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娜在新疆喀什受到熱情接待。
維娜從伊爾克什坦口岸入境中國。
維娜和新疆喀什當地居民一起喝茶。
維娜徒步至天山和昆侖山交匯處。 圖片均由主辦方提供
今年是義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逝世700周年,距他第一次進入中國已過去749年。兩年多前,一位年過七旬的馬可·波羅追隨者沿著他的足跡,重走絲路之旅。
歷時850多天、穿越歐亞大陸14個國家、行程長達2.2萬公裏……有人稱,這位名叫維娜·卡瑪洛塔的義大利旅行家是「新時代馬可·波羅」。
今年,維娜帶著【馬可·波羅遊記】抵達中國。8月29日,由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和紫荊文化集團指導、中國對外文化集團有限公司和義大利意中交流協會主辦的「維娜絲路中國行」活動在新疆喀什正式啟動。在中國人民的熱情歡迎中,維娜透過伊爾克什坦口岸,踏上了這片她夢寐以求的土地。
從新疆啟程,維娜將沿著古絲綢之路,穿越甘肅、陜西、福建、廣東、北京等17個省區市的30余座城市,最終抵達北京。一路走來,維娜沈浸式感受古絲綢之路在700余年間的滄桑變幻,並把所見所聞釋出到網上,收獲超過10萬粉絲。「我親身感受到了古代‘絲綢之路’與現代‘一帶一路’的連線、傳承和創新,透過文化和商品交流,世界各地的人們都在努力打破地理障礙、創造新的繁榮,最終實作文明交流互鑒。」維娜說,希望用雙腳丈量中國的土地,把在中國的見聞分享給世界。
抵達:
「仿佛夢中場景變成了現實」
維娜隨身帶著一本翻看得很舊的【馬可·波羅遊記】,隨時將她一路上的見聞寫在書的空白處。踏上中國的土地後,維娜批註的內容越來越多。
喀什是維娜遊歷中國的第一站。漫步在喀什古城景區的街巷裏,她感慨不已,「當遊記中所描述的熱鬧場景真實地出現在我的眼前,仿佛夢中場景變成了現實。」在當地居民的引導下,維娜學著撥彈民族樂器,親手制作饢餅,還用筷子品嘗了地道的涼皮與糕點。「我與筷子還處於打架階段,但已經進步很多了。」維娜說。
旅途中,維娜習慣把自己的見聞和【馬可·波羅遊記】中記載的細節進行對照。維娜提到,書中記載了在喀什附近,有大片的棉田。當她行走在去往阿克蘇的路上,正值秋收時節,大片大片的棉田一望無際,讓她欣喜不已。
「很多人把馬可·波羅稱為‘百萬先生’,因為他遊記中所描述的富饒的東方世界,財寶、金銀、絲綢和田地都是以百萬計,當年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我來到中國後,認為他並未誇大。」她說。
在庫車,維娜走進一位農戶家想要些水喝,農戶一家熱情接待了她。「這位和我年齡相仿的老人,摘下一串葡萄送給我。這也和書中描述的一樣,700年前,這裏的人們會用最甜的葡萄招待客人。」她說。
在烏魯木齊新疆古生態園,身著民族服飾的騎手們,騎著汗血寶馬對維娜的到來表示歡迎。維娜上前撫摸著馬的鬃毛說:「能夠親眼見到【馬可·波羅遊記】中記載的汗血寶馬,我非常激動。」
在探訪坎兒井源·交河驛時,維娜搖身一變,當起了大家的「導遊」,向陪同人員侃侃而談:「這裏曾是古代使團和過往官員的食宿之地,是給皇帝的信使住的驛站。」
在阿克蘇地區博物館,她的目光被一幅【絲綢之路】路線圖深深吸引。站在圖前,維娜情不自禁地向陪同人員講述了馬可·波羅的傳奇經歷以及這位義大利探險家對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巨大貢獻。在博物館的展廳,維娜偶遇了一位年僅12歲的阿克蘇當地男孩。這位小朋友滿懷憧憬地表示,以後也要找機會全程徒步古絲綢之路。為了鼓勵這位阿克蘇男孩勇敢追求自己的夢想,維娜特意向他贈送了一份「維娜徒步絲綢之路」的紀念品。
如願:
「古絲綢之路令我十分著迷」
9月8日是維娜從家鄉義大利威尼斯出發的第846天。當天,在新疆烏魯木齊市亞歐風情街上的高加索餐廳,維娜度過了自己的75歲生日。熱情洋溢的新疆歌舞、琳瑯滿目的美食佳肴、真摯友愛的生日祝福……別開生面的生日慶祝活動讓維娜深受感染。身披新疆特色的絲綢圍巾,她被載歌載舞的維吾爾族姑娘簇擁著,在手風琴聲中翩翩起舞。很難想象,舞池中滿面春風的她,曾獨自穿梭於中亞廣袤無垠的沙漠綠洲,也一人攀越過帕米爾高原的崇山峻嶺。
75歲高齡,維娜為何要不辭辛苦、長途跋涉來到中國?
