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桌球已經成了畸形體育飯圈文化侵蝕的「重災區」

2024-06-16推薦

隨著中國體育事業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體育計畫和優秀運動員受到關註和追捧。「飯圈文化」,一種始於娛樂圈,並依托偶像藝人和粉絲經濟形成的青年亞文化,近年來逐步向體育領域侵襲,甚至出現了愈演愈烈的非理性的追星行為。

不久前,國家體育總局在全國體育宣傳文化工作會議上表示,全國體育系統將全過程堅決抵制畸形「飯圈文化」對體育領域的侵蝕。會上,國家體育總局強調,「飯圈」亂象對運動員身心健康成長、運動隊為國爭光能力、體育事業永續發展都極為不利。體育不應該也不允許成為畸形「飯圈文化」繼續滋生的「引線」和「溫床」。解決這一問題刻不容緩,全國體育系統必須高度警惕、快速行動。

從社交媒體上粉絲互撕謾罵、刷量控評,到線下追星時的圍追堵截、惡意攻擊,再到觀賽過程中的「長槍短炮」、聲嘶力竭……部份極端且失控的「飯圈」行為,正嚴重影響著運動員的比賽、訓練甚至日常生活。

秩序失控的賽場與場外

「開什麽閃光燈啊!」「就你們有嘴嗎?」……這是6月初WTT(世界桌球職業大聯盟)重慶冠軍賽比賽現場發生的一幕。觀眾席上,各運動員的粉絲們高舉應援手幅,時有加油聲拖延比賽發球,不同粉群間總要為對方是否有意開啟相機閃光燈,幹擾了自家運動員的比賽狀態而爭論幾句。

粉絲像觀看演唱會一樣觀看體育賽事

桌球計畫是受畸形體育飯圈文化侵蝕的「重災區」之一。比賽時,觀眾席上演種種沖突;賽場外,應援會一呼百應、粉絲整齊劃一的追星行為撕開了體育飯圈亂象的一角。粉絲們在賽場外相約某一時間聚集於某一處,手持包括但不限於寫有運動員姓名的旗幟、條幅、易拉寶等應援物資,喊出統一而響亮的應援口號,應援會拍下視訊、再轉發到相關微信群或微博超話中供粉絲們觀看留念。宋倩(化名)趕上了其中一場應援活動,她說這是她入圈以來最寶貴的記憶,「喊完之後我就直接哭出來了,感覺那一下好像很真實,離他們很近」。

CP粉集體應援

體育飯圈中的CP(英文couple的縮寫),主要指運動員中被設定為「情侶」的一對,CP粉一般具有較強的粉絲黏性。相較於絕大多數CP粉解讀出的愛情關系,宋倩更願意將她喜歡的CP理解為「他們一路相互陪伴和成長」,「現在他們比較火了,社交平台上都有很多他們的剪輯,我感覺那些就是很純的CP粉,對於她們的行為,我只能說是理解、尊重」。宋倩坦言,不同粉群之間多少會產生一些摩擦,「而且我感覺兩方的唯粉可能不太瞧得起我們,她們可能覺得我們是單純地磕CP,偏愛情的那種」。

粉絲「以愛之名」的出發點看似相同,現實中卻形同陌路。體育飯圈中的唯粉,是指在某一團體中只喜歡某一個成員的粉絲群體。一位CP粉混進唯粉應援會自費包下的團建場地內領取紀念品,被識破了非唯粉的身份,雙方隨即發生肢體沖突,甚至驚動了執勤特警。

唯粉和CP粉的沖突

實際上,唯粉應援會的組織者對前來領取紀念品的粉絲身份稽核得十分嚴苛。團建場地內,她們吆喝著「提前把比賽門票拿出來」。比賽門票相對容易買到,但想進觀賽群卻有不低的門檻,「申請時要稽核你是不是唯粉,看你的微博超話等級夠不夠高」。

賽場外,唯粉自費包下一片團建場地

「專一的愛」,還是「畸形的愛」?

