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成都環城生態區濕地旁,有朵會思考的「雲」

2024-07-17推薦

夏意陰濃,位於環城生態區的白鷺灣濕地公園裏,連片水杉與朵朵睡蓮相映,構成清幽畫境。透過樹林,橋上單車飛馳,路上車流不息,遠處的高樓勾勒出連綿的天際線。那裏,西南地區第一家鴻蒙生態創新中心剛剛成立,來自北上廣深等地的30余家高新技術企業簽約落戶,在此共建人工智慧新生態。

一邊是稻田濕地,一邊是科技樓宇,當這些充滿反差感的元素「同框」,折射出城市發展的一種別具松弛感的路徑。在這個以白鷺灣科技生態園命名的地方,城市與郊野的邊際被打破,公園與田園的距離相聯通,一個正在規劃打造的新興產業高地,將重塑生產、生活、生態的關系。

▲白鷺灣科技生態園

環城生態區旁,飄來一片科技「雲」

依托著綠意盎然的環城生態區,貝殼白的寫字樓每日都在「拔節生長」,將科技感和生態感恰如其分地融合起來。去年10月首批企業入園以來,成都白鷺灣科技生態園已經成長為成都最智慧的園區之一。

今年6月12日,鴻蒙生態(成都)創新中心在白鷺灣科技生態園揭幕。當天,100余家鴻蒙生態上下遊企業、顧問機構、行業協會、投融資機構和有關政府代表共同見證,包括軟通動力、中軟國際、潤和軟體、誠邁科技在內的20余家開源鴻蒙生態夥伴達成共建。

作為數位世界的底座,作業系統是破局的重要抓手。鴻蒙系統作為中國自主研發的作業系統,具有極高的戰略價值,是國內科技產業自主創新的關鍵一環。成都「落子」鴻蒙,迎來西南地區第一家鴻蒙生態創新中心,也是繼深圳之後,全國第二家鴻蒙生態創新中心。這意味著作為成都國家人工智慧創新套用先導區的主要承載地,白鷺灣科技生態園有了「定盤星」。

鴻蒙的落戶,如同熱帶雨林裏紮根一棵樹王,還將供養附生植物的蓬勃生長。

華為終端雲服務首席戰略官林振輝曾表示,期待透過鴻蒙生態(成都)創新中心這一公共服務平台,攜手打造根深葉茂的作業系統基座和生態,賦能千行百業創新,共赴萬物智聯時代。

鴻蒙生態服務公司總經理杜金彪進一步解釋,「賦能」的手段將包括為所有生態夥伴提供鴻蒙生態展廳營運展示、鴻蒙人才培訓、鴻蒙技術指導、鴻蒙生態推廣、鴻蒙政策解讀和鴻蒙企業資質認證等公共服務,助力企業快速實作轉型升級。

▲白鷺灣濕地公園

在走訪中記者了解到,鴻蒙生態(成都)創新中心將每年為成都市錦江區培養200名以上的種子講師,為不少於200家企業培養400名以上的開發者,透過人才培訓的方式為企業實作鴻蒙化提供相應的人才支撐的力量。同時,中心還將為生態夥伴企業提供鴻蒙生態的專業技術指導和資質認證服務,共同拓市場。

「成都的軟體產業本身有著很好的基礎,鴻蒙化的賦能將促進生態共建,形成創新共同體。一方面來自北上廣深的企業共聚將帶動成都軟體產業的整體能階提升和供應鏈穩定,另一方面也將給予成都本地小微企業更多發展機會和創新價值。」成都市興錦白鷺灣建設開發有限公司招商管理部的負責人表示,中心作為鴻蒙生態系在西部的橋頭堡,將促進開源鴻蒙技術的研發與套用,加速軟硬體結合的創新解決方案的孵化,帶動上下遊企業協同發展。

當天的簽約儀式後還有一個小插曲,在看到鴻蒙生態夥伴的發展進展和態勢後,有本土軟體企業在會後主動找到園區方,表達出希望加入鴻蒙生態的強烈意願。園區作為重力源,在加速釋放產業凝聚力。

事實上,園區有的不僅是鴻蒙生態。目前,園區首批已有35家企業入駐,並與22家企業簽署入園意向協定,這些企業涵蓋了人工智慧、大數據等多個領域。北京凝思軟體落地西南總部,將建研發中心、銷售中心、工程中心和數據中心,構建北京、成都「雙中心」布局;辰宇智航專攻無人機技術研發,廣泛套用於農業、應急救援等領域;海天智慧套用於智慧醫療,開發出一系列智慧康復裝置和健康管理平台……

