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中醫「望聞問切」如果推廣,能不能打過西醫高精尖的醫療裝置 ?

2024-05-26養生

震驚!高科技醫療裝置遍地都是,為何5000年傳統中醫"望聞問切"反被冷落?

朋友們,看過一些醫院和診所的診療環境嗎? 那種高精尖的醫療裝置、儀器幾乎遍布每個角落,造價動輒數百萬元。 可這麽昂貴的醫療成本,真的就只能靠人工智慧和大型電腦器來解決疾病嗎?

今天,就讓我們回頭再看看源遠流長的中醫藥文化!中醫祖先早在幾千年前, 就創立了" 望、聞、問、切 "這一獨到診療方式,不僅簡單有效,而且成本低廉。 可現實中,這一傳統智慧卻常常被我們所忽略和貶低了。原因究竟出在哪裏呢?讓我們一探究竟!

中醫之道

首先說說中醫。我們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在漫長歷史中延綿不絕,很大程度上就得益於中醫藥的滋養。 早在遠古時期,我們的祖先就探索出"望聞問切"這種巧妙的診療方法,並將其發揚光大,臨證施治。

所謂 "望" ,就是觀察病人的神情、體態、肌膚、舌質等,洞悉體內氣血執行狀況; "聞" 則是聞病人身上的氣味,辨別病因;而 "問" 就是向病人詢問病情發生經過和癥狀表現; "切" 則是診脈,把脈搏狀況與望聞問三診結合起來,完成對疾病的準確判斷。

嚴格來說,"望聞問切"的診療過程雖然看似簡單,但融會貫通卻並非易事。它需要醫者具備紮實的中醫理論基礎和豐富的臨床經驗,方能將中醫智慧完全發揮出來。 可一旦掌握了訣竅,這種診療方式就無疑成本低廉而省時又高效了。

高精尖VS低成本

相比起高昂的醫療成本,中醫的"望聞問切"之道無疑是一條更為經濟實惠的道路。可現實中,我們普通人不得不被迫接受高精尖的診療模式,究竟是出於何種原因呢?

其實,這主要還是因為一味中藥 難以采集、炮製不善、真偽難辨 等種種客觀原因 ,導致中醫藥遭到冷落。中醫講究 "藥食同源" ,需要大量優質的草藥作為藥源。然而,傳統藥草往往采摘期極其短暫,如過了時再采集則形同無藥。再加上農藥化肥的泛濫使用,地道藥材愈加難尋。

除此之外,炮製工藝失傳、真品難覓,也加劇了中藥臨床使用障礙。 一旦藥源不足,中醫就只能止步於理論層面,而缺少了切實的"藥"來助力,自然就無法在實踐中發揮應有的威力。

所以啊,要讓中醫"望聞問切"傳統重新在臨床發光發熱,其實離不開對中藥材培育、炮製、鑒別等供給端的振興和發展。只有從根本上解決好這一問題,中醫藥事業才能持續健康發展,造福更多群眾。

網友熱議

青蒿素,就屬於中醫中藥範疇,並獲得了諾貝爾獎。

中醫是講究先養後醫,醫養結合,治還講究共存,激發免疫系統,這是西醫沒有的,中醫西醫高下立判。

中醫是從功能治病,西醫是從形態治病。中醫為上醫,帶來的利益小,西醫為下醫,產業鏈大。

結語

總的來說,我們中國傳統的"望聞問切"中醫,凝聚著祖先幾千年來的智慧結晶。雖然當下中醫藥事業發展並不樂觀,但依舊值得我們繼續關註和呵護。 也許未來,高科技與傳統醫學能夠相互借鑒、優勢互補,為民眾帶來全新的診療模式,造福我們每一個人。

註:文章中圖片部份來自網路,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