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中醫文化:中醫手稿價值億元,12.5萬/100克的高價中藥

2024-02-05養生

汪必昌,字燕亭,清代歙縣人,生於1754年,卒年不詳。嘉慶年間被選入太醫院,任職九年,並曾在嘉慶皇帝五十壽辰時受到封賞,其父也獲贈官職。嘉慶十五年(公元1810年),汪必昌離開太醫院返回家鄉,在臨行前根據其所學寫出【聊復集】一書,同年由京都琉璃廠韞寶齋刊刻而廣為流傳。2017年5月,清朝嘉慶年間禦醫汪必昌所著【聊復集·怪癥匯纂】手稿重現天日,其中記載540種偏方秘方令人大開眼界。

中醫手稿為何價值億元

小王問:"謝老師,我有一個問題, 關於清代禦醫汪必昌的手稿【聊復集·怪癥匯纂】。2017年的新聞報道說,其中記載了540種偏方秘方,估值高達2.1億。我想請教謝老師,您對這個手稿有什麽看法嗎? "

張仲景郵票

張仲景郵票

汪必昌,字燕亭,清代歙縣人,生於1754年,卒年不詳。嘉慶年間被選入太醫院,任職九年,並曾在嘉慶皇帝五十壽辰時受到封賞,其父也獲贈官職。嘉慶十五年(公元1810年),汪必昌離開太醫院返回家鄉,在臨行前根據其所學寫出【聊復集】一書,同年由京都琉璃廠韞寶齋刊刻而廣為流傳。有專家表示:「當前某些疾病,中醫西醫都缺乏辦法,我經過反復研究,感覺清嘉慶禦醫汪必昌【〈聊復集·怪癥匯纂〉四種未刊稿本】內540種秘方偏方中,極可能找到解決方法。這點也許全世界都應該關註重視!」

謝老師略微合上手中的古籍,註視著小王的眼睛,深思熟慮後說道:"這確實是一個令人振奮的發現,小王。 【聊復集·怪癥匯纂】是汪必昌在清代所著的醫學經典,而這份未刊稿本的重現,無疑是中醫界的一大寶藏。汪必昌,字燕亭,他在嘉慶年間被選入太醫院,任職9年,是一位備受賞識的禦醫。 "

小王聽得津津有味,迫不及待地問道:"這個手稿的重要性在哪裏,謝老師?"

謝老師微笑著回答:"首先,這份手稿的重要性在於它是一份珍貴的歷史文獻,能夠讓我們更深入地了解清代的醫學治療方法和醫療體系。汪必昌的經驗和知識,可以為今天的中醫學提供寶貴的參考。 其次,這些偏方秘方,可能包含了一些傳統醫學中已失傳的治療方法,對於一些現代醫學難以解決的問題,可能有所啟發。 汪必昌晚年遺著【聊復集·怪癥匯纂】等4種未刊稿本現世,分別為【怪證匯纂】、批註【陶氏殺車三十七槌法】、【針灸論】與【怪證方法】。其中【怪癥方法】篇幅最大,占整個稿本的四分之三以上,收錄禦醫整理的秘方偏方五百四十種,涉及各類疑難雜癥,其中不乏「癌癥」「腫瘤」「尿血吐血」、「消渴癥」(糖尿病)、「中風癱緩」和「白癜」等。 "

有媒體報道:晚清禦醫任錫庚的50種秘方在2007年時就拍出了200萬元,平均每種秘方4萬元。如今又過了10年,他預估,一般稿本手稿的價格都至少上漲了10倍,如果以每種秘方或偏方40萬元作價,此稿本的市場價能達到2.16億元。

小王點點頭,繼續問道:"那麽,這份手稿的重要性是否意味著我們應該盡一切努力去保護它呢?"

謝老師思索片刻後說:"小王,對於這份手稿,我認為我們首先要尊重歷史和文化遺產。 另外,手稿包括中醫藥秘方偏方在內的許多核心技術必須掌握在祖國中,才能真正掌握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清嘉慶禦醫汪必昌匯纂並經部份驗證的歷朝歷代治療怪癥的秘方偏方540種,必須永遠掌握在中國人自己手中,絕不容許流失。 "

12.5萬/100克的高價中藥

小王深有感觸地點頭,他明白謝老師的話語深意,又說道:「謝老師, 2011年,在新會舉辦的‘首屆中國新會陳皮文化節’上,一份(100克)自報1982年的新會‘陳皮皇’拍出了11萬元的高價。隨後在2013年舉辦的‘第二屆中國新會陳皮文化節’上,新一屆「陳皮皇」誕生,一份擁有73年歷史的陳皮拍出了12.5萬/100克的高價。這又是為何?