在這個園區裏,有車路協同的智慧交通計畫,有衛星套用的城市管理智慧化計畫,有腦機工程的機器人計畫,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的套用場景,為園區產業生態帶來前所未有的多樣性與復雜性。未來,「最智慧」將是園區的一張產業名片,觸摸成都人工智慧產業套用的「天花板」。

▲白鷺灣科技生態園

「一半城市一半公園,一半產業一半居住」

作為深投控、錦江發展、成都產投聯袂打造的產業園區,白鷺灣科技生態園有一個天然的標桿,那就是「種」出191家專精特新企業的科創「高產田」深圳灣科技園區。有著相同的基因,又是深蓉兩市攜手共築的核心引擎,這裏被寄予著「再造一座深圳灣」的厚望。

成都市興錦白鷺灣建設開發有限公司招商管理部的負責人告訴紅星新聞記者,白鷺灣科技生態園將依托粵港澳大灣區優厚產業本底,發揮蓉深兩地在產業發展、市場資源、生活成本、營商環境等方面的互補優勢,加快實作人工智慧、電子資訊、互聯網等深圳優勢產業在成都業務布局。換言之,白鷺灣科技生態園將是粵港澳大灣區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產業資源交流共享的平台。

如何打造出深圳灣的升級版?如何吸引優勢產業的轉移?關乎產業,又不止於產業。

白鷺灣科技生態園不是一個傳統的產業園區。走在其中,低密度樓宇和下沈式廣場銜接,藍花楹投下綠蔭,更像是身處充滿藝術感的商場。屋頂花園、生態花園、景觀平台、多層露台、花架連廊等元素將綠色引入園區,實作了「公園裏辦公」的理念。基於錦江區春熙商圈的商貿流量,白鷺灣也將導流引入13萬方的商業配套和休閑娛樂功能,加之周邊正在修建的居住區,園區將形成功能復合的產城融合模式,提供科技感與休閑感兼具的生活樣式。

「一半城市一半公園,一半產業一半居住」,正是白鷺灣片區整體規劃的理想圖景。

「公司是雙總部基地,成都作為新的增長極,它的核心作用是成為公司新業務發展的引擎。」四川凝思軟體有限公司總經理文林寧說起將西南總部落戶白鷺灣片區的期待。在他看來,未來的白鷺灣科技生態園在產業生態、交通優勢和人才聚集上會比肩深圳灣和蘇州工業園,但白鷺灣片區和它所處的成都更具備生活氣質,這對於企業的「招兵買馬」更有優勢。比較直觀的感受就是「公園20分鐘效應」讓他和員工的成都生活有了松弛感。

這種松弛感,體現在工作和生活、城市與郊野的一線之隔。

站在白鷺灣科技生態園的高樓上遠眺,可以發現,環之四周都是一片蔥蘢。園區地處中心城區和城市新區的交界處,背靠白鷺灣生態濕地公園,與生態資源的無界交融是其最獨特的優勢。約2萬畝的廣闊空間,是成都近郊最大的生態綠肺。濕地公園內,湖泊零落、飛鳥翔集,由綠道串聯的生態綠地上,還有天際線房車露營地、輕艇俱樂部、馬術俱樂部、飛行傘飛行營地等潮流運動營地,每個周末都吸引著市民來濕地「微度假」。

▲環城生態區

將視線放至更遠處,環城生態區(錦江片區)白鷺灣農業示範區與城市無縫連線,為城市帶來了田野鄉趣。水稻、高粱、玉米、向日葵組成的梯田式大地景觀,帶來熱氣騰騰的田園風光。「春天彩色油菜花開的時候好多人守在這裏找角度拍照片,過幾天向日葵盛開又要熱鬧啰!」成都天府綠道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品質管理負責人李亞波說起這裏急升的人氣。花開時節,攝影愛好者最青睞的角度就是沿著田園和綠道去拍攝城市,西區可以看到高架橋和車流,東區捕捉高樓和天際線,現代都市農業景觀巢狀在繁華的都市裏遙相呼應。

「與過去的工業區相比,白鷺灣科技生態園更加強調永續發展、生態環保和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不再是單一追求經濟效益的傳統工業區模式,而是致力於構建一個生態友好、智慧高效、產城融合的現代產業社群,」成都市興錦白鷺灣建設開發有限公司招商管理部的負責人表示,白鷺灣科技生態園的打造體現了新時代背景下成都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追求的深刻理解,整個白鷺灣片區將是科技現代化與農業現代化對話融合的場域。

紅星新聞記者 鐘茜妮 部份圖片由都市興錦白鷺灣建設開發有限公司提供

編輯 陳怡西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