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收好這個「二十四節氣養生攻略」,照著做,健康一整年!

2024-07-11養生

24節氣作為農耕社會生產生活的時間指南,幾千年來指導著中國傳統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重視天人相應的中醫也很重視節氣養生,如何對照老祖宗的養生經驗和時間節點來養生健體?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

01立春

立春之後,白天漸長,氣溫漸暖。從中醫養生保健的角度看,春天是陽氣生發的季節,因此立春也是一年中最適合養陽氣的時候。身體陽氣足,抵抗力才強!

立春之後,要多食溫補脾胃的食物,不宜大魚大肉。

建議多吃新鮮的蔬菜,比如韭菜,韭菜是最先嶄露頭角的,生命力頑強,是最典型的應季蔬菜;

蔥,春天的蔥是一年中營養最豐富、最嫩最好吃的時候,喝蔥白湯可以益五臟、補氣血;

大蒜,春天呼吸道和消化道很容易受到感染,可以殺菌,對心血管健康也很有好處。

02雨水

從雨水節氣開始,氣溫逐漸回升,降雨也逐漸增多,是寒去熱來的轉折初期。雨水過後最容易出現「倒春寒」,忽冷忽熱,養生重點就是「春捂」「春捂」要穿衣宜「上薄下厚」,捂好背、腹、足底。

1.背部保暖護好「陽脈之海」--督脈,減少感冒;

2.腹部保暖有助於預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瀉;

3.「寒從腳下起」,足部保暖身體才能真正暖和起來。

03驚蟄

驚蟄意為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的冬眠動物。驚蟄過後雖然天氣轉暖,但是氣溫起起伏伏,而且是流行性感冒高發的季節。此時一定要調整好身體機能,抵禦疾病!

驚蟄過後需調理脾胃、疏導肝氣、養護腎水。

養脾胃可揉揉足三裏穴(關節外側向下量4橫指)按揉時小腿略向前伸,食指按放在足三裏穴上,中指壓在食指上,兩指用力,按揉足三裏穴1分鐘。

04春分

古人雲,「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也就是說,春分是一年四季中陰陽平衡、晝夜均等、寒溫各半的時期。