作為桌球愛好者,李嚴(化名)從不認為自己是純粹的「球迷」,在她的理解裏,「球迷」和「粉絲」是幾乎沒有交集的兩類群體,凡是關註運動員本身多於關註球賽、球技本身的,都應該被歸為「粉絲」序列。李嚴是桌球國家隊某隊員的忠實粉絲,除了在各社交媒體平台上日常關註偶像的行程和狀態,她還會線下追比賽,自制手幅等應援物品,在賽場上為運動員加油助威。李嚴說,即使這樣,她依然難以融入「飯圈」核心:「根本就拿不到那些應援會的紀念品。我第一次去看球賽,也想進粉絲群,大家一起看看有什麽訊息、路怎麽走。當時我就不明白這一套,在微博裏直接申請入群,但是一直沒有管理員理我。後來我才發現,你的關註或者點贊裏有其他國乒的人都不行,你只能關註一個人才有資格進群。」

「唯粉專用」通道

體育行業一線從業者張亞(化名)證實了李嚴曾面臨的窘境,他介紹:「對於你的身份,她們會透過社交媒體,用一套‘方法論’來辨識——你有沒有在對方的超話裏留過言、打過卡等。如果有這些蛛絲馬跡,她們會覺得你對某一個人的愛不夠忠貞,你愛她可以,但是你要全心全意地愛。」

常年身處賽事報道一線的體育記者黃慧(化名)無法理解這種「專一的愛」,她認為所有的球迷都應該是「團粉」。「你不應該支持的是整個中國隊嗎?」黃慧透露,在現在的粉絲文化裏,這種行為是被打壓的,「她們會覺得這是一種博愛。在這種情境下,她們已經不太有愛國之心的概念了。」

在李嚴的記憶裏,2016年裏約奧運會之前,乒超聯賽票價相當便宜,幾十塊錢能看一天,主辦方還會免費提供盒飯。那時,球迷和運動員之間的距離似乎也保持得剛剛好,每當國家隊凱旋,首都國際機場或國家體育總局的運動員公寓外,一聲加油、一束鮮花、一張賀卡,就已經是球迷最真摯的祝福。而裏約奧運會之後,隨著多個熱門計畫、多位現象級明星運動員的「破圈」,一些原本對競技體育知之甚少的粉絲大量湧現並逐漸形成「飯圈」,也出現了大量的虛擬社群,發展至今日,她們在社交媒體上的表現越來越讓李嚴難以適從。

「我特別‘佩服’好多飯圈球迷的戰鬥力,我沒數過,但給我的感覺就是她們甚至可以一天發幾百條微博,全都是和別人吵架的內容」,李嚴發現,不同粉群線上下並不會真的對罵,還會躲著走,但線上戰鬥力非常強,「罵得很難聽,已經不從現實出發了,人身攻擊到球員身上。她們中有人在微博上發很長一段,講規則怎麽不公平,運動員受到怎樣不公平的待遇,然後其他人就去轉發。」李嚴說。

對立、撕裂:

一種自我投射與集體共鳴

張亞觀察了大量極端粉絲線上上的表達,他總結,一些「洗腦包」「引戰帖」之所以能受到粉群的擁護,並不是因為它們真正輸出了某種在體育專業領域中正確的觀點,而是源於它們迎合了很多粉絲心理上的空虛,「如果這個人本身沒有正常的工作,沒有一個充盈的人生,她把大部份時間都放到這裏,如何能夠找到存在感?她一定是要互相攻擊的,然後在這種攻擊的過程中,會建立一些從來沒有獲得過的關註度,甚至有一部份人在對罵中覺得很爽。」

