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頭痛困擾著許多人的日常生活,本文針對頭痛的分型,對證運用一針療法進行治療,方法簡便,可操作性強。
偏頭痛
本病是一種血管舒縮功能障礙引起的發作性頭痛,亦稱血管神經性頭痛。多始於青春期,常有家族史。常見於行經、疲勞、情緒等誘因。
發作前可有視覺閃光,暗點,偏盲,暫時性失語,半身麻木或運動障礙等先兆,一般15~20分鐘。頭痛呈周期性發作,每次4~48小時,少見數天,伴有煩躁、惡心、嘔吐、畏光、面色蒼白等。少數可見眼肌麻痹,瞳孔兩側大小不等;臨床中應註意鑒別腦腫瘤、腦動脈瘤或血管畸形癥狀性偏頭痛。
病因不明,一般認為可能與調節血管運動有關的中樞神經部份功能失調有關。 中醫稱之為「偏頭風」,多系肝經風火所致。
一、搭肩穴治療偏頭痛
王某,男,39歲,幹部,1972年10月26日就診。
患者自述右側偏頭痛兩年余,發作時頭痛如炸,痛連目系,甚則上攻巔頂乃至彌漫整個頭部,短則一二十分鐘,長則數天不解,痛楚非常,精神壓力大。曾在開封某醫院進行腦電圖檢查診斷為「血管性頭痛」。
就診時癥見:頭痛連及右眼酸麻脹,視物不清,面容痛苦,暴作如鋸直入,痛連目系,形體消瘦,舌質紅,脈弦。中醫辨證: 肝陽上亢。治以清瀉肝火,祛風解痙止痛。
取穴:右側搭肩穴。
取穴方法:令患者取坐位,以患者(左)手搭對(右)側肩背處,即中指尖處為此穴。用1.5寸毫針向下內側刺入1寸左右,采用撚轉平補平瀉法,肩部酸脹,頭痛立愈,3年隨訪未見復發。
按:「搭肩穴」為胸神經第1、2後支的側支分布,針刺該穴起到調節血管神經,改善血液迴圈,緩解痙攣,以達鎮痛之效。
二、外關穴治療血管性頭痛
陳某,女,50歲,1986年5月18日就診。
主訴:前額部陣發性頭痛反復發作1年余,情緒激動或勞累後頭痛即可發作,以前額部陣發性搏動性疼痛為主,伴有頭昏惡心,服藥治療未見好轉。臨床診斷:血管性頭痛。
取穴: 左外關,手法為瀉法 ,一次後頭痛癥狀消失,頭昏減輕,以後 每日一次,留針15分鐘,六次治愈 ,半年隨訪未復發。
按:外關穴系手少陽三焦經之絡穴,別走心主手厥陰經,也是八脈交會穴之一,通陽維脈,為臨床常用之要穴。
三、中平穴治療神經性頭痛
張某,女,36歲,北京某中學教師。1990年12月6日就診。
主訴:右側偏頭痛兩周。經腦電圖、腦血流圖檢查,神經內兩周。經腦電圖、腦血流圖檢查,神經內科會診,診斷為神經性頭痛。
采用整體平衡針刺療法, 取左側中平穴 。患者取坐位,局部常規消毒,采用28號毫針2.5寸一根,行直刺法,手法為瀉法。
病人自述 針感向足趾放射,頭疼顯著減輕。 經連續治療5次,臨床治愈。1991年11月隨訪未見復發。
四、安眠穴治療血管性頭痛
鄭某,女,47歲,1990年10月21日就診。
素有血管性頭痛史,發作無定時已20余年,現頭暈頭痛欲裂,以太陽穴及巔頂為著,惡心欲吐,目脹耳鳴,心煩不眠,舌紅苔薄,脈弦數。
針安眠穴,每日一次,又配神門以瀉心火,合中藥治療10天 ,而收全功。
按:安眠穴為奇穴,在足少陽膽經循行範圍之內。肝膽互為表裏,故取此穴,又可起到瀉肝清火,舒肝解郁,平肝潛陽之效。為提高療效,針刺安眠穴時,應註意以下幾點:
①取穴要準確,如偏上5分,則興奮,偏下5分則針感向耳,而無安眠之效。
②進針深度一般在1.5~2寸,達不到深度,局部脹,無感傳,療效差。
③ 針感應至頭維處,效果最佳, 一般針後在10分鐘內,頭部應出現昏沈感,個別病人帶針即能入睡。
延伸閱讀:
鄭魁山:氣至病所法治療頭痛
氣至病所法治療頭痛
頭痛是病人自覺癥狀,內傷外感均可引起,因其涉及範圍很廣,在治療前應做細致診斷,針灸治療的特點是依據疼痛的部位,循經配穴。
主穴:風池、太陽。風池系足少陽、手少陽、陽維脈之會穴,能祛風清熱,是治療頭腦、五官諸疾的重要腧穴,針時左手拇指壓住穴位下方,針尖向對側太陽斜刺,使酸脹感傳向「病所」,守氣,使針感維持1~2分鐘,或穿過疼痛部位,傳導明顯者療效佳,傳導差者療效差。太陽為經外奇穴,是治療頭痛的經驗穴。
1. 前額痛屬陽明經,有時連及眉棱骨,配上星、頭維、攢竹、合谷。
2. 頭頂痛屬厥陰經,有時連及目系,配百會、上星、後頂、腦空、太沖。
3. 腦後痛屬太陽經,時連及肩背,配天柱、百會、後頂、後溪。
4. 偏頭痛屬少陽經,有時連及耳區,配頭維、頷厭、懸顱、中渚。
5. 眼痛屬陽明經,時不能睜,配攢贊竹、魚腰、四白、合谷。
以上所列,先針主穴,再針配穴,除風池不留針外,其他穴位留針 10 ~ 20 分鐘,以扶正祛邪,疏經止痛。如外感風寒頭痛,加列缺、外關用燒山火法,使身體產生熱感生汗,以發散風寒;氣虛頭痛加足三裏,用補法以補氣;血虛頭痛加三陰交用補法以養血;濕重頭痛加豐隆,用平補平瀉法以利濕;肝膽火盛頭痛加俠溪、行間用瀉法,以清瀉肝膽;腎虛頭痛加次用補法,以補腎;胃火上沖頭痛加內庭,用瀉法以清胃瀉火。
病例解析
此患者為感受風邪,脈絡拘急,清穿不利所至偏頭痛。鄭魁山先生治以風池穴為主行關閉法使氣至病所,配合按部取穴,以祛風止痛,疏通經絡。
【治療原則】祛風止痛,疏通經絡。
【配穴處方】風池、百會、頭維、太陽、合谷。
【針刺操作方法】風池:左手五指排開拇指按穴位下方,直刺0.4~0.7寸,用搜法找到針感,撚轉法行針,使針感上傳至疼痛部位,稱氣至病所,這種針法稱為關閉法,氣至病所後,刺激量達到一定程度後出針(視訊); 百會:向後平刺0.5寸,用撚轉法行氣(視訊);頭維:定位在患者做咬牙動作時,咬肌上緣額角發際內0.5寸處,針向後下方、咬肌下斜刺進針0.5寸,撚轉法行氣,使針感傳到側頭部(視訊);太陽,直刺0.5寸,撚轉法行氣(視訊);合谷,直刺0.5寸,瀉法行氣,向外拉提守與(視訊)。留針 2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