中醫介紹,春天萬物生長,陽氣升發。人體在這個季節新陳代謝旺盛,飲食宜甘而溫,富含營養,以健脾助陽為原則。

不妨添加一些甘味食物滋補脾胃,例如山藥、木瓜等。菠菜是春季的時令蔬菜,有滋陰潤燥、舒肝養血的功效。

05清明

中醫介紹,清明節氣之後,氣溫逐漸回升,陽光變得沒有以往那麽和煦,長時間曬會讓體內生熱氣,肝火旺盛,所以這個節氣裏尤其要註意養肝。

清明後可以喝點清肝明目的「菊花枸杞茶」春季很容易出現眼睛幹澀、目赤火熱的癥狀。

這是因為春天肝氣上升,肝主眼,很容易肝火旺。枸杞子補腎益精、養肝明目,菊花疏風清熱、平肝明目,二者可謂是清肝明目的最佳搭檔了。

06谷雨

谷雨時節正處於由春到夏的過渡階段,雨水、大風天氣常交替出現,因此谷雨時節也是一年中溫差最大的時期。

如果平時不註意的話就會被高溫假象所欺騙,然後過早減衣服就容易被寒氣所傷,就容易出現感冒。

所以,春捂是非常有必要的,多備一件衣服以備不時之需,也能防止感冒出現。

07立夏

立夏到來,意味著炎熱的夏季拉開序幕。氣溫漸升,濕氣漸大,身體也隨之受到季節的影響。

中醫介紹,夏與心相通,心陽在夏季最為旺盛,功能最強。立夏後的高溫容易引起情緒焦躁,導致心火過旺。

此時吃點苦味蔬菜大有裨益。苦味蔬菜具有消暑、退熱、除煩、提神、健胃的作用。苦味菜有很多,如苦瓜、苦菜、萵筍、芹菜、敏督利、蓮子、百合等。

08小滿

小滿標誌著暑天濕熱拉開帷幕,濕熱難耐容易引起一身病!這時應多飲具有清熱消暑、清心除煩、生津止渴作用的藥茶。

比如麥冬茶,取菊花、桑葉、麥冬和鮮蘆根各10克,梨2個,將梨去皮切成小塊,鮮蘆根切成小段,與菊花、桑葉和麥冬一起煎煮取汁代茶飲用。

麥冬、鮮蘆根和梨,養陰潤燥生津,配以菊花和桑葉,加強了本方清熱生津作用,尤其適合於夏季暑熱口渴、口苦舌燥、五心煩熱、小便短赤,大便不暢。

09芒種

芒種節氣過後,氣溫顯著升高,降雨增多,空氣濕度加大,暑氣漸盛,讓人感覺「又悶又熱」因此被俗稱為「苦夏」

芒種後適當吃一些苦味食物,如苦瓜、蓮子、生菜等,對人體大有裨益。正所謂「苦夏食苦夏不苦」。

明代李時珍認為粥是夏季最佳飲食。可將綠豆、蓮子、荷葉、蘆根、扁豆等清心祛暑之品加入粳米中煮粥,涼後食用可健脾胃,祛暑熱。

10夏至

夏至過後,尤其要註意養好心。中醫有「心通於夏氣」之說。夏至過後,溫度高,濕度大,熱擾心神,使人心煩易怒,坐臥不安。

而此時,人體代謝加快,血液迴圈加快,相應心臟負擔加重。「午覺不睡,下午崩潰」。

夏至正午恰是一天中最熱的時段,人體出汗最多、心情最易煩躁,中午小睡,不僅可以避免中暑,還能很好地恢復消耗的「精氣神」。

11小暑

小暑的到來意味著進入了盛夏,素有「小暑接大暑,熱得無處躲」、「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說法。

小暑節氣千萬不能過度貪涼,比如有的人貪吹空調,對著空調吹,使頸背部肌肉受寒,造成頸部持續痙攣、後背酸痛等;

有的人貪吃冷飲,出汗較多,大口喝冰鎮飲料,過冷刺激會引起血管收縮,容易誘發心血管疾病;

有的人愛洗涼水澡,夏季出汗後,毛孔全張開著,這時候再用涼水一沖很容易感冒。

12大暑

大暑

節氣

大暑,夏天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是養生的關鍵點!俗話說「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濕熱交蒸」;

在這個時候到達頂點,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大暑前後濕氣重,脾胃運化能力差,消化功能相對較弱。

如果經常穿梭於空調與悶熱環境中,冷熱不調,如果大量喝冰鎮啤酒、吃冰激淩,更容易發生胃腸道疾病,沒有胃口吃飯等。

此時可以喝點橘皮茶,橘皮10克,冰糖適量,用開水浸泡後代茶飲。能理氣開胃、燥濕化痰。

14處暑

處暑,即為「出暑」,是炎熱離開的意思,意味著即將進入秋天。不過也別高興地太早,暑氣走了,也迎來了秋燥。

處暑節氣的顯著特征是空氣幹燥,人們往往感覺皮膚緊繃繃的、口唇幹燥、鼻咽冒火,大便幹結。

推薦大家晚上熬點珠玉二寶粥,用到薏米、鮮山藥和柿餅霜。山藥是性平味甘的食物:歸脾肺經,有潤燥補肺的作用。而薏米性涼味淡,有很好的健脾作用。柿餅霜的功能也是潤肺健脾。

15白露

白露也是秋季的第三個節氣,此時夜間溫度逐漸降低,這一節氣也是因「到了夜晚露水凝結,呈現'白露’」而得名。

白露是轉涼的象征。雖然白天的溫度雖然仍然接近或超過30°C,可是夜晚之後,氣溫直接下降到了10°C左右,晝夜溫差達十多攝氏度。

從白露起要補養腎氣。可以堅持晚上泡腳,用溫水泡,水要沒過腳踝,時間在15-30分鐘,泡到身體微微發熱最好,泡腳的同時把耳朵和腰部搓熱。

16秋分

俗話說「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好穿棉」從秋分開始,天氣一天比一天變冷。到了秋分,空氣幹燥,秋風更涼,易出現咳嗽,嗓子幹癢等癥狀,可以喝點「六汁飲」。

