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突然,96歲李嘉誠罕見復出

2024-09-02推薦

久未露面的李嘉誠,又笑了。

自2018年宣布退休後,這位香港富豪便很少在公開場合露面。但就在8月27日, 他卻意外地出現在一場釋出會上, 再次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

這一次, 他並未在商業論壇上發表高見,而是透過直播連線, 以一種新穎的方式參與了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的新聞釋出會。

他的現身之所以備受矚目,不僅因為他的高齡和顯赫地位,更因為他的慈善行為—— 為一項醫療技術的突破月台。

李嘉誠透過直播連線,目睹了 超音波組織碎化技術( Histotripsy )醫療儀器 的操作演示。這項技術以其無創、精準的治療方式,為肝癌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

在觀看演示的過程中,李嘉誠的激動之情溢於言表, 他感嘆道:「真是令人難以置信,真是令人難以置信!」

釋出會上,李嘉誠的 眼神依舊銳利,他的笑容燦爛,展現出的活力,讓人難以相信他已是 96 歲高齡的長者。

01

李嘉誠600 萬美元捐贈

據港媒報道,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日前宣布,獲得 李嘉誠基金會捐贈 一部突破性 肝癌治療新儀器 —— 超音波組織碎化技術(Histotripsy )醫療儀器。

其中,李嘉誠基金會的 600 萬美元捐贈 ,使得這項由美國密西根大學 華人科學家徐蓁教授團隊 研發的創新技術得以 在亞洲地區首次亮相

TVB的報道,強調了這項技術的獨特之處:

它能夠利用 高強度的超音波精準破壞肝癌細胞,無需開刀手術即可消滅腫瘤, 為患者提供了一種 「無創」 的治療選擇。

盡管有非官方數據顯示,該技術 對肝癌的治愈率可能超過 65% 專家們仍然謹慎地指出,這項技術 目前僅作為現有治療方法的補充, 其臨床價值需要進一步的探索和驗證。

香港大學醫學院院長的積極評價,進一步印證了Histotripsy這項技術的重要性。他認為認為這項技術將顯著提升肝癌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品質, 標誌著醫療科技領域的一大突破。

與此同時,李嘉誠本人對這項技術,也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和熱情。

他在與徐蓁教授的視訊對話中,表達了對這項能夠為癌癥患者帶來無痛、高效、經濟治療選擇的技術的興奮之情,甚至表示 「內心很興奮,幾個晚上都睡不著」。

2023 年美國FDA 的批準, 以及400多名患者在美國的成功治療案例,為這項技術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提供了初步的證明。 而香港大學醫學院的引進,標誌著亞洲第一個試點地區的建立。

據悉,這筆600萬美元的捐贈,將不僅限於購買裝置,還包括相關人員的培訓和部份患者的治療資助,確保技術能夠順利落地並惠及患者。

香港大學醫學院 計劃在兩年內完成對該技術的研究 ,讓更多的醫院患者受益。此外,第二部組織碎化機,預計今年稍後將運抵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

目前該裝置的治療費用是每次6.3 萬港元。

02

隱退的巨富,累計捐款近300

2018年3月,90歲的李嘉誠宣布退休。

退休後, 他將價值數千億的家產分給了兩個兒子,並逐漸淡出公眾視線。 盡管如此,李嘉誠並沒有完全結束商界和公眾生活, 他的影響力依然存在。

2024年【富比士】公布的 中國香港 50 大富豪榜 上,李嘉誠仍 362 億美元(約2823.6 億港元)的身家蟬聯再次首富。

退休後,李嘉誠並未將巨額財富僅視為個人所有,而是將目光投向了慈善事業, 成立李嘉誠基金會,並將其形容為自己的「第三個兒子」, 並強調這部份財產將 專門用於慈善,不容他人染指。

自1980年在港設立以來,李嘉誠基金會一直保持低調,外界對於基金會的投資及其運作知之甚少。但這並不妨礙李嘉誠基金會,成為他最驕傲的成就之一。

李嘉誠曾表示,基金會擁有他約三分之一的財產。

截至2013年,基金會已對外捐贈145億港元,其中當年承諾及已捐出的款額就有40億港元,創下了歷年最高紀錄。

近年來,基金會 累計捐款逾 300 億港元 ,推動了教育、醫療和公益扶貧計畫,這些計畫 遍及 27 個國家及地區,其中超過80% 的計畫位於中國內地和香港。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基金會自1981年起持續投入捐建的汕頭大學,這是全球唯一一所由基金會長期資助的大學。這樣的規模和力度,足以改變無數人的命運。

此外,基金會還 資助了多個重要的教育、醫療計畫 ,包括香港腎臟基金會的「家居血液透析」計畫和香港大學的腸胃科及肝臟病人橫斷面成象掃描診斷計畫等。

李嘉誠認為, 真正的慈善不僅僅是施舍,而是一種平等的合作。

他說:「‘慈善’多少帶有一些施舍的意思,讓承受之人心裏不舒服,而‘公益’是一個平等的概念,每個人都可以將其作為事業來做。」

這種理念,使得李嘉誠的慈善活動更加貼近人心,更能夠產生深遠的影響。

03

慈善與商業雙重面孔

96歲高齡的李嘉誠,他的現身不僅引發了人們對這位傳奇人物現狀的好奇,更引發了對慈善與商業之間關系的深入思考。

在公眾的眼中,慈善家似乎總是無私的化身,而商人則常被看作是精於計算的代表。 然而,當我們聚焦於96歲高齡的李嘉誠時,這種簡單的標簽就顯得過於簡化了。

他的慈善行為,雖然頻繁出現在媒體的頭條,但這些行為背後,是一個深思熟慮的戰略家的形象。

李嘉誠深知,在商業世界裏,聲譽是一筆寶貴的資產。

他的慈善舉措,不僅為需要幫助的人帶去了希望,也為他的企業集團積累了良好的社會聲譽,這種聲譽又轉化為了推動企業發展的無形動力。

透過這些慈善活動,李嘉誠構建了一個廣泛的社會網路,為企業帶來了豐富的資源和機遇。

慈善,實際上是一種投資—— 投資於人心,收獲的則是社會的和諧與進步。

在當今快速發展的社會中,慈善與商業不再是兩條永不相交的平行線。它們可以相互融合,相互促進。 慈善可以成為商業戰略的一部份,而商業也可以是慈善活動的延伸。

無論如何,李嘉誠的影響力都不容忽視。

他不僅是一個成功的商人,更是一個時代的符號。他的商業帝國橫跨多個行業,覆蓋了房地產、電信、零售、能源等多個行業,他的成功故事激勵了無數人。

透過捐贈先進的醫療裝置,李嘉誠為肝癌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提高了他們的生存品質。

這種直接的社會影響顯而易見,不僅體現了他對慈善事業的重視,也顯示了他將基金會視為家族的一部份。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讓我們以理性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在慈善與商業道路上的行者,學習他們如何在給予中收獲,在收獲中給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