黃慧同樣認為,畸形體育飯圈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就是網路暴力,而在一場又一場的網路暴力中,粉絲自身會形成資訊繭房,在同一個圈子裏反復發聲。「飯圈的一個特點就在於互撕和互掐、在於戾氣和幹仗」,黃慧發現,極端的粉絲們善於站在道德制高點,挑戰一切也俯視一切,獲得一種虛假權力的快感,「她覺得自己是正義的,對面的都是邪惡的。另外,她們有一種莫名其妙的組織感,組織裏大家都喜歡誰、憎惡誰……這族群體的感覺可能也是她們的心理共鳴。」

在各大粉絲群體爭奪話語權的主陣地微博上,互撕謾罵、造謠拉踩時刻在上演,甚至常有多個粉絲群體的「混戰」出現。「我的偶像遭受了不公正待遇」,這是流量最高、「戰果」最顯著的話題。在這類話題中,一些有號召力、影響力的大粉會帶頭在社交媒體上控評,即用統一的文案控制評論內容和導向;另有註冊了多個「小號」的「數據女工」貢獻轉贊評數量,進一步擴散言論。

值得註意的是,話題內容裏,還不乏對其他運動員、裁判員、俱樂部、國家隊甚至主管部門的攻擊。在業內人士看來,競技體育有一套非常專業的選拔規則,飯圈衡量的所謂「公平」的標準,更多時候只是粉絲將自己在工作生活中的境遇投射到了運動員身上。面對已經變味兒的飯圈,李嚴選擇主動回避:「什麽樣的人都有,太參差不齊了,大家的心智包括認知好像都不太一樣。大家看到的本來就不一定是全貌,但可能她們就認為資源不太平等,覺得所有人都針對自己喜歡的運動員。而且她們會把自己不順心的那種感覺放到她喜歡的運動員的身上,認為她們兩個是類似的家境、類似的工作和生活。」

用「理性之尺」

制約「以愛之名」

由畸形的體育飯圈文化引發的粉群之爭,不僅限於桌球計畫,還廣泛存在於跳水、遊泳、羽球、女子排球、短道競速滑冰等國內多個強勢計畫中。李嚴更關心眼前,關心以攀比、對立為主流的飯圈文化和競技體育精神有本質沖突的當下,她愛的運動員到底能否承受得了這些無端的攻擊指責,又能否正常地比賽、訓練、生活。李嚴說:「我覺得對於任何一個人而言,當喜歡你的人在你的職場攻擊你的上司、攻擊你身邊的同事,本人都會很尷尬。大家在場下各自加油也就算了,她們還寫信,甚至遇到主管部門的領導時當面質問。一些理性的粉絲也會表示,希望大家不要太這樣,會影響到偶像跟同事的相處,要設身處地為偶像想一想。但是極端的粉絲就會去沖這些理智粉絲的帳號,意思是‘你覺得什麽都不為她做就是為她好嗎?’」

從4月23日起,多家互聯網平台開展為期3個月的「體育飯圈生態治理」專項行動。5月15日,國家體育總局公開表態,堅決抵制畸形飯圈文化侵蝕體育領域。此前,中國奧委會曾連續發文,呼籲社會各界尊重運動員個人權益,理性追星,避免不當言行,堅決杜絕飯圈亂象向體育領域蔓延。

「體育飯圈生態治理」專項行動(網路截圖)

曾參與體育領域相關政策制定、現從事體育經紀的周陽(化名)認為,現階段,體育飯圈中濃重的戾氣實際上已經觸及了運動員發展的紅線,粉絲對運動員的關註,不應該偏離競技體育本身。周陽分析:「關鍵在於,運動員都比較單純,年紀也比較小,他們如果總被這種輿論裹挾、情緒很失落,確實不利於他們成長,這對競技體育計畫也是重大傷害。你喜歡他,就默默地在旁邊看著他,讓他發光不就好了?這才是一種健康的追星。攻擊相關組織,影響到運動員個人,飯圈就是走火入魔了,還是要回歸理智。」

綜合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總台記者韓雪瑩 管月琦)、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