取雪梨1個,鮮藕、荸薺、白蘿蔔、甘蔗、鮮百合各30克,榨汁後混勻食用,每次喝30毫升,每天2~3次。但是如果是受涼咳嗽,應多吃山藥、冬棗、蓮子等食物。

17寒露

寒露也預示著進入深秋,「寒露」也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一個帶「寒」字的節氣。醫學典籍【金匱要略】中就有一款非常著名的溫補方劑--當歸生姜羊肉湯。

在這道湯中,當歸有活血養血的功效,是中醫常用的補血藥,生姜可強禦水汽,把身體裏多余的濕寒除掉。

羊肉性質濕熱,可溫中補虛。當歸50克、羊肉500克、生姜60克、黃酒50毫升、蔥30克、食鹽適重。

18霜降

秋天的最後一個節氣--霜降。

霜降是秋向冬過渡的開始,也意味著馬上就進入冬天了。霜降節氣特點是早晚天氣較冷,晝夜溫差大,秋燥明顯。

由於「霜」是天冷、晝夜溫差變化大的表現,故以「霜降」命名。中醫上講,春夏養陽,秋冬養陰,而一到霜降,天氣更涼了,天氣更燥了。

此時養生尤其要註重三個方面的防範,即「防秋寒、防秋郁、防秋燥」。

19立冬

立冬標誌著冬季從這一天正式開始,民間素有立冬補一冬」「立冬進補,來年打虎!」的說法。

立冬進步要遵循「秋冬養陰」的原則。羊肉性溫熱可溫胃禦寒,尤其適合在立冬之後食用,脂肪與膽固醇的含量也要比豬肉和牛肉少得多,是冬季具有進補和防寒雙重效果的最佳美味。

羊肉有助元陽、補精血、療肺虛之功效,對氣喘、氣管炎、肺病及虛寒的病人相當有益。

20小雪

進入小雪節氣後,氣溫會越來越低,氣溫逐步降到零攝氏度以下,全國多地將迎來大風降溫和雨雪天氣。

小雪後天氣寒冷幹燥,人們避寒就溫,多食用火鍋等溫熱食物,穿著增加,使得體內熱氣蘊結,形成「內火」,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上火」出現口腔潰瘍、口幹舌燥、面部長痘等癥狀。

因此要少辛辣,多補充水分,防止「內火」產生。小雪時節可選擇芹菜、萵筍、生菜、苦菊等苦味食物,解熱去火、清熱潤燥。

21大雪

俗話說「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大雪時節,意味著已經正式進入冬季,雪花紛飛,落在地上漸成積雪,因此稱之為大雪。

俗話說,「冬有生姜,不怕風霜。」姜味辛辣,可以在體內產生熱氣,祛除冬季的寒氣,所以受凍的病人,就可以常喝姜湯來驅寒,預防感冒等常見疾病。

22冬至

一直以來素有「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今年冬令補,明年可打虎」的說法。

不過說到進補,有些人立刻想到的是人參鹿茸這些名貴的藥材。其實最普通的食物,同時也是最好的「藥」。

在中國部份地區素來有6九一只雞」的說法。雞肉性微溫,偏向於性平,身體比較健康,既不體虛又沒有燥火的人,冬季可以多吃雞肉。

南方雖然入冬,但氣溫較北方要溫暖得多,雞、鴨、魚類就很適合清補。

23小寒

小寒節氣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段。小寒養生首先提倡「藏」陽氣、防寒冷,寒邪入體,很容易生病!防寒一定要護好頭頸、腰背、腹部、腳部。

冬季時節,腎的機能強健,則可調節機體適應嚴冬的變化。所以冬日養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養腎防寒」。

要特別註意在日常飲食中多食用一些溫熱食物,如辣椒、肉桂、桂圓、姜、羊肉、豬肚、南瓜、大棗等,以補益身體,防禦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

24大寒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最後一個節氣,因「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所以大寒是天氣寒冷到極點的意思。

中醫介紹,雙手搓腰有助於疏通帶脈、強壯腰脊和固精益腎。腰部為「帶脈」(環繞腰部的經脈)所行之所,特別是脊椎兩旁的後腰是腎臟所在位置。

腎喜溫惡寒,常按摩能溫煦腎陽、暢達氣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