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瑩媽
前兩天去超市的時候,就看到一個小朋友哭著鬧著要買一個玩具,然後媽媽不給他買, 這個孩子就想哭著要打滾,媽媽一下子就大吼一聲:你再哭。說著還下手揍了一下孩子的屁股,孩子瞬間就止住了哭聲。
但是 止住哭聲的孩子,沒一會兒就伸著手叫媽媽抱抱,媽媽冷著臉不抱他,他就一直扯著媽媽的大腿說:媽媽抱抱,媽媽抱抱。 沒一會媽媽實在受不了了,就把孩子抱了起來。
當媽媽把孩子抱起來的時候,我就發現孩子眼淚就止住了,而且還緊緊的勒住媽媽,媽媽一邊還絮絮叨叨地說:家裏面大把這種玩具,你還要買浪費錢,你知道掙錢多難嗎?
絮絮叨叨說了半天,孩子卻是懵懵懂懂的樣子,其實這樣的場景可能很多媽媽在帶孩子的時候都發生過,有時候孩子因為調皮因為不懂事,父母可能會打罵一下孩子,但是卻 發現孩子被父母打了之後,從來都不記仇。
孩子的不記仇其實蘊含著微妙的心理,也蘊含著孩子求生的本能
第一個:因為孩子需要父母這座大靠山
孩子在小的時候離開父母他其實就活不下去了,在人的基因本能裏面,活下去是最基本的需求,所以為了活下去,我們什麽都要做。
在孩子小的時候,依靠父母才能讓他活下去 ,所以當父母生氣了之後,孩子就會想到抱抱父母,他擔心父母真的不要自己了。就是這種卑微的心理讓孩子迫不及待地想投入父母的懷抱,就擔心父母因為生氣而不要自己,自己就真的在這個世界活不下去了。
所以 孩子在哭了之後,求抱抱其實是一種求生的本能,為什麽不記仇?是因為他沒有辦法記仇。
如果你的孩子已經到了青春期,比如說 初中高中十幾歲的年齡,你對孩子非打即罵,這孩子大機率就會離家出走了 ,因為這個時候他有記仇的能力了,所以孩子被打了哭著求抱抱,其實是生存的本能。
第二個:孩子下意識的動作
孩子在很小的時候,當他只會喝奶拉屎的時候,他其實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在爸爸媽媽的懷抱裏面。
只有在爸爸媽媽的懷抱裏面,他才能忽略耳邊嘈雜的聲音,才能忽略皮膚上感覺到的各種溫度和壓力,這種感覺其實也是來源於孩子求生的本能。
在爸爸媽媽的懷抱裏面,他才能感受到安全感,所以當他被父母打罵了之後,他的內心是很受傷的,一個人在內心很受傷的時候,就會下意識地希望能夠到父母的懷抱裏面,得到這種 從小慰藉自己長大的安全感。
所以 孩子被打之後求抱抱,其實就是內心受傷了,下意識的一種舉動。
第三個:孩子想安慰自己的父母
想一想,當我們看到好朋友哭的時候,我們是怎麽安慰的?可能會 用手拍拍他的肩膀,或者是用力的抱抱他,這是我們人類安慰人的一種通用語言。
而對於孩子來說,他發現父母在打了自己之後很生氣,他已經顧不上自己的哀傷了,他希望透過抱抱父母讓父母平靜一些,所以孩子在被打之後還求抱抱,其實也是因為內心裏面是愛自己的父母的,希望父母能夠開心一些。
看完這些我們就知道,其實 孩子被打罵而求抱抱這種不記仇的原因,是很讓人心酸的,也很讓人淚目的。
關鍵的是父母一定要知道,我們 動手打三歲之前的孩子其實意義不大, 因為這時候孩子他沒有什麽 道德的意識, 他也不知道什麽是對還是錯,如果我們不想讓孩子買這個玩具,或者不想讓孩子幹什麽就要把孩子抱離出這個環境。
比如說 不想給孩子買玩具,孩子哭鬧的時候就把他抱到安靜的地方 ,讓他先把情緒宣泄掉,再告訴他為什麽媽媽不給你買,雖然孩子 似懂非懂 ,但是在這件事上他的情緒來了,他就要發泄,發泄完之後媽媽跟他講的東西講多了,他自然就慢慢理解了。
打孩子真的不是一個教育的好辦法。
(圖片均來源於網路,侵權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