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冬病夏治正當時

2024-07-01養生

作者:黃山市人民醫院 洪瑞主管中藥師 稽核:朱忠華主任藥師

一、概念與原理

「冬病」即在冬季常見的疾病或癥狀加重的疾病,屬於中醫的虛、寒、裏、陰等病癥,臨床常見於陽氣不足、肺氣虛弱及虛寒疼痛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引起的各種癥狀。冬病長期反復發作,容易耗傷陽氣,導致肺、脾、腎、鼻、肢體經絡等系統的纏綿難愈病癥,如咳嗽、哮喘、慢性泄瀉、關節疼痛僵硬、怕冷、體虛易感冒、過敏性鼻炎等,其成因多與冬季寒冷、幹燥的氣候特點有關,導致人體氣血不暢、免疫力下降,從而引發或加重疾病。此外,個人體質差異、生活習慣不良等也是導致冬病發生的重要因素。

「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時令、機體陽氣最旺之時,采取順應自然之法,借用自然界「溫」、「熱」之性,加上適當的內服或外用一些方藥,透過溫補陽氣、散寒驅邪、活血通脈,增強機體之正氣的方法,改善體內環境,提高機體對疾病的抵禦能力,以預防、減少、減輕冬令時節「冬病」的發生。

「冬病夏治」即指的是針對那些在冬季容易發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進行針對性的治療,以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從而使冬季易發生或加重的病癥減輕或消失。它是根據【黃帝內經】中「春夏養陽」、「長夏勝冬」的醫學原理發展而來的中醫養生治病指導思想。

二、歷史淵源

「冬病夏治」臨床套用已有3000余年歷史,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關於四時養生、順時調養的論述,為「冬病夏治」提供了理論支持。隨後,歷代醫家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完善,形成了多種具體的治療方法和手段。到了明清時期,「冬病夏治」的理念和實踐達到了一個高峰。這一時期,醫家們對「冬病夏治」的理論體系進行了深入研究和總結,形成了一套較為完整的治療方法,在清代醫家張璐所著【張氏醫通】中就有記載,利用夏季三伏天進行藥物穴位貼敷(即三伏貼)治療冬季易發的呼吸系統疾病,如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等。近年來,隨著中醫臨床實踐的深入發展,冬病夏治方法得到了更為廣泛的套用和研究,敷貼、艾灸、拔罐、針灸等中醫療法被廣泛運用於「冬病夏治」之中,形成了多種綜合療法,取得了顯著的療效,受到了廣大患者的認可。

三、適宜病癥

1. 呼吸系統疾病

呼吸系統疾病在冬季由於氣溫低、空氣幹燥等因素,往往容易誘發或加重。利用夏季氣溫高、陽氣旺盛的特點,對呼吸系統疾病進行預防和調理,可以取得較好的效果。適宜於冬病夏治的呼吸系統疾病主要包括: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慢性咳嗽、肺氣腫等。夏季可以采用中醫艾灸、拔罐、貼敷等方法,結合飲食調理和適量運動,以溫陽散寒、潤肺止咳為原則,提高機體免疫力,減少冬季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

2. 風濕免疫性疾病

風濕免疫性疾病多與體內寒濕、淤血等因素有關,冬季氣候寒冷潮濕,容易加重病情。夏季則是治療風濕免疫性疾病的好時機,可以采用中藥熏蒸、針灸、推拿等方法,透過溫通經絡、活血化瘀,減輕關節疼痛、腫脹等癥狀。同時,夏季還應註意避免長時間處於空調環境中,保持適當的室內外溫差,預防疾病的發生和加重。

3. 消化系統疾病

消化系統疾病在冬季因氣溫低、脾胃功能減弱而易發生。夏季氣溫高,脾胃功能相對旺盛,是治療消化系統疾病的較好時機。對於慢性胃炎、胃潰瘍、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夏季可采用中藥調理、飲食調養等方法,以健脾和胃、清熱解毒為原則,改善消化功能,減輕癥狀。同時,夏季應註意避免過度食用冷飲、油膩食物等,保護脾胃功能。

4. 耳鼻喉科疾病

耳鼻喉科疾病如鼻炎、咽炎、扁桃體炎等,在冬季因空氣幹燥、寒冷而容易誘發或加重。夏季氣溫高、濕度大,有利於改善鼻腔、咽喉等部位的幹燥狀態,減輕炎癥。因此,夏季是治療耳鼻喉科疾病的較好時機。可采用中藥熏蒸、艾灸等方法,以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為原則,改善鼻腔、咽喉等部位的血液迴圈,減輕炎癥。

5. 婦科疾病

婦科疾病如月經不調、痛經、帶下病等,在冬季因寒冷刺激而容易加重。夏季氣溫高、陽氣旺盛,是治療婦科疾病的較好時機。可采用中藥內服、外敷等方法,以溫經散寒、活血化瘀為原則,調理月經周期、改善痛經等癥狀。同時,夏季還應註意保持外陰部清潔幹燥,預防婦科炎癥的發生。

6. 皮膚科疾病

皮膚科疾病如凍瘡、濕疹、蕁麻疹等,在冬季因寒冷、幹燥等因素而容易誘發或加重。夏季氣溫高、濕度大,有利於改善皮膚狀況。可采用中藥外洗、塗抹等方法,以清熱解毒、祛風止癢為原則,緩解皮膚癥狀。同時,夏季還應註意保持皮膚清潔幹燥,避免過度日曬和接觸過敏源。

