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進補不當,父子雙雙進了急診

2024-01-09養生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彭放 通訊員 符晴

熱氣騰騰的羊肉火鍋、香氣撲鼻的藥膳雞湯……冬季,人們往往胃口大開、食欲旺盛。加上民間有「三九補一冬,來年少病痛」的說法,很內送流量備援容錯機制婦會在這個時候給自己和家人做一些營養、滋補的大菜、藥膳。可是,一些人卻因為進補不當進了醫院。

中醫專家提醒,中醫進補講究「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特別是有「三高」、慢性膽囊炎、脾胃病或體質過於虛弱者,不能盲目進補,否則不僅無益於健康,反而會帶來副作用,最好能到醫院請中醫師辨證施補。

連續進補多日,腹痛難忍入院

「哎喲,哎喲……」入冬以來,醫院急診科接診的膽結石、膽囊炎患者明顯增多了,35歲的小李就是其中之一。

小李前些年在深圳打拼,工作壓力大,飲食不規律,身體比較虛。最近,小兩口回長沙發展,和父母住在同一個小區,最幸福的就是每天可以回家吃上媽媽做的美食。入冬後,小李媽媽每天做雞湯、豬蹄、紅燒肉等給兒子兒媳補身體。

一天晚飯後,小李出現上腹部脹痛不適、惡心、反胃、嘔吐等癥狀,休息兩個小時後癥狀加重,急忙趕到長沙市中心醫院(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看急診。

醫生發現小李右上腹壓痛,在吸氣後、按壓時疼痛更加劇烈,結合體征和B超結果,診斷為膽結石、膽囊炎。小李想起自己之前體檢確實查出了膽結石,但結石小沒有什麽癥狀,就沒有放在心上。

該院中西醫結合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王智芳分析,小李這次膽結石、膽囊炎發作,和進補不當有關。天氣變冷,人體胃腸道消化能力下降,特別是有膽結石病史的人,吃多了油膩、高膽固醇、高脂肪的食物容易導致膽囊炎發作,甚至出現急性重癥膽管炎引發休克等情況。有膽囊炎、膽結石、胰腺炎等病史的市民,切記少吃高脂肪、高膽固醇的動物內臟及肥肉、鮮奶油、油炸食品等,以免誘發膽絞痛。

多加一味補藥,老人血壓飆升

小李康復出院沒多久,又來到了長沙市中心醫院(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急診科,這一次,他是送父親老李來看病。沒想到的是,老李這次入院也因進補而起。

「我有20多年的高血壓病史,平時吃了降壓藥血壓就能維持正常,可是最近血壓飆升,加量吃降壓藥也控制不好。」入院時,老李頭暈頭痛、面紅目赤。急診科醫生給他測量血壓,發現血壓高達200/110公釐汞柱。轉入中西醫結合科進一步完善檢查後,醫生發現老李的視網膜和腎臟都有受損的表現,被診斷為「高血壓病3級、極高危組,高血壓視網膜病變及高血壓腎病」。

為什麽血壓突然控制不住了?王智芳和患者詳細交流後找到了線索。

入冬後,老李總覺得自己特別怕冷。他在網上看到一個溫陽散寒的食補方——當歸生姜羊肉湯,就讓老伴在家做。老伴在燉湯時加了人參,老李隔一天吃一次,半個月後,他感覺怕冷的情況有了好轉,但經常頭昏腦漲、頭痛臉紅,在家測量血壓明顯升高,降壓藥加量服用也沒有改善。直到前幾天晚飯時,老李和兒子小酌後頭暈頭痛癥狀加重,被緊急送到醫院。

王智芳介紹,當歸生姜羊肉湯早在漢代張仲景的【金匱要略】即有記載,這個食補方具有溫中補虛、祛寒止痛的功效。但老李家做這道食補東加入了人參,或成為他血壓飆升的主要誘因。人參能興奮心臟,提高心臟的收縮能力和頻率,使血液流動加快,促進人體新陳代謝,進而減緩體力衰退,增強抵抗力。但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因為人參興奮心臟、增強心臟收縮的作用,連續服用就可能引起血壓升高的不良反應。

中醫養生因人而異,別踩這些坑

【中國公民中醫養生保健素養】第25條提到,體質虛弱者可在冬季適當進補。「但即使身體虛,也不能盲目亂補,否則不僅無益於身體,反而會帶來副作用。」王智芳給出了以下建議:

首先,中醫講「壯火食氣、少火生氣」,這裏的「壯火」「少火」是指藥物和食物的陽火內容,「壯火」就是大熱,「少火」就是溫性,大熱會使人的正氣消耗、衰退,溫性則使人的正氣滋養、強壯。提倡飲食上多食溫潤之品,溫補、清潤相結合,比如羊肉、香菇、韭菜、洋蔥、鴨肉、白蘿蔔、萵苣等,少食熱燥、過於辛辣之品,如狗肉、花椒、烈酒等,以免辛散發汗太過反傷陽氣。

其次,中醫養生註重因人而異,原則是「少年重養,中年重調,老年重保」。也就是說,少年陽氣正盛,可以不補,或者小補;中年人則應該根據最近的身體狀況作出相應調理,比如最近很勞累,身體損耗太大,可以適當補一補;老年人往往患有多種慢性疾病,應重視保護,而不是一味進補。比如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的老年人冬季更應註意保暖,規律用藥,減少出汗等;患有頸椎病、腰椎病的老人應註意局部的保暖,多做一些柔和的鍛煉,如練習太極拳、八段錦等養生操,這些都體現了「老年重保」的理念。

王智芳提醒,冬令進補有一些常見的誤區,市民朋友註意別踩坑。

誤區一:虛實不分

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則補之」,即使是虛證,也有氣虛、血虛、陽虛、陰虛之分,根據人體器官又有心虛、肺虛、肝虛、脾虛、腎虛等不同。比如消瘦的人,大多脾胃虛弱,平時吃東西都可能造成消化不良、腹瀉,如果進補過於峻猛容易出現「虛不受補」的現象。在進補前,最好咨詢醫生,結合各種補藥的藥性特點,辨證施用。

誤區二:食肉滋補

「吃肉補身,無病強身」,這是一些老百姓固有的觀念。其實,這種進補方式並不適合大多數人,因為肉類食物大多熱量高,脂肪、膽固醇含量高,大量食用會驟然加重脾胃和肝臟的負擔,使長期處於疲弱的消化器官難以承受,導致消化系統功能紊亂,增加高血壓、高血脂,甚至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同時,過量吃肉還會對腎臟產生不利影響。

誤區三:以藥代食

一些市民不惜高價買人參、鹿茸之類的中藥進補,效果未必就好。中醫提倡「缺什麽,補什麽」,中藥不應以價格的貴賤來分功效的高低,關鍵是根據自身體質來選擇,尤其是老年人,更應辨證調補。「是藥三分毒」,一般在沒有疾病癥狀的情況下,用藥調理不如飲食調理。

來源:長沙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