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治癲癇3大關鍵穴位

2024-03-28養生

小編導讀

經絡辨證是以經絡及其所聯系臟腑的生理病理為基礎,辨析經絡及其相關臟腑在病理情況下的臨床表現,從而辨清病證的所在部位、病因病機及其性質特征等,為治療提供依據。小編選取了國醫大師孫申田老先生極具代表性的一則癲癇醫案,向大家說明經絡辨證在臨床中具體應該如何套用。

病案

宋某,男,31歲,工人,哈爾濱市人。2019年6月28日初診。

主訴: 發作性意識喪失伴四肢抽搐15年余。

現病史: 患者15年前 無明顯誘因突然出現四肢抽搐,兩目上視,口中尖叫, 喉中聞有痰聲,牙關緊閉,兩手握拳。持續3~5分鐘, 意識自行恢復, 上述癥狀停止。醒後自感頭昏、頭暈, 對發作過程不能回憶。 於哈醫大神經內科就診,診斷為癲癇,囑口服卡馬西平片1次0.1g,1天2次。服藥後病情控制不佳,藥量增加至1次0.2g,1天2次。偶爾白天發作,表現為意識喪失,呼之不應,兩眼瞪視,持續2~3分鐘意識恢復,醒後伴乏力、嗜睡。

查體: 四肢肌力V級,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刻下癥: 雙脅肋憋脹,善太息,表情痛苦,心煩,幹嘔,彎腰弓背,自行以拳捶打背部,飲食、睡眠差,大便幹結,排便不爽,小便尚可。舌暗紅,苔薄白,脈弦細。

輔助檢查: 腦電圖示異常AEEG,睡眠狀態下彌漫性慢波及棘波、尖波。顱腦MRI檢查未見明顯異常。

既往史: 既往有高血壓病史,最高達165/100mmHg,否認家族病史。

診斷: 西醫診斷:癲癇病。

中醫診斷:癇病。

經絡辨證: 督脈病候、足太陽膀胱經病候。

治則:經絡辨證,循經取穴,調督益腦止痙。

選穴配方:百會穴、寧神穴、申脈穴(雙側)。

操作手法: 百會穴、寧神穴套用「經顱針刺刺激療法」,每個穴位每分鐘各撚轉200次以上,時間持續3~~5分鐘,留針15分鐘後再行針1次,共行針2~3次,可以長留針,但中間要求一定的療法操作;申脈穴針刺得氣後施以平補平瀉法,留針20分鐘。

療效: 每周針刺5次,15次為1個療程,連續針3個療程,已經半年未發作,抗癲癇藥物已逐漸減量。

評價: 顯效。

分析

治療此類疾病針刺選穴時通常采用 經絡辨證 的方法,運用經絡定位診斷,根據疾病發生的部位與經絡循行的關系,辨病在何經、何絡、何筋等。本案病位在腦,屬於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病候。 選取督脈之百會、寧神穴。

督脈「起於下極之俞,並於脊裏,上至風府,入屬於腦」。「督之為病,脊強而厥」。王叔和曰:「以為腰背強痛,不得俯仰,大人癲癇,小兒風癇。」歌曰:「百會主治卒中風,兼治癲癇兒病驚,大腸下氣脫肛病,提補諸陽氣上升。」足太陽膀胱經「起於目內毗,上額,交顛……其直者,從顛入絡腦,還出別下項」。

【靈樞·寒熱病】雲:「足太陽有通項入於腦者,正屬目本,名曰目系,頭目苦痛,取之在項中兩筋間,入腦乃別陰蹻、陽蹻。」王叔和雲:「陽蹻……苦腰痛,癲癇,惡風,偏枯,僵仆羊鳴,痹,皮膚身體強(一作淫)痹。」【脈經】雲「癲癇,瘛疭……」張潔古雲:「癲癇晝發灸陽蹻、夜發灸陰蹻。」 足太陽膀胱經申脈穴通於陽蹻,足少陰腎經照海穴通於陰蹻,二穴均為八脈交會穴, 均有治療癲癇的作用。

國醫大師經絡辨證經驗系列

【國醫大師孫申田論經絡與經絡辨證】

【國醫大師孫申田經絡與經絡辨證】一書由經絡學基礎(經絡結構、經絡生理學、病理學)、經絡辨證和臨床套用三部份組成,後附典型案例,實用性強。本書精選了孫申田教授幾十年來30多個典型案例,以說明經絡辨證在臨床中的具體套用。

這些典型案例是來自臨床實際,從每天接診的近百個患者中遴選出來,具有代表性。這些案例是臨床的常見疾病。在臨床工作中如果遇到此類病人,只要按此法操作都會顯現出同樣的效果。本書對臨床具有極大的指導意義。

❖ 本文僅作知識分享,不構成對任何藥物或治療的推薦和推廣,不能代替專業醫生的醫療建議。如有診療需要,請咨詢和聯系正規醫療機構。

版權聲明

本文部份內容選自【國醫大師孫申田論經絡與經絡辨證】(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孫申田、王玉琳主編),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 悅讀中醫 推薦發表,封面及文中圖片來源於攝圖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