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混合痔切除並行癥的是什麽?中醫方法電針八髎穴有什麽影響?

2023-12-10養生

作為肛腸疾病中多發病、常見病的痔病來說,自古以來就存在「十人九痔」的觀點。

中華中醫藥學會釋出的最新流行病學調查的結果顯示,作為在中國成年人中發病率高達50.1%的肛腸疾病,痔病占了98.8%。 直腸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膚下的直腸靜脈叢擴大、曲張可以構成痔,因此說痔的性質實際上就是柔軟的靜脈團。

按照其發病部位而分類,痔可以被劃分為三種形式即內痔、外痔還有混合痔。 從形成機制來看,混合痔實則為內、外痔靜脈叢的溝通吻合,鑒於此,其有內、外痔的雙重表現。

鑒於此,混合痔的病情在痔病中相對復雜,治療相對困難, 臨床上常常因藥物療效不佳而采取手術治療。PPH術即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形切除釘合術, 又被叫做吻合器痔切除術等。

肛腸科醫生根據其所具備的手術時間短、 住院時間短、出血少、術後恢復快等優勢而視其為臨床治療混合痔的常用手術。 然而其術後並行癥諸如術後墜脹、疼痛和排尿困難等給患者術後的心理還有生活品質造成了嚴重影響;

因對術後並行癥缺乏及時有效的幹預和治療措施而導致患者術後肛門功能受損進而產生手術失敗的後果, 故此有效預防混合痔PPH術術後並行癥的發生是肛腸科的重點研究方向。

臨床上對於混合痔PPH術術後並行癥的千預和治療多在術後出現時才進行, 方法單一且不能兼顧患者多個癥狀同時出現的情況。 「治未病」理論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透過提前幹預防治「未生之病」、「未盛之病」和「已衰之病」

且自從【黃帝內經】時代起就被醫家廣泛套用於指導針灸防治疾病的臨床實踐中 。手術後的並行癥是伴隨手術而產生。

屬於「未生之病」的範疇故對於在手術之前針刺以減輕術後並行癥就屬於「治未病」。 現代醫學的「超前鎮痛」理論指的是機體在被傷害性的刺激損傷之前透過采取一定的防範措施可以阻止中樞或外周神經的敏感化

損傷所招致的疼痛被減少或消除,現代針灸界醫家把「超前鎮痛」理論運用於指導針刺臨床中, 且目前已證實在「超前鎮痛」理論指導下進行術前針刺可明顯改善患者術後疼痛的情況。

針灸作為構成祖國醫學的重要組成部份,透過疏通經絡、調和氣血、調和陰陽而整體調節機體功能, 而且其在現代醫學中還被證實可以調節各神經系統和各體液系統的功能及相互聯系,故可用針灸防治術後出現的除疼痛之外的其他癥狀。

基於上述觀點, 本人進行了術前電針八髎穴對混合痔PPH術術後並行癥即疼痛、墜脹和首次排尿影響的相關預實驗研究。

結果發現術前電針八髎穴不僅可減輕混合痔PPH術術後肛門疼痛, 還可減輕肛門墜脹並且縮短術後24h內肛門墜脹和疼痛持續的時間、促進首次排尿。 鑒於預實驗的研究結果,本研究進一步擴大樣本量

深入觀察術前電針八髎穴對混合痔PPH術術後並行癥的影響即對24h內不同時間肛門墜脹和疼痛程度、 24h內肛門墜脹和疼痛持續的時間及對首次排尿的影響以期為肛腸界面臨的如何有效預防混合痔PPH術術後並行癥的難題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痔的病名的記載源頭首見於西周時期的【山海經】中的「南流註於海,……,食者不腫,可以已痔。」 根據中醫古文獻對痔的記載可把其含義概括為如下方面。

「痔,峙也」,即人體孔竅中突起的小肉;「痔,後病也」,即所有的肛腸疾病內外痔的統稱也就是現代醫學所說的「混合痔」。 【素問】中首先記載了痔的病機。

歷代醫家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 從致病的內外因角度出發認為痔的病因雖然有外感六淫、飲食失宜、七情內傷、勞倦內傷、先天異稟等痔的形成卻比較復雜, 這些病因或獨自致病,或者與其他病因一起作用於機體而致病

