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浩源媽媽
丹尼爾·高爾曼說:"情商勝過智商,情商比天賦更重要。"
一個人的成功因素中,智商僅占20%,而情商占80%。
有人說,所謂情商高不就是「會說話」嗎?這誰不會!
我不完全認同,因為生活中,我們很多時候都是 為了讓別人高興(取悅別人) 才學著「會說話」的。
這並不是真正的情商高的, 情商是指人在情緒、意誌、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
正如卡耐基所說:
「情商就是讓別人舒服,但一定是利己的,如果你讓別人舒服,自己卻很痛苦,那不叫情商,叫愚蠢。」
不過很幸運的是,智商往往是由遺傳因素決定大部份,但是情商則大多數是靠後天來培養的。
就像電影【阿甘正傳】中,主人公阿甘天生 智力就低於正常人 ,在 別人眼中似傻子 一般的他,在 母親看來卻和其他孩子並沒有什麽不同。
母親讓阿甘和其他孩子一樣正常上學,教他善良、堅持等等,正是 母親的這份堅定不移的相信 ,讓阿甘後來 創辦了自己的公司,成為了社會的上層人物。
除了看到了母親的偉大,也感受到了一個高情商的母親對孩子的影響力。
媽媽身上有這3個特點,孩子的情商不會太高,希望你不在其中
有人說,一個家庭的幸福度,一個孩子未來的人生走向,都藏在媽媽的教育和引導之中。
可能大家會說:憑什麽哪哪都是媽媽的事兒,為什麽不是爸爸呢?
確實,這個時代對媽媽的要求、標簽實在是太多了。
同樣作為媽媽,我有時候也會覺得很不公平。
但不可否認,孩子和媽媽相處時間還是要比其他家庭成員多些,影響或許就會相對多些。
總之,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吧。
一:不會溝通
在全國家庭教育狀況調查報告中,有這樣一個結論:
中國父母跟孩子之間存在很大的溝通問題。
明明是擔心孩子燙著,但說出來的話卻變成了:跟你說不要端不要端,一天天就知道逞能!
明明擔心孩子上學遲到,但說出來的話卻變成:都幾點了還不起,多大了還得等著叫?整天伺候你吃,伺候你喝的,啥也不懂……
明明擔心孩子寫不完作業被批評,但說出來的話卻成了:寫個作業拖拖拉拉,給誰學的?不想上就拉倒,早說,省的我整天跟著心煩!
這一瞬間,所有的「愛」,都 因為不恰當的溝通方式 變成了指責、批評、發泄、打擊……
大人所謂的「打壓式教育」也好、「吼罵」也好,這些溝通方式除了讓孩子膽怯、自卑之外,並起不到糾正和改變的作用。
有效的溝通方式應該是先傾聽孩子心聲,再接納孩子錯誤,然後撫平孩子情緒,最後再去給孩子想要的回應,並和孩子一起反思、解決這件事情。
二:不懂得示弱
我想,這大概是我們傳統文化、傳統思想、傳統家庭遺留下的一個問題吧!
怎麽說呢,似乎我們做著做著就成了「自己曾經討厭的人」的樣子。
小時候反感父母的強勢, 後來發現自己其實一直生活在他們的影子當中。
似乎一定要在孩子面前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無所不能、完美無缺樣子才行。
但往往越是這樣, 孩子越是依賴心強,膽小。
所以, 學會放手,多給孩子一些成長的空間, 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多讓他們去嘗試、去探索、去試錯,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才會更加勇敢、堅強、有擔當。
三:心「太小」
有沒有覺得,當媽後生活中就莫名多了很多焦慮。
之前在網上看到一份【中國媽媽「焦慮指數」報告】,排名靠前的好像都和孩子有關。
孩子健康、孩子教育、孩子安全……
昨天晚上回家,哥哥激動地和我分享今天他和朋友們在小區騎車。
說同學用車子載著他,大家玩得可開心了。
可我腦海裏第一閃現的卻是孩子安全問題:
「你們騎車可要當心奧,小區裏有老人、小孩兒要時刻註意,還有,盡量不要載人……」
真說著呢,感覺屋裏氣氛有些不對,我趕緊停下,心想是哪裏說錯了嗎?
這是哥哥有些失落地說:
「媽媽,為什麽每次和您分享快樂的事情時,您總是這樣呢?」
是啊,好像之前哥哥就這樣問過我,我卻沒有意識到。
孩子一天天長大了,一些安全意識其實都懂,他們更多的是想和我們分享快樂。
我們卻只顧著擔心焦慮。
焦慮孩子輸在起跑線;
焦慮孩子考不上高中;
焦慮孩子找不到好工作……
卻不曾想這些焦慮其實在無形中也傳遞給了孩子。
所以,與其每天小心翼翼,無孔不入地介入孩子的生活, 不如「心大」一些 ,讓他們一步一步去成長,去享受自己的節奏。
當然 ,「心大」不是放手不管 ,而是在「安全區域」內去遠觀、去守護、去讓他們自由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