比當年的1克黃金還要貴上8倍多

謝老師說:「 陳皮拍賣,還有很多相關的資訊,例如 你說的,2011年,80年老陳皮加冕首屆「陳皮皇」,折合55萬一斤。2019年,在江門市舉辦的第五屆中國·新會陳皮文化節上,陳化了57年的一組陳皮,166.9g拍賣出了50萬元的高價,平均1克陳皮2995.8元,比當年的1克黃金還要貴上8倍多。

小王很是驚嘆,謝老師又說:「 廣東有幾句流行的諺語。廣東三件寶,陳皮、老姜、禾稈草,一兩陳皮一兩金,百年陳皮勝黃金;千年人參,百年陳皮。你就知道在部份百姓中陳皮的心中的地位。

小王又問:「照這個價格,是不是陳皮放著越久越好?」

謝老師回答:「看從哪個角度,從口味的角度,每個人對口味的鑒賞不一樣,但是從中醫的藥性的價值來說,並不是越陳越好?」

中藥六陳

小王更是驚訝。謝老師說:「陳皮屬於中藥的六陳之一。 中藥六陳是指陳皮、半夏、枳殼、麻黃、狼毒、吳茱萸這六種中藥,透過一定的陳放貯存方法,使藥物由新藥變為陳藥。 這樣可以使其性味、功效發生變化,更符合臨床治療的需要。 在金元名醫李東垣【珍珠囊指掌補遺藥性賦】中,有一首‘六陳歌’,即‘枳殼陳皮半夏齊,麻黃狼毒及吳萸,六般之藥宜陳久,入藥方知奏效齊’ 。

1940年新會陳皮皇

2023年5月13日,上海,在上海茶博會,亮相的1940年新會陳皮皇,500克標價288000元。據了解,陳皮皇出生在會城南坦九龍村,代代相傳,是傳家寶。

小王認真地記錄著,不時點頭示意自己理解了謝老師的話,謝老師又補充道:「其實, 先是陶宏景提出陳皮、半夏宜陳久用之 之後【唐本草】又補充了四味 【類證本草】總結之,並正式提出‘六陳’說 。」

中藥「六陳」之說,首先由南北朝著名醫學家陶弘景提出,「橘皮用陳久者良、半夏陳久用之」;其後,唐代醫藥學家蘇敬在他主持編撰的【唐本草】中記載:「麻黃、陳皮、吳茱萸、半夏、枳實(枳殼)此應陳久也。」

謝老師笑了回答:「 根據傳統中藥理論, 中藥六陳可概括為二類。一類為有毒之品,如狼毒、半夏、吳茱萸;一類為含有揮發油,味辛性溫之物,如枳殼、陳皮、麻黃。有毒者,祛其毒,如狼毒醋製(現臨床很少套用);半夏生姜白礬制, 吳萸甘草水製等。 首先,六陳藥物在生用時氣味都很濃烈,有刺激性,服用時有可能出現毒副作用。經過一段時間的貯藏和炮製,部份的毒副作用會減輕。 也就是六陳藥在陳放後,氣味相對減弱,更適合治療。」

並不是越陳久越好

小王聽得津津有味,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繼續提問:「另外,謝老師,像陳皮這樣的中藥進行陳放是不是越久越好呢?」

陳皮

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所產的大紅柑的幹果皮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又是傳統的香料和調味佳品,所以廣陳皮(包括新會陳皮)向來享有盛譽。在宋代新會陳皮就已成為南北貿易的「廣貨」之一,行銷全國和南洋、美洲等地區,在明清兩代就是禦用藥材,現在是國家地理標誌保護品種,也是廣東正式立法保護的 8 種嶺南中藥材之一。

「另外,」 謝老師繼續說道,「 所謂陳久,並不是越陳久越好。明代杜文燮在【藥鑒】中說,‘陳皮須用隔年陳, 麻黃三載始堪行, 半夏隔年須炮製, 茱萸氣烈待揮散’。近代醫家張山雷也曾說,‘新會皮, 橘皮也, 以陳年者辛辣之氣稍和為佳, 故曰陳皮。’ 可見‘六陳’也有規定的相應貯存時間, 而不是無限期的放置。 如果將這六種中藥放置數年甚至數十年,其氣味會減少很多。中藥的治療作用主要在氣和味,所以讓藥氣逐漸揮發至‘稍和’為度。並不是無限期放置,否則,藥就會失去功效。

陳皮

謝老師繼續說道:"小王,學習中醫不僅僅是為了獲得知識,更是為了將這門醫學傳承下去,為人類的健康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另外, 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寶庫,像青蒿素正是從這一寶庫中發掘出來的。未來我們要把相關中醫藥研發做透,把論文變成藥,讓藥治得了病,讓中醫更好地造福全人類。 "

小王默默地點頭,心中充滿了感慨。他知道,謝老師不僅是一位優秀的中醫師,更是一位偉大的導師,他將繼續努力,學習中醫的精髓,傳承下去,為中醫學的繁榮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陳皮的制備

陳皮的加工在霜降後至翌年春季,采摘成熟果實,剝取外層果皮,曬幹或低溫幹燥。

剝皮

陳皮的制備

新會陳皮廣陳皮常3瓣相連,形狀整齊,厚度均勻,約1mm。點狀油室較大,對光照視,透明清晰,質較柔軟。氣香濃郁。陳皮的鑒別也是以瓣大、完整、顏色鮮、油潤、質柔軟、氣濃、辛香、味稍甜後感苦辛者為佳。

陳皮的制備

陳皮的貯藏

新會柑皮幹燥後方可使用,新采的當年制的或貯存還不足三年的,一般被稱為柑皮或果皮。三年以上陳化的才可稱陳皮。貯藏采用傳統的陳化方法,一般的新會人家用麻繩穿好掛在竈尾,或用麻袋裝放在閣樓上。商戶則用麻袋(或是草袋)裝進倉庫貯藏,放置三年以上讓其自然陳化。

陳皮的貯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