出現氣血濕熱瘀結於內、臟腑氣血陰陽虧損等結果而使得病理產物下趨註於肛門,蘊發為痔。 【素問?至真要大論】雲:「諸病跗腫,疼酸驚駭,皆屬於火;諸脹腹大,皆屬於熱。」

【東垣十書】曰:「善為病者,皆是濕熱風燥所傷,而熱為最多也。」由上可知,六淫中風、濕、燥、熱與痔的關系最為密切。 【素問?生氣通天論】曰:「因而飽食,筋脈橫解,腸擗為癆。」

【瘡瘍經驗全書】曰:「臟腑所發,多由飲食不節, 醉飽無時,恣食肥膩、胡椒辛辣、炙馎釅酒,禽獸異物任情醉飽……遂致陰陽不和,關格壅塞,風熱下沖,乃生五痔。」

故飲食不節、不潔與偏嗜皆可導致濕熱之邪結聚而下註於腸道,日久蘊而成痔。 【瘡瘍經驗全書】中雲:「以上諸痔,各類不同,其種則一,何也?皆由大腸傳道以成,風熱或登廁臟虛,為風邪所襲,六氣七情所感。」

【薛氏醫案】曰:「原痔者,貧富男女皆有之。 ……喜怒無常,氣血浸入大腸致谷道無出路,結積成塊,生血生乳,各有形相。」

超出了生理和心理適應範圍的情誌刺激導致氣機逆亂、氣血執行不暢、臟腑精氣損傷和功能失調 ,進而病理產物下註肛門而肛門的功用由此受到了嚴重影響最終導致痔的產生的後果。

在勞倦內傷中又可分為勞力過度、勞神過度和房勞過度,然而不管是哪一種過度均可導致氣血虧虛。 氣虛、氣傷則或無力推動血行或無力攝血,血虛、血傷則或不能榮養臟腑或血行不暢,無論上述哪種皆可導致肛門氣血瘀阻或中氣下陷,久則「筋脈橫解」

而為痔。如【外科正宗】中曰:「夫痔者,乃素積濕熱,過食炙馎, 或因久坐而血脈不行,……以及擔輕負重,竭力遠行,氣血縱橫,經絡交錯,……俱能發痔。」

【薛氏醫案?保要撮要】曰:「痔瘡之癥,或因稟受胎毒,或膏粱食積,或母食炙馎厚味所致。」 【瘡瘍經驗全書】中曰:「……以上諸痔,……亦有父子相傳者,母血父精而成。」故先天稟賦與痔的生成關系密切。

然而先天稟賦又不僅與生殖; 精的品質有關,還與母親在孕育過程中是否從飲食等方面註重養胎、安胎有關。

在痔病病因病機的復雜性和痔手術的復雜性的共同作用下, 痔術後並行癥的產生則尤為復雜,涉及到術前和術後即痔病的圍手術期, 在圍手術期期間各種要素相互影響、交互作用從而會共同導致痔病的發生。

以金創的直接損傷為前提,以濕熱風燥之邪及局部氣血不足為主因,以情誌不暢為重因。 具體論述如下:祖國醫學中的「金創」包含了手術,金創損傷肛周經絡,導致經絡之氣被隔斷。

【黃帝內經?素問】曰:「氣傷痛,形傷腫,……,氣傷形也,先腫而後痛者,形傷氣也。」 故金創損傷肛周經氣及形而氣滯血瘀或導致不通則痛,或導致血不循經而出血,或導致水液淤積肛門而墜脹。

祖國醫學認為痔的病因為濕、熱、風、燥,其認為在這四氣合而為病的條件下才產生了痔即病竈 ,手術只是去除了病竈,而沒有去除其病因。

【薛氏醫案】曰:「臀,膀胱經部份也……,其位僻,雖太陽多血,然氣運難及,血亦罕到。」 故可知肛周本身氣血不足,而金創損傷了肛周經絡而導致的氣血執行不暢之後會加重肛周氣血不足。

痔的去除是透過用刀具而使之切除,創口的性質為開放性而與外界的環境直接相通, 濕熱風燥之邪會侵犯外界的環境直接相通的開放性的創口而致使疼痛、墜脹等術後並行癥的產生。

