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雷公與陶瓷

2024-06-01養生

中國是世界陶瓷的故鄉,在古代海外就是中國的代名詞,英文「China」一詞指」中國」,它原始的內涵就是「瓷器」。

說到陶瓷,就不能不說雷公。那麽,雷公又是何許人也?

雷公,姓雷名祥,白水馮雷(今白水縣城關街道)大雷公村人,黃帝時期任「處方」(醫藥官名,今「處方」一詞亦由此名演變而來),他天資聰慧,能醫善陶,既是中醫藥學創始人之一,又是陶瓷的先祖,被後世尊稱「亞父雷公」。明【白水縣誌·方技】均記載著雷公的生葬地及功績:「雷祥……能醫善陶,所造瓷器,精工絕人,世謂雷公器是。」

雷公石像

據傳,雷公曾與黃帝一起討論醫學理論。他倆深入研討了三陰三陽的含義和作用,以及與病狀、脈象之間的關系;論述了疾病的預後與四時陰陽的關系等,其過程和結果被寫進【黃帝內經·素問·陰陽類論】,闡述透過觀察面部青、赤、黃、白、黑色澤變化診斷疾病的過程和結論被載入【黃帝內經·靈樞·五色】。這一套天人合一、天人感應、博大精深、體系完備的思想,從根本上厘清、確立了中醫理論中的中醫思維,奠定了中醫智慧的基礎。

本是醫藥學創始人之一的雷公,咋又改行做起了「陶瓷匠」,成為了制陶瓷的始祖?

大凡天下之事,皆事出有因。據說,身為「大夫」雷公常為熬藥煎藥而犯難,草藥熬不到火候,病人服了療效就很差。那時候,別說是喝藥,人類喝水吃飯用的器具是帶凹窩的天然石塊,且不說有多笨重、不易持拿,還容易出現裂縫遺漏。於是,雷公想了一個辦法,用石刃在木塊上硬剜,剜出凹窩來盛水盛飯。但是,這樣剜木制作也很不容易,一不小心,常常會把嘴唇劃出血口子。在一次偶然之中,雷公發現用火燒過的泥很堅硬,不易破碎。於是,他在「土」和「泥」上做文章,在鳳凰溝選最好的土,用鳳凰泉最潔凈的水,經過多次嘗試和失敗,終於將椀制作成功,還給它起了個漂亮的名字,叫作「萬翁」,也就是最初的椀。因為,椀是用泥燒制的,成型後堅硬如石,所以人們在後來寫椀字時,把木字旁換成了石字,以表示碗硬如石。後來,「雷公造碗」的偉大事跡被「搬」上【全英詞典】:「中國陶器業之祖——雷祥,他發明創造了碗。」

陶器的出現,不僅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還解決了困擾他多年的「熬藥難」。更為重要的是,他的這一「創新發明」,成為人類社會由舊石器時代發展到新石器時代的標誌之一,對人類社會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雷公百年之後,族人將其葬於馮雷鎮大雷公村東北鳳凰溝畔,把他住過的村子叫做雷公村。

雷公墓封土為圓錐形,高2.5公尺,周長24公尺,占地面積64平方米。墓旁修有雷公亭,墓冢外築有土圍墻。據明代【白水縣誌】記載:「雷公墓位於大雷公村,雖小有破壞,墓封土仍基本完好。」 墓前原建有雷公廟,不知始建於何時,該廟曾於元朝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重修,留有【進士潘墾碑記】(今存碑文)。新中國成立初期,碑隨廟毀,當地鄉賢劉重九抄有碑文,詳細記述了重修的經過及廟宇的規模。

雷公大殿

千百年來,歷代陶瓷匠都尊雷公為陶瓷祖師和窯神,並修廟供奉。而碗窯、甕窯上的人更是把他奉為窯神,塑像設壇早晚燒香叩拜。尤其是點火燒窯時,更是香火殷勤,求雷公能幫助他們,保佑燒出好碗、好甕。同時,碗窯上還立了個硬規矩,不準說「賊」字、「偷」字,有人來偷碗,也不能喊「賊」,只能不出聲地追。據說這是為了避諱雷公當年偷釉子土的事。這些規矩,從古代一直到新中國成立初期,傳了好幾千年。至今,白水民間還流傳著【借鴉滅蝗】、【五雷碗破賊】、【整治劉財東】、【雷公下棋贏戲台】等有關雷公的傳說故事。

1986年全國文物普查時,工作人員在下河西村周邊發現大量陶器殘片。2003年,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先後多次對下河西遺址進行保護性發掘和研究。2010年,考古學家在遺址中發現3座仰韶文化時期的大型房址,其中一處房址為五邊形半地穴式房屋,室內面積達到300余平方米,主要遺存有門道、竈、居住面、墻體、柱洞、房基等幾個部份,特別是遺址裏有用白灰抹成的地面,被記錄為考古史當前所見最早的白灰地面。房址中大量陶器碎片以紅陶為主,還有少量的彩陶。陶器多為盆、罐、瓶等,陶體有圖案花紋,部份陶器有修補過的痕跡,可見當時的制陶技藝相當成熟。2013年,下河西遺址被列為全國第七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考古調查,雷公墓區周圍至今仍可采集到大量新石器時代的陶片,這些文化遺留極有可能是雷公之遺存。由於墓葬年代過於久遠,雷公又因制陶及醫藥先祖而被世人所關註,因此,該墓對研究中國制陶史及醫藥發展史具有重大意義。

歷史記住了豐功偉績的人,白水人記住了雷公。每年四月二十二日及十月二十二日,當地村民和周圍群眾雲集於雷公廟,進行祭祀活動。

雷公戲樓

廟會期間,各地行醫郎中、中西藥商、陶瓷藝人、陶瓷窯主、瓷器商販,甚至常年以采藥為生的百姓都會來參加廟會。他們拜謁墓地,補殘修缺,為廟會捐款捐物,以祈技藝進步、生意興隆。祭祀活動中,群眾先於雷公廟與墓地燒香吊表祭神,再到「亞父行宮」祭拜,後是陶瓷成品交易,至晚戲樓觀戲,一連數日。

穿越時光,我們仿佛能看到絡繹不絕的行醫郎中、藥材商、瓷器賣家紛至沓來,百姓求醫問病、販賣山藥……裊裊的人間煙火,正如先祖所渴望的那樣:衣食豐足,病疾有治。

廟會源於何時,不得而知。到如今,醫陶始祖與雷公廟會已經成為融民間藝術、物資交流、文化娛樂為一體的地方傳統民俗文化盛會。

(白水縣委宣傳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