四、治療方法

1、艾灸療法

艾灸是「冬病夏治」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透過在人體的特定穴位上燃燒艾條,利用艾條產生的熱力和藥力,來溫通經絡、驅寒散濕、調和氣血,從而增強人體的陽氣,提高身體的抵抗力。

2、針灸療法

針灸是中醫的又一重要治療手段。透過在人體的特定穴位上刺入銀針,來刺激經絡、調整氣血、平衡陰陽,從而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目的。在夏季,針灸療法可以更加有效地激發人體的陽氣,提高身體的抵抗力。

3、拔罐療法

在特定穴位或病變部位上拔罐,利用負壓作用,促進局部血液迴圈,排除體內濕寒。

4、穴位貼敷

透過在人體特定穴位上貼敷藥膏或藥膜,利用藥物的滲透作用,刺激穴位,調整經絡氣血,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在夏季,可以選擇一些具有溫陽散寒、通經活絡作用的藥物進行貼敷,以防治冬季常見的寒性疾病。

5、中藥內服

中藥內服是中醫治療的重要手段之一,中醫會根據個人的體質和病情,透過辨證施治,選用合適的中藥方劑,透過調理脾胃、補益氣血、調和陰陽等手段,調整人體陰陽平衡,提高機體抵抗力,以預防和減輕冬季疾病的發生。

6、食療調理

透過調整飲食習慣和飲食結構,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目的。在夏季多食用溫性食物,如羊肉、姜、蔥、蒜等,有助於增強體內陽氣,提高身體免疫力。同時應避免食用過於寒涼的食物,以免損傷人體陽氣。

五、治療好處

1、提升身體的血氣迴圈,增強抗病能力,預防冬季疾病發作

透過溫陽散寒、活血通絡等方法,提升身體陽氣,增強血液迴圈,改善體內環境,提高身體對疾病的抵抗力,針對冬季易發的疾病進行預防性治療,減輕或避免冬季疾病的發生。

2、平衡陰陽,調節臟腑

根據中醫的陰陽學說,夏季陽氣旺盛,是補充體內陽氣的最佳時機。透過溫熱養陽之法,可以驅除體內陰寒之氣,調節臟腑陰陽,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3、祛除寒氣

排出寒濕,夏季治療有助於排出體內的寒濕之氣,減輕冬季因寒濕引起的疾病癥狀。溫通經絡:透過溫通經絡的方法,可以疏通氣血,緩解因寒濕引起的關節疼痛等癥狀。

4、便於治療方案的操作

夏季患者衣物較少,便於穴位貼敷、針灸等治療方法的實施。同時,夏季陽光充足,有利於控制病菌,提高治療效率。

六、缺點和局限性

1、非人人適用

「冬病夏治」作為中醫的一種特色療法,雖然在治療某些疾病上具有一定的優勢,但並非適用於所有人群。每個人的體質、病情和季節適應力都有所不同,因此並非所有冬季易發的疾病都適合在夏季進行治療。有些人可能在接受治療後並未獲得預期效果,甚至可能出現不良反應。

2、治療持續問題

「冬病夏治」的治療過程往往需要一定的持續性,包括治療周期的確定、治療頻率的掌握以及治療效果的評估等。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很多患者可能因為各種原因無法堅持完成整個治療過程,如時間、精力、經濟等方面的限制。這可能導致治療效果不佳,甚至可能導致病情反復。

3、效果誇大

在一些宣傳中,「冬病夏治」的療效往往被誇大,使得患者對其抱有過高的期望。然而,中醫治療講究的是因人而異、因病而異,不同的疾病、不同的體質對治療的反應也會有所不同。因此,患者在接受治療前應該充分了解治療的原理、方法和預期效果,避免盲目跟風或過度依賴。

4、方法誤解

「冬病夏治」包含多種治療方法,如艾灸、拔罐、針灸等。然而,由於對這些方法的誤解或不當操作,可能導致患者出現不適或損傷。例如,艾灸過程中火候的控制、拔罐的時間掌握、針灸的穴位選擇等都需要專業人員進行操作。患者在接受治療時應該選擇正規的醫療機構和專業的醫生進行操作。

5、疾病選擇盲目

「冬病夏治」主要是針對冬季易發的疾病進行預防和治療,但並不是所有冬季易發的疾病都適合在夏季進行治療。有些疾病可能需要在冬季進行針對性的治療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在選擇是否接受「冬病夏治」時,患者應該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和體質特點,結合醫生的建議進行選擇。

「冬病夏治」目前已經在中醫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套用實踐,雖整個治療過程時間偏長,但其能有效緩解患者不適,且治療過程中對患者身體、心理損傷微小,治療後復發的風險也更低,實踐套用效果良好。同時,「冬病夏治」也適用於亞健康人群的調理和保健,透過改善體內環境提高身體免疫力預防疾病的發生。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中醫研究的深入,「冬病夏治」的理論和實踐也得到了新的發展。中醫也在不斷探索和創新新的治療方法和手段,如中藥熏蒸、中藥離子匯入等,為「冬病夏治」註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