在上述原因的影響下出現或不通則痛、不榮則痛,或蓄積化熱、 血不循經而出血,或腸腑失養、燥熱內結、傷津耗液而排便困難而加重出血與疼痛, 或濕熱下註導致創緣或皮瓣紅腫熱痛。

【薛氏醫案】曰:「喜則傷心,怒則傷肝,喜怒無常, 氣血浸入大腸致谷道無出路,結積成塊,生血生乳,各有形相。」從此記載中可以推知情誌失常會導致痔瘡的生成。

因此,在現代醫學中由於患者對手術的不甚了解故其在術前會產生恐懼心理及而在手術中的創傷會引起術後疼痛從而使患者產生焦慮的情緒, 上述因素在共同作用下會導致肝的疏泄功能被影響的結局,進而使得肛門手術區的氣血的執行被影響。

在此影響下氣機失調由此而得,呈現出氣滯血瘀、不通則痛、蓄積化熱、燥熱內結等, 導致術後並行癥的根據病因可推出其預防措施:改變飲食習慣,如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

改變排便習慣即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不久坐,定時活動等。雖然說「十人九痔」,但是在沒有出現臨床癥狀如便血、疼痛等的情況下,痔能夠被當做人體的正常構造來看待。 只有出現了相應的不適癥狀如疼痛、便血和脫出等,或者影響了日常的生活,才被認為患有痔病。

所以,在減輕或消除痔的癥狀即可的現代醫學中認為痔的治療目的不是非要「根治」。 因此對於病情較輕的先予保守治療如調整飲食、排便習慣和采用物理療法等。

即只要緩解癥狀就可以。而對於病情較重的或經保守治療癥狀不能緩解的, 才考慮手術治療。常見的手術有套紮術、外剝內紮術、都卜勒引導下痔上動脈結紮術、 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形切除釘合術、選擇性痔上黏膜釘切術等。

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形切除釘合術是義大利學者基於肛墊理論及肛墊下移學說創造的。 年引入中國並被廣泛套用於痔的臨床治療。

其手術的原理是透過對齒線上方「無痛區」的痔上黏膜進行環形切除以實作「懸吊」肚墊組織, 也就是透過阻斷痔體的血液供應,使痔體因缺乏營養而萎縮 ,從而恢復肛墊的位置。其目的是透過恢復肛墊的位置來最大限度地保留肛墊的功能。

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肛腸外科學組組織修訂的 【痔上黏膜環形切除釘合術暫行規範】中規定其中文名為「痔上黏膜環形切除釘合術」

並對「痔上黏膜環形切除釘合術」的手術適應癥做出了明確的規定: 環狀脫垂的度內痔或反復出血的II度內痔;功能性出口處梗阻型便秘導致的直腸前膨出;直腸內脫垂。 然而電針的療效受到頻率、強度、時間、波形、波寬等刺激參數的影響刺激參數不同,療效不同。

不僅能同時釋放中樞腦啡肽、內嗎啡肽、內啡肽、強啡肽而快速、高強度止痛,還能避免長時間刺激造成機體的耐受。 密波是頻率高於30Hz的連續波。

疏波是頻率低於30Hz的連續波。疏密波是指疏波和密波交替出現,兩種波各持續1.5s。 疏密波的作用不僅是促進機體代謝和血液迴圈、改善組織營養、消除炎癥水腫,還可以避免單一波形引起的機體適應。

在研究中發現電針30min時端腦含量顯著降低而腦幹含量明顯升高, 從而提高痛閾和鎮痛效果,故倡議在運用電針鎮痛時適宜的時間應選為30min。

PPH術易造成術區血液迴圈不暢、組織營養差、局部組織損傷並缺血水腫, 調整電流強度至患者能承受的最大程度並留針30min,以期能充分發揮電針的功用,提高療效。

電針療法是在毫針刺入腧穴之後經由提插、撚轉等手法使之「得氣」,並在針體上連線接近人體生物電的微量電流來防治疾病的一種措施,具有起效快、療效顯著、操作簡便、節省人力、經濟效益高和安全等優勢,在臨床上適應範圍廣泛,被針灸醫生普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