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育兒

孩子一歲前父母「經常抱」還是「經常丟」,不用10年,差距凸顯

2024-09-03育兒

文|菁媽

心理學家溫尼科特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 原始母愛貫註。

也就是 嬰兒在一歲之前需要媽媽無條件的愛,需要媽媽給他提供所需要的一切 ,當他哭泣的時候,媽媽要及時回應他,當他餓的時候媽媽及時給他喝母乳,當他困的時候,媽媽及時哄他睡覺,當他尿了的時候,媽媽及時給他換尿不濕。

也就是孩子在一歲之前媽媽需要犧牲自己來滿足孩子的需求。

心理學家艾瑞克森也提到,0~1歲的孩子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滿足生理上的需求,發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 也就是孩子得到媽媽足夠多的關愛,得到媽媽溫柔地回應,孩子就能對這個世界產生信任感,孩子性格就變得開朗,孩子就能有安全感,孩子就能更自信。

所以 孩子在一歲之前一定要多寵愛孩子,所謂的多寵愛孩子就是多抱抱孩子,只要孩子有需求,只要孩子不舒服就把他抱起來,而不是覺得孩子從小要學規矩, 孩子哭了不要著急抱,等他不哭了再抱,或者是經常扔孩子一個人在床邊玩,哭了也裝著聽不到,這其實對孩子來說是非常殘忍的一件事情。

孩子在一歲之前,媽媽經常抱還是經常丟,當孩子慢慢的長大就會出現這些差距

差距一:孩子人際交往能力

一個 人際交往能力強的孩子,說明他是樂觀開朗, 說明他在人群中能夠很好地感受到別人的情感,又不會輕易做老好人,這些孩子容易有好朋友,也有領導能力,這樣的孩子說明在一歲之前經常得到媽媽的擁抱,經常感受到媽媽的愛和溫暖,所以他對別人是信任的,自然就能夠交到更多的朋友。

經常被媽媽丟下自己玩得不到媽媽回應的孩子,就覺得這個世界是不可信的,別人也是不可信的,這樣的孩子在人際交往中很難放開心扉,甚至不喜歡交朋友,比較孤獨。

差距二:獨立能力

孩子的成長就是一步一步獨立出去, 世界上大多數的關系都是走向親密,只有親子關系最終是走向分離。

孩子在小的時候得到媽媽全神貫註的愛,媽媽經常抱他,給他溫暖和愛,這樣的孩子內心富足,有安全感,更加容易獨立出去,而且獨立了之後也會更加孝敬自己的父母。

而那些從小被父母放養長大或者說在孩子小的時候需要父母的時候,父母沒有回應他的情感需求,這樣的孩子成年之後,要麽就變得很冷漠,要麽就很難獨立,他可能會找一個比自己大很多的伴侶,要照顧自己。

差距三:適應能力

前段時間出去學習,旁邊有一個同學黑眼圈非常的重,我問他:你晚上不睡覺嗎? 他說:我很認床,只要去陌生的地方,我就壓根睡不了。這樣的人適應能力非常之差,萬一要出差或者說是有什麽事情發生,他就很難適應。

這其實是沒有安全感,到陌生的環境下自己沒有辦法放松下來,沒有辦法入睡。

差距四:敏感

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不經常抱孩子,總是讓他自己哭鬧,會讓孩子對這個世界沒有安全感,總是懷疑,所以他也會很敏感。

比如說看到別人在聊天的時候,眼睛掃過你一眼,你就覺得別人是在說你的壞話,比如說老師在批評全班同學的時候,你卻偏偏覺得老師是在批評你。

但如果父母在孩子一歲之前經常抱孩子,及時滿足孩子的需求,這些孩子他就沒有那麽敏感,比如說別人在開玩笑的時候說他,他甚至還覺得我不是這樣子的,還跟別人反駁, 不敏感的孩子才不容易受傷。

差距五:討好型人格

所謂的 「討好型人格」就是不敢拒絕別人,同時也承受不了別人的拒絕。 其實成人的世界裏面拒絕和被拒絕就是經常的話題,我們得學會拒絕別人,也得承受別人的拒絕。

但是那些小的時候經常被父母丟的孩子,因為連他父母都沒有及時滿足他的合理需求,就會讓他下意識地去討好別人,因為他覺得討好別人,別人才會喜歡自己,自己才能在這個環境中能夠自如的生存。

那些小的時候得到父母充分愛的孩子更有安全感,他能夠勇敢地拒絕別人,當別人拒絕他的時候他也能接受,因為他內心有愛自然是無懼風雨。

所以孩子在一歲之前怎麽寵都不過分。

(圖片均來源於網路,侵權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