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睡眠:大腦健康的基石

2024-05-23養生

王洪江 王漠野 馬安琪,特色醫學中心(原306醫院)研究部

醫學科普中心 劉燕/崔彥 編輯

人的一生大約有1/3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睡眠和飲食一樣,是我們每天都要經歷的必不可少的活動。睡眠可以使我們的大腦和身體得到休息、休整和恢復,有助於日常工作和學習的開展。雖然我們對於睡眠很熟悉,但是仔細考究一下,究竟什麽是睡眠?或許絕大多數人沒有確切的概念。

睡眠是身心的一種自然迴圈狀態,其特征是被改變的意識,感覺活動相對受到抑制,幾乎所有的隨意肌都受到抑制,與周圍環境的交互作用減少。它與清醒狀態的區別在於,對刺激的反應能力下降,但比昏迷狀態更容易逆轉。

睡眠的確切定義,隨著時代變遷而有著不同的內涵。

最初法國學者認為:睡眠是由於身體內部需要,使感覺活動和運動性活動暫時停止,給予適當刺激就能使其立即覺醒的狀態。後來人們認識了腦電活動,認為睡眠是由於腦的功能活動而引起的動物生理性活動低下,給予適當刺激可使之達到完全清醒的狀態。現代醫學大致認為,睡眠是一種主動過程,是恢復精力所必須的休息,有專門的中樞管理睡眠與覺醒,睡時人腦只是換了一個工作方式,使能量得到貯存,有利於精神和體力恢復。

當前,對於睡眠的理解是這樣的。睡眠(sleep)是高等脊椎動物周期生出現的一種自發的和可逆的靜息狀態,表現為機體對外界刺激的反應性降低和意識的暫時中斷。正常人腦的活動,始終處在覺醒和睡眠兩者交替出現的狀態。覺醒時,機體對內、外環境刺激的敏感性增高,並能做出有目的和有效反應。睡眠時,機體對刺激的敏感性降低,肌張力下降,反射閾增高,雖然還保持著自主神經系統的功能調節,可一切復雜的高級神經活動,如學習、記憶、邏輯思維等活動均無法進行,而僅保留少量具有特殊意義的活動。

睡眠一直以來都是人們感興趣的研究課題,當前已經證明:睡眠由兩個交替出現的不同時相所組成,一個是慢波相,又稱非快速眼動睡眠,另一個則是異相睡眠,又稱快速眼動睡眠。非快速眼動睡眠主要用於恢復體力,快速眼動主要用於恢復腦力;睡眠狀態下,腦內許多神經結構和傳導物質參與了睡眠的發生和發展。但至今對睡眠的起源、發生和發展的機制,時相轉換的生理基礎,以及睡眠如何消除疲勞等重要問題仍不甚了解,亟待進一步解決。

睡眠狀態下機體變化情況

與覺醒狀態相比較,睡眠時人與周圍的接觸停止,自覺意識消失。處在睡眠狀態的人肌肉放松,神經反射減弱,體溫下降,心跳減慢,血壓輕度下降,新陳代謝的速度減慢,胃腸道的蠕動也明顯減弱。雖然看上去睡著的人是靜止的,實際不然,人在睡眠時腦細胞發放的電脈沖相較於覺醒時並未減弱,這證明大腦並未休息。

睡眠不足的危害

隨著人們生活節奏普遍加快,睡眠不足已成為當今都市人的普遍現象。專家提醒,睡眠不足對健康的危害甚大,切莫等閑視之。睡眠不足的危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影響大腦的創造性思維

人的大腦要保持思維清晰、反應靈敏的狀態必須要有充足的睡眠,如果長期睡眠不足,大腦得不到充分休息就會影響大腦的創造性思維和處理事物的能力。

(2)影響生長發育

青少年的生長發育除了遺傳、營養、鍛煉等因素外,還與生長素的分泌有一定關系。生長素是下視丘分泌的一種激素,它能促進骨骼、肌肉、臟器的發育。由於生長素的分泌與睡眠密切相關,即在人熟睡後有一個大的分泌高峰,隨後又有幾個小的分泌高峰,而在非睡眠狀態,生長素分泌減少。所以,青少年要發育好,長得高,睡眠必須充足。

(3)影響皮膚健康

人的皮膚之所以柔潤而有光澤,是依靠皮下組織的毛細血管來提供充足營養。睡眠不足會引起皮膚毛細血管瘀滯,迴圈受阻,使得皮膚細胞得不到充足營養,因而影響皮膚的新陳代謝,加速皮膚老化,使皮膚顏色顯得晦暗而蒼白。

(4)導致多種疾病發生

經常睡眠不足會使人心情憂慮焦急,免疫力降低,由此會導致種種疾病發生,如神經衰弱、感冒、胃腸疾病等。睡眠不足還會引起血中膽固醇含量增高,使得發生心臟病的機會增加;人體的細胞分裂多在睡眠中進行,睡眠不足或睡眠紊亂會影響細胞的正常分裂,由此有可能產生癌細胞的突變而導致癌癥發生。

(5)睡眠不足可引起肥胖

睡眠不足可以導致人體內消脂蛋白濃度的下降。消脂蛋白是在血液系統中活動的一種物質,具有抑制食欲的功能,能夠影響大腦做出是否需要進食的決定。睡眠不足同時能引起人體內食欲激素濃度的上升,食欲激素是由胃分泌的一種物質,能夠引起人的進食欲望。

自然界中獨特的睡眠模式

睡眠姿勢

研究發現,馬、奶牛和其他大型哺乳動物站著睡覺,主要得益於其胸下鋸肌含有強厚腱層的靜動力肌,肌纖維基本上不會收縮,因此也不會消耗太多能量,就像繩子一樣把身體「懸吊」起來,在這個狀態下,即使是站立也不會感到疲勞。一些海洋哺乳動物(海豚等)在遊泳時睡覺,一些海鳥能夠在飛行時打盹,這種情況下,動物的一半大腦打瞌睡,而另一半大腦繼續工作,稱為「半腦睡眠方式」。值得註意的是,研究人員發現野生帽帶企鵝在築巢期間每天打盹超過10000次,進行雙半球和單半球慢波睡眠,雖然平均打盹時間只持續4秒鐘,但每個半球的睡眠時間卻超過11小時,達到了睡眠目的,相關論文也發表於Science期刊。

睡眠時長

不同動物睡眠的時間有長有短,比如牛蛙可能根本不睡覺,海象可以長達 84 小時不睡覺,馬的睡眠時間只有不到3小時/天。蝙蝠每天最多可以睡20 個小時;樹袋熊又名「考拉」,是世界上最能睡的動物,每天的睡眠時間可達到22個小時左右;睡鼠是冬眠時間最長的動物,能夠在野外連續休眠長達11個月。

(配圖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