維娜對中國的向往大概始於20多年前。當時,一名來自北京的留學生居住在維娜家,一段時間的相處讓維娜開始關註中國。自2000年開始,維娜開始反復閱讀【馬可·波羅遊記】,試圖透過書中的描述來了解中國,「書中提到的古絲綢之路令我十分著迷」。
2018年,維娜產生了徒步重走古絲綢之路的想法——用3至4年時間,徒步2.2萬公裏,穿越15個國家,從威尼斯走到北京。起初,當維娜的3個孩子聽說年過古稀的母親要實施這一計劃,都覺得是天方夜譚。但看到她開始鍛煉身體、研究路線、購買出行物品的同時,還在網上釋出了自己的重走計劃並得到了資助,兒女們漸漸開始理解和支持母親。
2022年4月26日,背著裝有【馬可·波羅遊記】、威尼斯市旗、中國平安香囊等物品的雙肩包,在家人、朋友們的歡送下,維娜從威尼斯的拉紮萊托·納沃島啟程,先後穿越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保加利亞、喬治亞、伊朗、土庫曼、烏茲別克、吉爾吉斯、俄羅斯、哈薩克等國,最終抵達中國。
75歲高齡,維娜如何完成如此長時間和高頻率的旅程?
維娜對自己的身體健康很自信。退休前,維娜一直從事「自然環境導遊」工作,主要負責帶領遊客徒步探險。「我沒戴過一天老花鏡,眼神特別好。」維娜說,正是因為堅持徒步,她才能保持健康的身體狀態。
一般情況下,維娜保持著一天15到20公裏的頻率。她笑言,這樣的強度,往往「一鼓作氣」就能走完。當然,途中可能會簡單地喝點水、吃點堅果,一般在日落分時,便可結束一天的行程。這次來到中國,維娜背著的還是她那個20多公斤重的背包,這個背包已經陪伴她從歐洲到亞洲。對待徒步的裝備,維娜的原則一直都是能省則省,必不可少的就是一些可以禦寒保暖的衣物、太陽能充電裝置和指南針。
「來自意中交流協會的陪同人員總是會熱情地幫我拿重一點的背包,這樣我就可以輕裝上陣。」維娜補充道,「我的主要目的是沿著古絲綢之路看看這些地方的變化,所以裝備對我來說並不是最重要的,有一些生活必需品就夠了。」
分享:
「有責任介紹一個真實的中國」
兩年多來,維娜選擇將自己遊歷的經歷全程分享在社交媒體。來自世界各地的網友圍觀她的故事,並用點贊或者評論的方式陪她一起完成這次旅程。
維娜一直想做一件事——把她看到的真實中國,透過海外社交媒體分享到遙遠的歐洲,「我發現,包括義大利在內的一些歐洲國家在官方媒體上報道的中國,和我實際看到的是截然不同的。所以,我覺得自己有責任介紹一個真實的中國,讓更多人更全面地了解這個國家的歷史與文化。」
「我已經忍不住開始想象:當我再一次回到家鄉,和親戚朋友聊起中國時,首先想起的便是中國的高速公路,比義大利齊全很多。」維娜說。
每到中國一個新的地方,維娜都會在社交平台上認真地寫起小作文。對於這些小作文,有人稱贊她就是歐洲人在中國的形象大使;也有人發文表示,在路上曾偶遇過維娜;還有不少在海外生活的華人給她推薦各自家鄉美食和風景……維娜說,自己在網路留言中讀到的最高頻的詞語就是「勇敢」,這個詞支撐著她,從歐洲一路走到了中國。
兩年多時間裏,維娜也見證了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下的中國銘印。
在克羅埃西亞,她去探訪馬可·波羅年幼時曾經居住過的小島,恰巧途經了中國企業承建的佩列沙茨大橋,當時大橋已完工但未通車。得知她此行的目的地是中國,工作人員熱情帶領她走上大橋。這座長2.4公裏的跨海大橋,實作了克羅埃西亞連線南北國土的夙願,還把馬可·波羅幼時曾經居住過的小島和大陸連線了起來。「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讓大家聯系得更緊密。」維娜說。
在烏茲別克,維娜看到中烏合資建立的鵬盛工業園,引進中國滴灌種植技術大面積種植蔬菜,在實作大規模生產的同時極大減少了用工成本。
在帕米爾高原,維娜走上了正在建設的中塔公路,這條全長1000多公裏的公路,預計2026年通車。當地人告訴她,中國公司承建的全長5公裏、海拔3000公尺的沙赫裏史坦隧道,打通了被高山阻隔的地區,給當地民眾的出行帶去了極大的便利,被稱為「中國朋友送來的最好禮物」。
夜幕降臨,維娜站在旅舍頂樓極目遠眺,仿佛能聽見古代絲綢之路上的駝鈴聲聲。維娜說,中國在古絲綢之路基礎上又提出了共建「一帶一路」。「相信中國可以在這點上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
中國之行剛剛拉開帷幕,維娜在采訪中興奮地表達著對中國文化的向往。她隨身帶著一套【每日漢語】叢書,「在旅行間隙,我也在認真學習這套書,希望將來抵達北京時能夠掌握一些簡單的漢語。」維娜喜歡與西方字母截然不同的獨特漢字,「中國的文化、歷史是支持我繼續行走下去的精神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