨源。

龍大花市,成長在花市裏的孩子 。

城市裏的傳統花市愈顯低端

每當花市關閉,便引發一部份人的懷舊情緒。然而,城市裏的花市頻繁關閉,原因為何?

2017年末,因市場內部環境臟亂、消防安全隱患、噪音擾民嚴重、周邊交通擁堵等諸多問題,曹家渡花鳥市場引發周邊居民投訴不斷,最終作為2017年「五違四必」區級生態環境治理重點區塊之一,這家當時上海內環內最大的鮮花市場被關停。

鮮花雖美,但傳統花市卻給人留下「臟亂差」的印象。因為無論是鮮切花還是盆栽花,都會在修剪過程中產生敗葉、土壤等大量垃圾,加上頻繁的澆水、換水,若不及時清理,則會破壞周遭的環境衛生。

雙季花市,修剪花材產生的敗葉等垃圾。

而且,與國外的花卉市場不同,中國的花市不僅有鮮花,還售賣水族、寵物、蟲鳥等動物,就像中國傳統繪畫中的花鳥圖,花鳥魚蟲代表了人們對自然最親切的感知,以及將自然融入人居生活的新鮮趣味。然而,當成群的蟈蟈形成大合唱、狗狗們一言不合互相吠叫,緊鄰花鳥市場的居民的確會受噪音的困擾。

由於大多數花卉生長需要充分的光照和通風條件,棚屋是較為適合的空間。虹口區的曲陽花鳥市場、閔行區的梅隴花鳥市場依然是由棚屋構成的市場形態。線上下花卉零售不景氣的情況下,傳統花市容易被劃分為低效產業用地,即使沒有環境問題,也會因產業用地升級而被拆遷。

但值得註意的是,搬遷並沒有改變花市原有的經營模式。因此,有業內人士質疑,花鳥市場不停地搬遷改造,但似乎並沒有實質性變化,也不太依托城市發展產業集群規劃。「如果所有的花鳥市場都只吸引低端的批發零售業態,那麽搬遷和重建的意義何在?」

花市的未來如何繁花似錦?

花市衰退,看似勢不可擋,然而對城市管理者來說,引導花卉消費仍是長期任務,花市未來走向何方?結合調研,研究員提出以下建議:

首先,將花卉市場納入城市規劃,改變花市的臨時性。 當下很多花卉市場仍是臨時建築,結構、功能簡單,硬體、軟體的投入較少,存在安全和衛生問題,市場的外部和內部形象都不能成為城市的亮點。將花卉市場納入規劃,市場的規模大、檔次高、功能劃分合理,其市場競爭力也會提升。

其次,提供花藝師培訓,透過組合搭配提升鮮花附加值 。對比市中心精致的小花店,花市的店鋪無論環境還是經營方式,都對年輕人缺乏吸重力。研究員走訪發現,一些經營效益較好的店鋪,大多透過售賣組合花束,或是打造盆景的方式,將設計感融入花卉,花卉價格雖然會提高,但不乏購買的人。

再次,豐富業態,完善花市作為休閑娛樂空間的相關配套 。當鮮花可從電商渠道購買,逛花市成為了一種生活方式,這也是許多市民不希望花市消亡的原因。研究員走訪花市時也遇到很多周末帶孩子逛花市的家長,邊逛邊教孩子識花。一些居住在附近的老人也會把花市作為日常散步的地方,與花市老板都很熟悉。依托花鳥蟲魚可以開展花藝課、繪畫、垂釣、家居軟裝等業務,讓市民可以沈浸式的在花市逛一天。可見,花市作為線下休閑空間具有一定市場,也具備寓教於樂的特點。

雙季花市,遛彎的社群居民。

最後,拓展行銷渠道,壯大新生力量。 鮮花的行銷更多依托於節日,行銷活動缺乏新意。雖然崛起的「花二代」已有更多電子商務意識,但還是依靠父母打通的渠道基礎,並未充分發揮「花二代」的主動性。不過,這些新生力量仍將是鮮花市場叠代的重要群體,例如在山東青州,花卉電商的迅速鋪開就與「花二代」有關。一些「花二代」學成歸來,把花店做成產業鏈,透過鮮花與蛋糕店結合、參加國際花展、社群團購等方式推動鮮花產業升級。在拓展行銷渠道方面,「花二代」的作用還待釋放。

研究員調研的8家花市資訊 信源為采訪、官方公眾號、企查查等 作者制圖

春日將至,澎湃城市觀察關註鮮花消費。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卉生產國。但是鮮花消費僅為同等人均收入國家的1/8-1/6。為什麽?2023年5月 【全國花卉業發展規劃(2022—2035年)】提出,力爭到2025年年銷售額達到3000億元的目標。如何釋放鮮花消費潛力?

更多閱讀請點選:

鮮花消費①:那麽多人愛花,為什麽又不買花?

--------

城市因集聚而誕生。

一座城市的公共政策、人居環境、習俗風氣塑造了市民生活的底色。

澎湃城市觀察 ,聚焦公共政策,回應大眾關切,探討城市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