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F22戰機大改!美軍連隱身效能都不要了,都是被殲20給「逼」的?

2024-09-02推薦

在第六代戰鬥機問世前,身為人類首款第五代戰鬥機的美制F-22隱身戰機,依然是美國空軍現役裝備序列中最強大的制空作戰機型,雙發重型機的特性使得其天然強於之後誕生的單發中型五代機F-35。 然而,在中國國產重型五代機殲-20的面前,F-22的綜合戰力已基本再無優勢,後者甚至還在一些局部效能方面遜於殲-20 。為了彌補相關差距,美軍啟動了對F-22的深度大改,只不過手段明顯有幾分笨拙的色彩。

美國空軍的F-22隱身戰機

據美國媒體報道,美國空軍已授予相關廠商一份價值10億美元的合約,以升級F-22隱身戰機的傳感器,目的是更好地對抗隱身目標和提高戰機生存力 。按照相關時間表,全部的升級工作將在2029年5月完成。就在這一訊息出現後不久,網路上就流出了一張F-22在主翼下方掛載疑似長方體構型物體的照片。外界猜測,該物體應該與此次升級有關。

F-22的外掛吊艙

從照片上看,掛載於F-22左側主翼下方的物體外形接近長方體,但可能為了提升外形隱身能力而采用了一定的多邊構型,頭部疑似安裝了某種透鏡。對此,網路上有人猜測稱其可能是某種機載雷射發射裝置,可對諸如敵方戰機和來襲的飛彈進行照射攻擊並實作燒蝕和摧毀。但仔細看來,與發展到現階段的實用化雷射武器不同,這個長方體物體顯得有些精致和「孤單」,並未與任何儲能系統相連,而儲能系統是雷射武器必不可少的組成部份。 在沒有足夠大的儲能系統的情況下,雷射武器恐只能發射寥寥數次、甚至是「一次性武器」,我們很難相信美國空軍會看中這種作戰效能極低的東西

F-22掛載的吊艙

相比起雷射武器,該物體的「身份」恐更接近於「前視紅外系統」(IRST)吊艙,是為了在F-22不開啟機載雷達的情況下增強對空探測能力的一種手段。我們知道,雷達的工作原理是主動對外發射訊號,訊號接觸到空中目標並反射回來後,雷達才能實作探測。 也就是說,雷達是一種需要「先主動暴露自身訊號,然後才能完成探測」的裝備 。如果對手有較強的電子幹擾能力,尤其是可對雷達所處的相關位置進行有針對性地定向電子幹擾,那己方機載雷達很可能會在暴露的一瞬間就開始遭到對方的電子幹擾攻擊。

相比之下,IRST是一種「不主動發射訊號,僅被動接收一定距離上的紅外訊號」的裝備,可讓載機在不開啟或盡量少開啟機載雷達的情況下,對部份高度和距離上的目標進行探測和截獲,進而減少暴露自身的時間和機率 。在中國國產第五代重型隱身戰機殲-20這裏,IRST被整合在機頭下方靠近機鼻的位置上。但在美國的F-22這裏,則壓根就沒安裝有IRST。如此一來,在未來潛在的「F-22PK殲-20」的過程中,前者很可能會不得不陷入「單向不對稱劣勢」的境地,即典型的「貓捉老鼠」,殲-20就是那只隱匿效果和先敵發現能力更強的「貓」,在被F-22發現前即可發起突然性極強的先手攻擊。

IRST吊艙會破壞F-22的隱身效果

而考慮到在第五代戰鬥機領域,當下僅有殲-20是綜合效能與F-22不相上下的重型五代機,故我們有理由相信,美國空軍砸下10億美元重金為F-22升級傳感器,以便提升該機的對空探測能力,為的就是以「後天找補」的方式讓F-22補齊相關短板。好吧,這個思路和心情可以理解,但實作方式卻可能是一柄「雙刃劍」。一方面,得益於IRST吊艙的到位,F-22終於也能實作與殲-20相似的「在不開啟機載雷達的情況下接近對手,並以IRST發現目標」,從而獲得更強的隱匿性。 但另一方面,即便美軍的IRST吊艙進行了一定的隱身外形最佳化處理,這種掛載於F-22主翼下方的物體仍會破壞整機隱身效果,加大被敵方雷達系統的發現距離

掛著吊艙試飛的F-22

整體來說就是,掛載IRST吊艙的F-22減少了雷達訊號的暴露,卻增加了雷達訊號反射的暴露 。但也沒轍,誰叫F-22從一開始就舍棄了相關能力,壓根就沒在最適合整合IRST且寸土寸金的機頭內為其留出空間呢?而「後天找補」註定要在其他方面付出一定的代價,如今這個代價就是雷達隱身效果的大大降低。只能說,美軍或是在一番艱難權衡後最終做出決斷,認為寧可大幅破壞F-22的雷達反射隱身效果,也要減少自身的雷達訊號暴露效果。與早早地將IRST完美整合在機頭,實作「既有又有」的殲-20相比,F-22「有了一頭,就沒有另一頭」的「後天找補」屬實是不怎麽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