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專家學者共議「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為人類文明新形態構建提供中國方案、中國經驗、中國道路

2024-06-03推薦

央廣網北京6月2日訊息(記者王晶)6月2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的「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研討會在京舉行。與會嘉賓表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貫通傳統與現代、過去與未來,是波瀾壯闊的歷史行程,也是催人奮進的目標願景。要提升學術創新能力,立足中國田野、研究中國實際、開發中國理論,汲取國外有益學術成果,培育高水平社科人才隊伍,加快建構中國自主知識體系。同時指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成功建設,為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構建,提供中國方案、中國經驗和中國道路。

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為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構建開辟新的可能性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研究員景天魁認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古典文明的延續和發展。作為中華民族古典文明瑰寶的群學,將對形成21世紀人類文明新形態發揮價值引領作用。

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教授何中華談道,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具有文明型別學意義。它的深刻啟示價值在於,一種基於民族性特質的文明,在當代人類歷史語境中,透過實作自身的現代性轉型,既有其歷史的必要性,也有其現實的可能性。「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成功實踐,其本身就意味著為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當代建構開辟了新的可能性。」何中華說。

「文化主體性是一個國家和民族自我意識的核心,是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之源,是一個不斷建構的過程。」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院長、教授臧峰宇表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視通萬裏、融匯古今,積澱著豐厚的文化資源,具有充盈的文化創造力,其在日常生活中具體化,成為體現文化主體性的歷史實在。

何中華指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成功建設,充分顯示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由馬克思主義的啟用所煥發出來的優長之處,為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構建,提供中國方案、中國經驗和中國道路。

各民族共同邁向現代化就是美好生活的具體表達

中央民族大學麻國慶教授談道,中華文明的統一性是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出發點,也是認識中華民族共同體形成和發展、揭示其演進規律的敘事體系與歷史邏輯的基礎。麻國慶同時表示,中華文明的統一性和整體性是認識中華民族共同性的基礎,而當下的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構成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各民族共同邁向現代化就是美好生活的具體表達。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陳光金談到,實作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的重要社會基礎。無論是中國式現代化,還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首要的著眼點、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應當是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共同富裕則是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的基礎性表征。

陳光金進一步指出,在新的發展階段,我們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續鞏固和拓展已經取得的豐碩成果,不斷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奠定堅實的社會基礎。

堅守馬克思主義的魂脈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夏春濤說,文化創新、文明更新的前提和根基是黨的理論創新,在於我們黨始終堅持用開發中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哲學教研部主任、教授董振華認為,中國哲學的傳統本來就是實踐哲學的傳統,立足於人的生命實踐去認識世界和待人接物、安身立命。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哲學具有了邏輯和價值上的內在契合性,這是二者能夠結合的基本前提。

在董振華看來,我們從人類歷史發展的宏大視野關註世界發展和人類前途命運,堅守馬克思主義的魂脈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提出共建「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人類文明新形態等重大論斷,充分展現出來了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人類擔當和歷史擔當。

北京師範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教授韓震稱,我們要立足世界百年變局和中國發展的實際,以當下正在進行的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事業為中心,更好實作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同時也要進一步擴大視野,吸收歷史上人類文明一切有益成果,不斷創新和發展馬克思主義。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套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透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台」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email protected],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