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生水煮飯,不僅有毒還致癌?不敢用自來水煮飯的人看看吧

2024-05-08養生

過去村裏的老王,一直堅持用井水煮飯,說是這水天然得很,喝著也放心。直到有一年,井水被查出重金屬超標,這事兒在村裏鬧得沸沸揚揚。

從那以後,老王改用自來水,但他總是念念有詞:自來水裏那氯的味道,聞著就不對勁。長此以往,老王搞得神經兮兮的,提起自來水煮飯,臉色就跟吃了苦瓜似的。他說:「這自來水裏的氯,煮飯吃了會不會有毒啊?還說能致癌是不?」

這事兒不光是老王,好多人都跟著起了疑心。所以今天,咱就得好好剖剖這自來水煮飯的皮,看看究竟是怎麽回事。

咱們先來聊聊自來水裏到底有多少氯。其實啊,自來水廠都有個標準,放氯是為了消毒,要是沒有這一步,自來水管到你家裏,說不定就得帶著一幫細菌給你串門兒了。

那氯的量多不多呢?這得看國家標準,中國【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中規定,自來水中余氯的含量一般不超過0.3至1.0毫克每升,這個量算是挺保守的。畢竟,別看氯個頭不大,但它可是個消毒高手,稍微一點點就能讓細菌無所遁形。

話說回來,這標準還不是隨便定的,是經過一堆科學家反復琢磨、實驗出來的。把這麽點氯放到水裏,足夠保證水質安全,又不至於對人體造成何方神聖的影響。

再說說這氯的消毒利害,要知道,沒有比潔凈更安心的水了。氯在自來水處理這一環可是立了大功,一進水廠,它就開始忙活:幹掉細菌,解決病毒,讓你家的水龍頭流出來的水,幹凈得跟新鮮出爐的饅頭似的。

但話說回來,有人會犯嘀咕,那氯消毒完了會不會留下啥不好的東西呢?俗話說得好,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的確呢,氯和水中的有機物一碰頭,能生成一些叫消毒副產品的東西。

這東西聽起來挺嚇人,研究確實也表明,如果長時間暴露在高濃度的消毒副產品中,對健康是不利的。

比如,有的消毒副產品被研究發現與某些型別的癌癥有關聯,不過這得是在長期、大量攝入的情況下才得考慮。

但別急,咱得弄清楚一點,那就是自來水裏的這些消毒副產品,多半是遠低於危害健康的水平的。

之所以這麽說,是因為這一切都在專家的精密計算和嚴格控制之下,而咱們的政府和健康部門,可不是吃素的,他們會定時抽查水質,保證這些數據都在安全線之內。

亞硝酸鹽作為環境和食品汙染中常見的一種化合物,引起了廣泛關註。在飲用水中,亞硝酸鹽主要來源是由硝酸鹽在微生物作用下還原形成。

而硝酸鹽在自來水處理過程中通常保持在較低水平,因此,初始的自來水中亞硝酸鹽的濃度相對較小。

然而,存放過夜的飲用水中亞硝酸鹽含量會受到溫度、光照、細菌汙染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研究表明,在常溫下,有害細菌的繁殖將促進亞硝酸鹽的生成,尤其是在夏季高溫條件下更為明顯。

實驗數據顯示,在 20至30度 的常溫下,隔夜水中亞硝酸鹽的含量確實會有所升高,但通常不會超過國家飲用水標準的限值。

盡管亞硝酸鹽的致癌性一直是科學家和公眾所關註的問題,但在常見的暴露水平下,隔夜水所含的量級通常在安全範圍之內。

然而,鑒於安全和健康考慮,建議最好當天準備的水當天飲用,且飲用前最好進行沸騰消毒處理。

在面臨水源汙染和水質安全問題時,凈水裝置逐漸走進了普通家庭。市面上的凈水器五花八門,不同品牌、不同型別、不同材質和不同功能的凈水器令消費者眼花繚亂。

凈水器的選擇需根據家庭使用的具體水質情況來定。一般而言,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的余氯、有機物等雜質;

反滲透(RO)膜能有效過濾水中大部份重金屬、病原菌、病毒等;超濾(UF)則適合過濾細菌、懸浮物等。

因此,在水質較差的地區,建議使用RO系統,而在水質相對良好的地方,使用活性炭或UF凈化器便已足夠。

具體到凈水器的安裝和維護,則需要持續的關註。凈水器雖能凈化自來水,但若維護不當,其自身可能成為細菌滋生的溫床。

例如,濾芯在過濾水中有害物質的同時,也可能截留了微生物,長時間不更換清潔,就可能反而汙染出水。因此,使用者需遵循指導手冊,定期更換濾芯並做好凈水器的清洗和消毒工作。

談及用自來水煮飯,許多人擔憂水中的化學物質可能對健康造成損害。然而,科學煮飯的關鍵在於水質的處理和烹飪方法的選擇。

首先,若擔心自來水中的氯和其他潛在化學物質,可以讓水先靜置一段時間,讓氯揮發,或者使用過濾裝置去除大部份雜質和化學物質。

其次,在煮飯時,使用合適的水溫和烹飪時間有助於保留米飯的營養,並減少有害物質的生成。

此外,使用高品質的米和幹凈的烹飪容器也是確保煮出健康米飯的重要因素。米在清洗過程中會去除表面的灰塵和農藥殘留,而幹凈的鍋具可以避免食物與有害物質的接觸。

煮飯時,還應避免使用過舊或損壞的烹飪器具,因為這可能導致重金屬等有害物質的遷移。

科學的煮飯方法不僅能夠保證飲食安全,還能保持食物的營養和口感。因此,合理選擇水源、妥善處理水質、使用正確的烹飪器具和方法,都是確保自來水煮飯安全的重要措施。

經過合理處理的自來水用於煮飯是安全的,不會導致毒性或致癌風險的增加。在選擇飲用水時,我們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科學判斷,不必過度恐慌。

同時,在日常生活中,應當學會科學煮飯,了解不同水源的特性,選擇合適的烹飪方法,從而確保飲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