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什麽是「虛不受補」?有哪些表現和影響?中醫:一個藥方或能幫忙

2024-01-01養生

什麽是虛不受補?患者體虛,受不得食物滋補,藥物助補,進食後上火、流鼻血、口幹、煩躁、潰瘍、腹脹、腹瀉、乏力、便秘、水腫等。虛不受補是冬季常見現象。

冬季,是藏精的「應季」,俗話說:冬不藏精,春必病瘟。也是進補的「旺季」,老話說:冬天進補,來年打虎。

藏精本質是減少元陽損耗,進補本質是增加陽氣攝入,兩個方法都是給陽氣「做加法」,用養生打牢健康根基。 但如果遇到虛不受補,「喝雞湯都上火」、「吃進去多少,原樣排出來多少」。

中醫早在【黃帝內經】就有「虛則實之」的治法,面對虛不受補,如同鑰匙在手,卻找不到匙孔,空有一身武藝。虛不受補要從患者個體、補藥成分、進補形式三個方面分析,只分析其中某個方面都會出現偏差。

虛不受補,是明清時期才出現的中醫概念,雛形見於明代【理虛元鑒】,最早整理於清代陳士鐸【本草新編】,認為「愈補愈虛,乃虛不受補」

虛不受補的探討,目前比較散亂,較多集中在「脾胃虛弱引起」。這個不太全面。僅是從患者個體去考慮,補藥合不合適、進補方法對不對,並沒有考慮在內。

1、從患者看,有4條

原本就是健康的,根本不虛,亂用補藥反而打破了平衡,沒事找事。

虛證沒分氣血陰陽之虛,沒有辨證就亂補,效果南轅北轍。

體內有虛實夾雜之證,沒有除實邪就補,或未清肝就補。

脾胃運化不好,中焦堵住了,很難補進來。

所以,5類人是最容易虛不受補的:肝郁之人——補了會肝郁克脾;陰陽氣血出現虛證的人——補不對會上火;體弱之人——腎虛或脾虛,或者兩者都虛;痰濕阻滯之人——氣阻傷陽,沒有將痰阻清理;瘀血阻滯之人——多見於有慢病的中老年人。

2、從補藥看, 通常是溫補的藥,有的是涼補,盡量避免大補、峻補,國人吃補藥通常錯綜復雜,力爭一大鍋熬在一起,結果藥物內部先交互作用,相互抵消,大大減弱了補藥功用。

3、從進補方法看 ,通常是補陰、補陽、補氣、補血,每一種都不一樣不能狂補、呆補、濫補。實踐中因為辯證錯了,或者忽視個體差異,補藥用多了,引起問題。

所以,患者、補藥、補的方式三個理一下,基本就知道虛不受補的出處了。只要有一個因素不對,補益就沒達到目的。問題是很多人三條都做錯了,虛不受補是大機率會發生的事。

找到問題所在,就要解決問題,目前對付虛不受補,中醫多采取「聯合用藥」方式,比如:

一是先清後補,治肝郁一種藥,調脾虛一種藥,促消化一種藥,分階段幾個藥方下去,堅持一段時間,會有效果。

二是短平快的方式,一天之中吃幾個中成藥,如:早上用健脾胃和促氣血的,中午用除食積的,晚上用補氣養血和寧心安神的。

這些方法在辨證準確時,都能見效,但缺點是費用較高,其實可以用一個藥打通所有「虛不受補」的關節。

這個藥就是還少丹。

從名字可知,還少丹是補益劑,出自宋代【楊氏家藏方】,後世進行最佳化,現在多用【醫方集解】的方子,配伍為

君藥4味,巴戟天、肉蓯蓉、熟地、枸杞子,溫補腎陰腎陽,陰陽雙補。

臣藥4味,楮實、小茴香、牛膝、杜仲,補火祛寒,強筋壯骨。

佐藥7味,茯苓、山藥、山茱萸、五味子、大棗、遠誌、菖蒲,安神、健脾、益氣、固攝。

使藥1味(兼),大棗,益氣補血。

還少丹含有腎氣丸的影子,分5步調養

1、補肝疏肝先行 ,杜仲、牛膝、楮實、枸杞。

2、養陰生津, 山藥和熟地經典組合,還能補腎陰、氣陰。

3、交通心腎,疏通中焦,疏肝益脾 ,遠誌、菖蒲、茯苓、小茴香。

4、補腎助陽,溫腎健脾,補肝祛濕 ,巴戟天、肉蓯蓉、小茴香。

5、收斂固攝 ,五味子、山萸肉、大棗。

還少丹用的是六味地黃丸「三補三瀉」的路子,只不過藥方是「三補一瀉」,以溫陽補腎為主,另外進行疏肝、健脾、安神、壯骨,是溫補的良藥。透過綜合調理,解決虛不受補各方面問題。

總之,辨對證,用準藥,才能解決虛不受補。一旦出現虛不受補,註意遵醫囑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